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成熟的愛情,其實伴隨著「恨意」?~《愛能長久嗎?》嘉玲和凱宇的對談|【有聲書評】

※ 使用App收聽節目者,如欲觀看完整影片,請至【啟點文化】YouTube頻道。
 


00:00:00 《愛能長久嗎?》

愛能長久嗎?擁抱愛情的不可預測,更有智慧地去愛

  • 作者 Stephen A. Mitchell 是位精神分析師,長年研究愛與親密關係
  • 如果我們簡單粗暴地認為,「愛」就是我們心中認為的那種「愛」,到底能不能長久?
  • 書中討論許多人性黑暗面、心理動力,較不好讀、不容易理解
  • 相較於佛洛姆《愛的藝術》,《愛能長久嗎》是更深刻的辯證

月暈期之後,愛不見了,然而不見了的到底是愛,還是你對愛的定義?也許愛只是換了一種形式,需要你做出不同的調整。
 
 
 
 

00:02:19 「浪漫」是什麼?

「浪漫在日常用語裡頭,是一種很特殊的感覺,一種跟另一個人的關係形式,它會生成強烈的情緒,激發著一種想像的遊戲,然後孕育著對理想對象的奉獻。浪漫的浮現幾乎都跟愛情有關,而且那是一種隱含著強大情慾的愛情。浪漫會讓人有一種墜入愛河裡頭的感覺,而不是自己身處愛河。現代人從浪漫主義之後,也會覺得浪漫跟人生意義有關,好像我們的人生要值得去過,有一些重要的事情要發生、也必然會發生。」

→ 愛的本質是不穩定的。
 
愛的本質不穩定,可是我們很想要,所以當浪漫已經發生,我們就會很想要它長久留下來。
 


浪漫要長久,「時間」、「成功」是敵人

浪漫的本質是新鮮、神秘感、危險,時間和成功是熟悉、穩定,浪漫會因為你們的可控、可預期而消退。
 


無法整合「慾望」跟「愛意」,會怎麼樣?

30歲的男性布雷特有戀愛上的困擾,他找不到讓自己可以「持續有戀愛感」的女性。

布雷特的外表很好看,又是個名聲不錯的音樂才子,因此很多女生都對他感興趣,但他受挫於沒辦法發展一段適合自己的關係。

布雷特在每段關係的開始,都有很多激情跟熱情,但很快就發現自己對伴侶的興趣降低,然後就會有射精障礙,或是越來越難有性高潮,甚至有時候沒辦法勃起。此時他便會懷疑眼前這個人,是否不適合自己?不夠性感?若要繼續這段關係,布雷特必須假裝興奮、假裝很親密,可是內在其實很空虛。
 
布雷特可以跟女性很快地墜入愛河,卻沒辦法長久,他曾經同時跟兩位女性談戀愛。

貝蒂的心智能力、感情都很成熟,也很關心布雷特,剛開始跟貝蒂在一起的時候,他很開心、有種「找對人」的感覺,但是很快地,遲射的問題再度出現。布雷特覺得自己很喜歡貝蒂,卻又覺得貝蒂對待他的方法,有一種很煩躁的感覺,所以劈腿另一位女生 Linda。Linda 是音樂狂粉,身上有很多鉚釘,有穿舌環、耳環、肚臍環,充滿熱情的想像。
 
表面上是因為貝蒂比較死板、保守,因此沒辦法引起布雷特的反應,但其實布雷特跟性感的 Linda 做愛之後,有一種孤絕的感覺。相比之下,布雷特跟貝蒂做愛時,貝蒂比較敞開,也更好奇、願意探索,能夠帶著布雷特一起去發現新的感覺,但越是這樣,布雷特就越發現自己對貝蒂的開放,有一種說不清楚的恐懼感,他也因此感到困惑。

布雷特跟心理師分享自己劈腿的事,才發現他之所以對貝蒂有越來越多恐懼,而且喪失激情,是因為每當他發現,自己就要跟伴侶陷入更深刻感情,他會「討厭自己太需要依賴對方」,而貝蒂的愛,開啟了布雷特某種更深刻情感的可能性。

→ 布雷特無法將慾望跟愛意放在同一個人身上。
 


浪漫是慾望與愛意的整合

  • 對愛的人無法產生慾望,對有慾望的人無法有愛,沒辦法整合慾望跟愛意,就無法持續長期的親密關係
  • 沒有慾望的愛,可能反而是安全的,因為慾望會帶來能量,卻也帶來冒險、危險
  • 沒有愛意的慾望,可以很單純地刺激、愉悅,卻讓人沒有連結與親密感
 
 
 

00:12:19 聖母妓女情結~把浪漫「降級」

慾望與愛意無法整合~聖母妓女情結

有些女性會將男性分成「好男人」與「壞情人」,知道好男人可以跟自己長長久久,但卻對他沒有情慾,而是不自覺被一些壞男性吸引,即使知道對方會帶給自己傷害。
 
有些男性會在太太懷孕時劈腿,不一定是因為婚姻關係不好,也不一定是因為他不愛老婆,而是當太太懷孕時,先生的內在會認為,太太要做一件很偉大的事(為人母),因此他便無法對太太產生慾望,否則他會覺得自己很糟糕。因此這時若先生產生慾望,他會將性的對象「降級」為物品或買賣(不須負責「情感」的對象),便不需要承擔心理壓力。 

→ 男性對於女性的「性」,需要在「可掌控」的情況下才能有安全感,當他沒有這樣的自信時,就會將性的對象「降級」,在關係中遇到考驗。
 


很多時候我們以為自己在追求愛與穩定,心理動力卻可能是「反著做」

  • 想要持續擁有「追求浪漫」、「喜歡刺激感」這種愉快的感覺,就會做出「控制」的行為,以追求安全感,讓事情變得可預測,但越是「可預測」,情慾就會越消失
→ 不是因為不愛,而是因為「太愛」。
 
