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大的逃避,是「自我否認」?|存在主義5-2|【心理小學堂#13】

00:00:00 歐文·亞隆(Irvin D. Yalom)

生平

  • 1931年6月13日出生於美國,父母是俄國猶太移民
  • 爸爸開雜貨店,住在貧民窟,父母努力賺錢,較沒空照顧孩子
  • 認為自己在高中前都不快樂、是個孤僻的人,但非常會念書,且嚮往自由
  • 家教甚嚴,但只要與唸書相關的事情,爸爸都會答應,因此 Yalom 會到圖書館看名人自傳
  • 老婆瑪莉蓮(Marilyn Yalom)是文學教授,兩人有許多共同興趣
 


經歷

  • 就讀醫學系,成為精神科醫師,後受邀至史丹佛大學任教,認真研究「團體治療」
團體治療:彼此不認識的一群人(20人內),圍一個圈圈討論個人議題,或是有主題的討論(如:戒酒、藥癮…)。

Yalom:「一個人的人際風格,必須在關係裡才能展現出來。」
 
  • 著有兩本重要教科書:《團體治療實務》、《存在主義》(Yalom 很會說故事,書中有很多案例)
  • 40多歲回歸最喜歡的文學,出版一系列的小說:《愛情劊子手》、《當尼采哭泣》、《叔本華的眼淚》、《診療椅上的謊言》…(把心理治療小說化,讓一般人讀懂)
  • 自傳《成為我自己》很順暢、呈現真實
 
 
 

00:14:47 自由與責任

  • 存在主義治療較抽象、思考,諮商師透過談話,進入個案的世界
  • 存在主義治療強調自由與責任
為什麼現代人的選擇很多,卻沒有帶來更大的快樂?反而因為害怕失敗、害怕做錯決定,開始活得很空虛、不真實。
 
  • 自由是需要適應的,有了自由之後,再也沒有「應該」或「必須」
  • 如果有自由,卻沒有相對應的能力做選擇,就會帶來焦慮
 
 
 

00:21:29 對自由無法適應的症狀

強迫性

一位已婚男子每次出差時,都會找不同的女性上床。一次因為太晚約,每一個人都拒絕他,他在最後一個女性拒絕之後,鬆一口氣說:「太好了!今晚我可以讀書、好好休息了,這才是我想做的事。」
 
雖然沒有特別要看什麼,卻一直滑手機,不去做真正該做的事情,但你沒有感覺到快樂,直到網路斷掉,不得不回到該做的事情上,反而覺得「太好了」。
 
 

否認自己的責任

  • 去上課、見諮商師時,只有「肉體」去,不去負擔自己該做的事情
  • 透過貶低別的選擇,讓自己感覺是好的
我來了,你就要把我弄好/我已經付錢了,怎麼會沒有效
 
外發設計時,不負責任的甲方,就是請了設計後,給了錢就希望對方做出自己要的東西,卻沒有明確說出自己需要的風格、邏輯…
 
  • 人生中最大的逃避責任,是只討論最表面的事情
 
 

把自己放在單純、天真、無辜的位置

一位個案跟爸爸關係很糟,所以跟男性的關係不好,經過長期的精神分析沒有效果,就參加亞隆的團體治療,但又在團體中感覺焦慮,跑回去做精神分析。

她的精神分析師反對她同時參加團體治療,所以她只好偷偷參加,且只跟精神分析師討論爸爸,然後在團體治療中討論精神分析師(男性)的反對,一直逃避處理自己真正的問題(與男性的關係)。當男性成員看出她的逃避、並提出來討論,她決定離開團體治療,並認為自己「又被男人剝削了」。
 
 
 

00:40:00 好好在一起

【線上課程】《好好在一起》找回親密享受獨立,在關係裡自由~
課程連結:https://www.koob.com.tw/online/tk12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mZ06h9ncLH4
 
  • 一個好的自我,就是要先負起自己的責任
  • 不清楚自己怎麼了,會比較難跟人連結
 
陪你一步步建立自己的自尊和自信~現在購買享有早鳥優惠價$1717!
 

相關影音

你的生命,是怎麼走到今天?|存在主義5-5|【心理小學堂#16】

2022-05-20

完整認識死亡,你反而能「好好活著」!|存在主義5-4|【心理小學堂#15】

2022-05-13

活著,就是一場奮鬥|個人中心 人本主義5-1|【心理小學堂#17】

2022-05-27

你在家排行老幾,隱含你的個人特質?|阿德勒5-3|【心理小學堂#9】

2022-04-01
社群分享
加入最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