你的生命,是怎麼走到今天?|存在主義5-5|【心理小學堂#16】
00:00:00 存在主義的治療方法
-
透過談話,讓個案回到那時那刻,並承擔起他的責任
Yalom的團體治療個案:
個案主述自己小時候被爸爸虐待、現在則被老闆和前夫壓榨,她跟Yalom說自己參加治療後很痛苦、難消化,於是Yalom排除萬難挪出時間見她,但她卻在約定時間前20分鐘取消約談。個案說,因為Yalom在團體治療中曾表示:每個人只有一次緊急支援的機會,所以她想保留這個機會。但Yalom其實沒有這樣說過,便向這位個案澄清,而她卻開始抱怨Yalom之前口氣不好、對她有批評,Yalom於是提出她的「自驗預言」,幫助她釐清自己是怎麼把這些事情變成現在這樣。
個案主述自己小時候被爸爸虐待、現在則被老闆和前夫壓榨,她跟Yalom說自己參加治療後很痛苦、難消化,於是Yalom排除萬難挪出時間見她,但她卻在約定時間前20分鐘取消約談。個案說,因為Yalom在團體治療中曾表示:每個人只有一次緊急支援的機會,所以她想保留這個機會。但Yalom其實沒有這樣說過,便向這位個案澄清,而她卻開始抱怨Yalom之前口氣不好、對她有批評,Yalom於是提出她的「自驗預言」,幫助她釐清自己是怎麼把這些事情變成現在這樣。
延伸學習:你的命運,是自己創造的,你相信嗎?
-
個案會用一些語言,希望治療師為他負責任
例:「我不知道要做什麼,你告訴我要怎麼做」、「如果我知道,我就不用在這裡了」
-
直接接住個案的問題,讓他繼續存在無能為力的狀態,問題最後還是不會被解決
-
問題解決導向,等於在暗示「難道個案自己不知道這些方法嗎?」
-
做治療時,並非只討論表面可以做的事情,而是當作材料,回頭看背後真正的原因
-
真正的成長,是看清楚、負擔起自己在過程裡的「責任」,才能活出你要的樣子
00:11:49 存在主義 — 諮商師的任務
-
諮商師的任務,不是代替個案去解決、做決定,而是去除做決定的障礙
-
要先安頓情緒,事情才能過
-
幫助個案找到存在的意義,拋開舊的包袱和價值觀,做決定、去經驗才能長出「意義」
【補充】存在主義治療技巧:矛盾意向法
若焦慮太大,就請個案先停下來、不要動,讓個案動彈不得
例:失眠時告訴自己趕快睡,但還是睡不著,若乾脆讓自己不要睡,反而很快就會想睡。
若焦慮太大,就請個案先停下來、不要動,讓個案動彈不得
例:失眠時告訴自己趕快睡,但還是睡不著,若乾脆讓自己不要睡,反而很快就會想睡。
00:23:21 存在主義治療的優缺點
優點
-
並非解決具體的問題,而是關注人生更大的命題、是思考上的啟發
-
對焦慮、孤獨、死亡的看法是正面的
-
較能同理現代人的處境
-
不多加介入、詮釋,回到人的本位
缺點
-
很多哲學的術語
-
很吃治療師的經驗度和洞察力,容易變成漫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