因為太愛,不希望自己受傷、想要依賴對方,所以必須有「控制感」,然而一但要有控制感,就得把浪漫降級。
 
「真實的關係可能從來都不存在,它是一種虛幻的安全感,但是我們會相信那個安全感存在。降級的浪漫不過就是一種海市蜃樓,愛情就是把一件你其實不曾擁有過的東西,給了一個你從不認識的人。」
 
 
 

00:20:09 關係中的敵意&攻擊性

  • 兩個人會互相吸引,通常是因為彼此的「差異」,因為不熟悉對方,一開始會感覺浪漫
  • 差別本身沒有好壞,但放在親密關係中,會為了保護自己,下意識地把雙方的「不一樣」當作「不好」,因此會產生期待,然後產生憤怒
  • 對自我來說,差異並不是真正陌生的東西,只是被你的自我壓抑、切斷了,然而伴侶就像鏡子,你很容易在對方身上,看見自己沒有的東西,而這個「看見」,其實就是愛與整合的存在(還沒修練之前,會認為是攻擊、差異的存在),這既會引發激情,也會引發傷害
  • 你會在無意識的過程中,被對方靈魂深處的特質吸引,但你會以為自己喜歡上的,是對方表面上的特質;當你有一天看見了對方的靈魂深處,反而會因此感到害怕、轉而攻擊對方
例:你以為自己是一個死氣沉沉的人,被一個性感耀眼的人吸引,但那個性感的人,也許壓抑深深的死亡感與缺陷在內心,才用性慾讓自己看起來有活力。
 
我們愛戀的,常常不只是那個人,還有跟對方在一起時的自己。
 
 
 

00:25:48 什麼是真正的「愛」?

  • 愛是包容差異性與攻擊性,一段沒有失望、恨意的愛,是不會讓人成長或感到滿足的
  • 當你和對方互動時,他的一切、與你的不同,你都能如實看待,而沒有想攻擊、控制、傷害他,你就在「愛」裡了
 


如何在愛裡「包容攻擊性」?

40多歲的艾德有憂鬱症,父母親都是猶太的倖存者,因此有很多悲傷和對家庭的期待,而這些期待常常要由艾德承擔。艾德要活得好像很好,但他其實壓力很大,因此時常被憂鬱跟暴怒的情緒攻擊,而他對親密關係,也常常會有很深的愧疚感,因此找上了心理師。

艾德有次因為要看牙醫,問心理師能不能提早半小時開始,心理師同意,但當天卻忘記了。心理師在原本約好的時間出現,看到艾德便嚇傻了,於是開始分析自己:這到底是我對他的投射還是移情?是什麼東西引發了我的遺忘?最後心理師說:「不,是我自己的自戀。」
 
那位心理師是從不寫行事曆的人,他因為太自信、以為自己會記得,於是跟艾德道歉:「剛剛那段時間,你一定非常難熬」,沒想到艾德居然說他感覺棒極了,因為「原來你也會犯錯」這讓艾德鬆了一口氣。

艾德說他等到快要凍僵的時候,才開始有一點生氣,然而看到心理師愧疚道歉的樣子,艾德就說:「可是我覺得我剛剛說你犯錯,讓我感覺很好,這個反應會不會顯得我度量很小?要透過你犯錯來證明我好。」心理師注意到艾德又在照顧他,因為他沒有繼續攻擊心理師,而是轉向成「自我批評」。

心理師對艾德說:「你對於我忘記時間這件事的寬慰跟憤怒,對我來講都很重要,這兩個感受會把我們兩個帶到不同的類型。可是剛剛你透過自我責難,我有感覺到你輕輕在放下我的過錯。」
 
過一陣子之後,諮商結束、心理師遞上帳單。艾德拿到帳單時,發現心理師還是跟他收了三分之一節的費用,他暴怒說:「你的愧疚根本就是假的!你的道歉是假的!你居然還跟我收錢,讓我在那邊等,居然沒有算我免費!」心理師被艾德的暴怒嚇到,思考自己為什麼從沒想過這次諮商免費。

心理師告訴艾德,對他來說,補償是在心裡面不斷地惦記這個痛苦,還有造成別人痛苦的愧疚,「如果我真的沒有收你那筆錢,我就覺得我已經是個好人了,那一件事情就不會繼續困擾我,而我就不用繼續待在愧疚感裡頭」。
 
 

雙方的做法和想法完全不同,但他們都一樣在乎這件事

例:心理師透過收錢這件事,讓自己永遠都要深刻地去面對今天的錯誤,而不是透過免費,自我合理化讓事情過去。

→ 即便雙方有很大的落差,還是願意聽對方的想法,並在對方講完之後,相信且接受「這就是你,而我願意接受這樣的你」,不需要為彼此調整太多自己的觀點,取得這一次的共識就好。
 
 
 

00:36:02 人,比想像中複雜多了

艾德和心理師之間,有「自憐」和「愧疚」在拉扯,而親密關係中,也時常會有這兩個情緒的分配:

  • 當你處於「自憐」的狀態,會看不見自己對對方造成的傷害,也就相對不會感到愧疚。然而當對方感受不到你的愧疚時,便會認為你是自私的人
  • 如果你時常會另一半有「愧疚」的感覺,「自憐」的狀態就會太少
→ 我們要有能力、很清醒地,看待愛中的掙扎、包容、攻擊性。
社群分享
加入最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