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跟你想的不一樣,怎麼跟他說?|【一天聽一點#1583】

00:00:00 人際之間的誤解

學員眼睛天生斜視,沒辦法在互動時正眼看著對方,因此從小到大被很多人誤會。

上課時因為斜視加上個子矮小,學員需要抬頭、斜眼,才能看見老師跟黑板,但這樣的姿勢容易讓脖子痠,所以他也沒辦法長時間抬頭,經常需要低頭休息、用耳朵聽課。

有些老師會直接兇他,質問他為什麼不聽課、不看老師,有次他想解釋,才開口說「我不是故意的,是因為……」就被老師打斷:「怎麼可能不是故意的!已經好多次了,你就是故意的!」讓他非常受傷。

有些老師沒有在課堂上罵他或指正他,但他感覺得出來,老師不是因為理解而體諒,而是直接選擇忽視。

但曾經有位老師,利用下課時間走到他身旁,蹲下靠近他說:「我觀察了幾堂課,發現你在上課的時候,眼睛比較少看我或是看黑板,是因為眼睛不舒服嗎?」知道他的狀況後,還進一步關心:「平常生活有什麼不方便嗎?」、「其他老師知道你的狀況嗎?」、「有沒有因為誤會而罵過你?你希望我怎麼幫你呢?」
 


讓關係變得辛苦的說法

1. 邪惡假設對方

  • 當對方的行為跟自己期待的不一樣,就認為對方是故意的、帶有惡意的
例:某些老師看到學員總是用斜眼看他們,直覺反應就是生氣,卻沒有確認、核對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行為。

→ 嘗試用不帶預設的好奇去靠近、關心。
 
 

2. 加速疏遠對方

  • 當對方的行為不符合自己的期待,選擇不說出口、憋在心裡,跟自己說:「我跟他不適合、我跟他頻率不對。」
例:某些老師不會指責學員,而是直接忽略他。
 
 

3. 要求對方配合

  • 想要繼續維持關係,卻對對方使用「要求」的句型,如:「你應該怎麼做」、「你為什不這麼做」
例:學員的老師在不瞭解他的狀況下說:「你為什麼上課不看黑板?」、「你眼睛應該要看老師!」
 
生活中難免會遇到別人的想法、行為,跟自己想的不一樣,有差異並不代表不好或是錯誤,但怎麼呈現我們對差異的理解,會帶給別人完全不一樣的感受,進而影響關係後續的發展。
 
 
 

00:05:35 2個溫柔的說法,讓關係更有安全感

每個人在忙的時候,看到訊息的處理方式不同,有些人會簡單回覆、有些人會已讀不回、有些人會乾脆不讀不回,這時你會怎麼回覆訊息呢?
 
 

1. 用「我比較習慣……」做為開頭

例:如果你發現自己的習慣跟對方很不一樣,直覺回答:「我都是這樣處理」、「我想有空再回」,只強調了自己的需要,卻忘了考量對方的感受。

→ 對建立關係有幫助,能增加安全感的說法:「我比較習慣在有完整空檔的時候,再回覆訊息,所以有時候可能會已讀不回、不讀不回。如果你真的很急,可以直接打電話,假使不急,多給我一點時間,我會比較能好好回覆你。」
 
  • 用溫柔、不控制的方式,讓對方知道你的行為習慣,同時瞭解多給你一點時間,對他會有什麼好處,提升彼此的信任感、更認識對方
 
 

2. 「如果你願意如何,我會很開心」

如果你是比較需要確定感的人,可能會回:「馬上回我訊息!」、「回馬上處理不行嗎?每次都拖拖拉拉。」雖然清楚表達自己的需要,同時也會給對方壓力,好像他跟你的做法不一樣,就是錯的、不好的。

→ 比較合適的說法:「如果你願意在收到訊息的當下,給我簡的單回覆,讓我知道你看到了,我會很開心唷!」
 
  • 除了表達了自己的期待,也充分尊重對方的自主權
  • 背後的潛台詞:你有權利選擇不這麼做,但如果你願意為了我這樣做,我會很開心
 

「心口不一」的說話習慣,長期下來會破壞關係的安全感,將對方越推越遠,如果你希望能清楚表達自己的心意,歡迎加入線上課程《我想跟你好好說》,學習在不扭曲自己,同時也不傷害對方的前提下,和人發展出更堅實的默契和感情!
 
即日起到1月18日晚上9點,《我想跟你好好說》只要早鳥優惠價$2024!快來加入我們,開始建立屬於你的深度關係吧~❤️
 
【線上課程】《我想跟你好好說》~表達你的在乎,建立深度關係
課程連結:https://www.koob.com.tw/online/tk18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Nknl0sRvp4U

相關影音

朋友跟你想的不一樣,怎麼跟他說?|【一天聽一點#1583】

2023-12-28

人生可不可以「簡單」的活?|【心理敲敲門#121】

2022-04-30

【心理敲敲門#5】父母難為~父母難為,孩子太乖、太壞都危險

2019-12-21

一昧「討好」的人生,結局會怎樣?|【心理敲敲門#132】

2022-07-23
社群分享
加入最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