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聽一點 #768】什麼是「做自己」?

很多人都知道我有一門線上課程,叫做【過好人生學】。

這門課呢,點出了很多人喔,在面對生涯的迷思,進而培養必要的能力,在定位自己的生涯羅盤,這樣的前提下,去有意識的活出自己想要的模樣。

參與學習的朋友給我很多回饋,有些人告訴我,他開始按部就班地去實踐像是「創造結果」啊、「建立生態圈」啊這些能力。

並且在面對抉擇跟誘惑的時候,回到課程裡面去複習「做決定」和「創造意義」,並且反覆檢視自己的生涯羅盤,這些都給他很大的幫助。

當然了,也有一些人一直卡在「知道」卻「做不到」的狀態;尤其是對於什麼叫「做自己」,完全沒有概念。

無論面對什麼工作、什麼樣的選擇,總有一種說不清楚的不自在、水土不服;或者是背景音樂式的自我懷疑。

比如說,這是我要的嗎?一路走下去,我會不會後悔?萬一有一天我發現這不是自己要的,不就是浪費時間、好可惜嗎?

儘管啊我費盡心思的說,生涯是一段嘗試錯誤、假設驗證的過程;需要透過不斷的創造結果跟回饋,不斷的修正和重新定位,你才能夠成熟並完整的認識「自己」。

可是在他們聽完之後,還是會幽幽的說:「我還是不知道怎麼樣做自己啊!」。唉~我覺得應該要面對這個問題,跟他直球對決了!

我經過一段時間的沈澱思考,今天我來跟大家說說,到底什麼叫做「做自己」?所謂的「自己」有哪一些層次?

先談第一個層次喔,第一個層次的自己,就是「身體的自己」。每個人一出生,對於「自己」的概念,都是建立在很具體的身體感知。

我餓不餓啊、暖不暖和啊、舒不舒服啊?如果餓了、冷了、不舒服,那就是「自己」沒有被好好的滿足,也就是沒有「做自己」!
我想多數人認知的「做自己」,應該不會在這個層次,至少不會覺得自己在這個層次裡面。

然而你一定也認識過一些人,只要身體不舒服,就彷彿是這個世界跟他作對;好像他沒有辦法區辨什麼是純粹的生理狀況?什麼是自己想法當中認定的「自己」?

似乎啊只要身體不舒服,就不是在「做自己」,他跟嬰兒根本沒有兩樣,不!應該正確地說,他根本就是個「巨嬰」嘛!

你會因為生理的不舒服,就覺得世界跟你作對嗎?你認為的「做自己」,是這麼樣低階的層次嗎?

第二個層次的自己,叫做「情緒的自己」。

這個層次呢,就是把「做自己」定義在開不開心啊、爽不爽啊?不開心、不爽,就是沒有在「做自己」!

拿工作來說好了,只要有不開心、不爽,這就不是一個能夠「做自己」的工作;但是有哪個工作,是能夠一路開心、一直爽到底的?

如果你喜歡做菜,怎麼可能不被火燙到呢?你怎麼可能不被刀子切到手呢?再有趣的事情,都有無聊的部分。

再怎麼濃情蜜意的兩人,也會有意見不合的時候啊!所以如果一吵架就分手,因為一吵架就不適合「自己」,那你就乾脆跟自己在一起就好了嘛!

可是喔,你也會常常的「受不了你自己」,那又該怎麼辦呢?

只是很多人喔,一直把「做自己」定位在這一個層次,所以呢,只要工作不開心、選的科系不開心、老闆客戶讓你不開心,你就覺得沒有在「做自己」。

我應該鼓勵你,持續找到能夠「做自己」的事情嗎?還是我要點破你的荒謬呢?

接下來談第三個層次的自己,叫做「空間角色的自己」。

其實多數人終其一生的不快樂,都是卡在「情緒的自己」,而沒有進階到這一個層次。

什麼是「空間角色的自己」呢?

簡單來說喔,就是扮演任何一個角色,就把那個角色扮演到位;一切的喜怒哀樂都是這個角色的承擔,一旦卸下這個角色,所有的情緒就到此為止。

舉個例子吧!一個服務人員受了客人的氣,他很清楚知道,這個是「客戶」對於「服務人員」的憤怒。

甚至於,他更明白的知道,這是「客戶」對於「服務人員所代表的品牌」的不滿;而並不是「客戶」對「自己這個人」有什麼樣的問題。

清楚了這一點喔,這一個服務人員就可以回到本質,不管客戶的態度如何、怎麼樣出言不遜,他自己的情緒都不會受到太大的影響。

該怎麼樣做,就怎麼樣做;該服務的,就服務到位。而反過來說,該叫警察的,啊就叫警察啊!

然而啊,如果服務人員停在「情緒的自己」這樣的層次;他就很有可能會反唇相譏、大打出手,最後呢有理變無理、原告變被告。

或者是守不住自己的界限、踐踏了自己的尊嚴,到最後丟了自信跟前程。無論是哪一種結果,都親痛仇快啊!

所以呢「空間角色的自己」,你可以說是一種「專業精神」;我更喜歡說六個字:「該怎樣、就怎樣」。

如果我是一個父親,就做好父親的角色,一個兒子,就做好兒子的角色。

一個老闆就做好老闆、一個主管就做好主管、一個員工就做好員工、一個老師就做好老師、一個朋友就做個好朋友。

既接受角色的美好風景,也承擔角色裡灰暗的片段;不多也不少,一切剛剛好。

「啊可是我現在這個工作,真的很不開心啊!」你可能會這樣子跟我大吼!尤其在你聽到這裡的時候。

你可能已經足夠的「該怎樣、就怎樣」了,但這個工作實在是讓你無感啊!甚至於讓你覺得自己在浪費生命,沒有任何的期待。

或許呢,你可以從接下來的第四個層次的自己來思考。那就是喔,「時間縱深的自己」。

如果你面對宛如雞肋的工作,你可以在想像當中坐上時光機,到未來的幾個時間點,再回頭看現在的自己。

例如喔,你現在是一個每天被自己剛出生不久的孩子,搞得晚上沒有辦法睡上一個好覺的父母親;當你坐上想像的時光機,到五年後看看。

那時候的孩子,可能已經會基本的自理、可能呢也會跟你說很多的話;還有可能是一個可愛又貼心的孩子。

這個時候,你怎麼看待現在的睡眠不足呢?值不值得讓你跟孩子一起度過這辛苦的時段?

生涯的選擇其實也是。如果你覺得現在的工作實在很辛苦,那麼從五年後的角度來回觀;現在的辛苦,是無意義的重複?還是打基礎的重要過程呢?

你的人生要的是「短多長空」,還是「短空長多」呢?

談一個我自己的個人經驗,2005年我開始做「有聲書評」,當年完全不懂錄音跟訪談,做的東西其實質量也很差,也不可能得到任何的關注。

當2013年,我成立「啟點文化」的時候,我的課程能夠得到學員的肯定,原因之一喔,就是「有聲書評」打下來的基礎,讓我有更好的表達跟授課,與主軸掌握的能力。

後來呢,在2016年底,我開始認真的經營Youtube,也從粗糙的土法煉鋼開始,一直到現在有幸得到你的關注。

在開始拍影片的時候,真的很拙劣啊!不管是燈光啊、攝影啊、剪輯啊…一切的一切,都讓我覺得很辛苦。

而且眼見別人一支支爆紅的影片,回頭看看自己弄了半天卻沒有一點任何的點閱率,其實真得是會很灰心的喔。

那到底是什麼讓我堅持下來?直到現在我樂在其中,也帶給你快樂跟成長?

這個過程裡喔,我每次辛苦挫折的時候,我都會讓自己坐上想像的時光機,到幾年後的未來,我看見如果影音傳播,已經是個確定的未來趨勢,那我現在不開始,什麼時候要開始呢?

就算幾年後,沒有做出成績,過程中的努力,一定也會為我帶來重要的經驗跟能力,就像當年「有聲書評」為我打下的基礎是一樣的啊!然而我現在不開始,我很確定我未來一定會後悔。

到了今天,我們因為Youtube帶來的,讓啟點文化的實體課程,幾乎都在開課前四個月到半年就會額滿。

而我們的線上課程,也受到廣大的支持,讓我可以有資源製作更多陪伴你成長的內容;也讓我可以照顧好員工的真實生活。

除此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得到你的持續關注啊!這個就是「短空長多」,因為我們讓時間成為我們的朋友,讓時間成為累積的加速器。

一直到最近,我們開始經營Podcast,也是一樣的思考。

如果聲音的內容、智慧音箱、解放雙眼,是未來的趨勢;那麼現在不開始,我什麼時候要開始?

我需要你幫我一個忙,無論你使用的是蘋果,還是Android的手機,都有內建的Podcast的服務。幫我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訂閱我們的頻道。

除了讓我們用更多元的管道來陪伴你之外,也邀請你見證一個未來的趨勢,看看我們是否能夠證明「時間縱深的自己」。

可是啊,如果當你坐上想像的時光機,看到你正在做的事情,在幾年後的未來一成不變、了無新意,或者是完全引發不了你任何的期待跟興奮。

那麼無論眼下的生活有多安逸、多舒服,你可能都要好好的認真思考,怎麼樣在生活裡加入一些改變,特別是開始進行有意識的學習。

你或許會問喔:「你有把握開始改變跟學習,未來就會更好嗎?」我會說啊:「在我生涯的過程裡,我每天都沒有把握,所以我把握自己的每一天啊!」

說了這麼多,我到底有沒有回答,什麼叫做「做自己」呢?

ㄟ~真的好難啊!或許「做自己」從頭到尾,在我看來就是個假議題吧!因為沒有一個確定的「自己」,可以讓你去「做」啊!

只有在每天的生活裡,不斷的發現、不斷的形塑,一直到有一天,你可以跟自己很坦然的說:「哈囉!很開心認識你!」

希望我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啟發與幫助;也希望你在自己的人生裡,能夠見證那個「時間縱深的自己」。

那麼今天的分享就到這邊了,如果你喜歡我們製作的內容,請記得訂閱我們的頻道,並且把它分享給你身旁的朋友。

當然,也不要錯過訂閱我們的Podcast。無論是在蘋果,還是Android的手機裡面,都有內建的服務。那當然也歡迎你到Soundon,或Spotify上面,來使用我們的頻道。

然而呢,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如同今天一直談到的,關於過好人生、關於自己的生涯規劃的部分。

如果你還沒有參與我們的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在這邊呢,特別特別地跟你呼籲一下,請把握我們在1月底,【過好人生學】的1399優惠期的最後。

在1月底、1月31號之前,你只要加入【過好人生學】這一門課,你就可以用優惠價1399來加入它。

所以呢,如果你還沒有開始,或者是你還在自我探尋的一個過程,想要讓自己活出一個自己更想要的模樣。

不要錯過這難得的機會,【過好人生學】期待你的加入,讓我們一起前進、一起過上一個更好的人生;謝謝你的收看,我們再會。

社群分享
加入最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