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聽一點 #784】你還在自己嚇自己?《合取謬誤》

今天我來跟你分享一個有趣的概念,叫做「合取謬誤」。

「合取謬誤」呢,它是一種我們在心智上面的一個bug喔,就是我們會認為兩個事件同時出現的機率,居然會比一個單一事件出現的機率更大。

用一個例子讓你能夠更明白,什麼是「合取謬誤」?

琳達呢,是一個31歲的單身女性,她非常知性,她說話也很直率。她大學主修哲學,她參與過很多社會主義和歧視議題有關的活動,也參加過反核示威。

現在呢有兩個選項,你來選選看琳達符合下列哪個身份的可能性比較高?第一個,她是銀行職員;第二個,她是銀行職員也參與女權運動。

很多人喔,可能會不假思索的選擇第二個,但其實正確答案是第一個。因為事實上哦,不管有沒有前面關於琳達的描述,正確答案都是「一」。

如果以機率的概念來看的話,答案就很清楚了!其實你仔細想想哦,符合第二個描述,她是銀行職員也參與女權運動。

這樣的人他的佔比,是不是會比第一個選項,他是銀行職員來的低?而且呢,如果符合二的人,他一定符合一嘛!

所以其實回到很單純的數學邏輯來看的話,她是銀行職員的機率,一定會高很多啊!可是呢,為什麼我們在經過前面的描述之後,可能很多人都會不假思索的回答「二」?

這是因為喔,我們的大腦在做判斷的時候,我們很容易被特徵明顯的語句而影響。

比如說,光是我們聽到參與很多社會主義,和歧視議題有關的活動,也參加過反核示威,聽完這個描述之後,一般人心中就會對琳達有一個強烈的印象。

這個印象會讓我們在先入為主的觀念底下,很容易就覺得琳達是某個特定類型的人,而這樣的狀況就是「合取謬誤」。

所以當你認識了「合取謬誤」,回頭想想我們的真實生活,你有沒有發現,有時候喔電視看太多,越看越心慌啊,為什麼?

因為電視上,尤其是新聞頻道,它所凸顯跟報道的多數是高概率事件,還是低概率事件呢?

比如說那種很誇張的車禍、比如說那些發生率極低的災難事件,這其實在本質上都是「低概率事件」。

可是啊,現在的電子媒體因為要爭取你我的注意力的前提底下,他們就會更奉行了,叫做「狗咬人不是新聞,人咬狗才是新聞」這樣的道理。

所以久而久之喔,我們常常會活在一種恐慌裡,而我們恐慌的事件,其實回到「合取謬誤」,多數都是低概率的事件;它發生在你我身上的機率,真的沒有你想象中的這麼高!

所以談到這裡啊,或許我們怎麼樣能夠去區分、判斷訊息的能力,有沒有獨立思考、思辨的這樣的素養,都是我們現代人必要的一個功課,你說是吧?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內容,請記得訂閱我們的頻道,並且把它分享給你身旁的朋友;無論是YouTube,還是Podcast,我們都需要你用最具體的行為來支持我們。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近期的實體課程,是在4月30號開課的【人際回應力】。

這一門課呢,會用有系統的方法,讓你學會辨識他人的情緒,並且跟他人創造更好的連結。

在我錄音的這個時候,4月30號的名額也在倒數了,所以如果在這個時候,你看到4月30號還有名額的話,請你就務必要把握這難得的機會。

希望我能夠在4月30號的教室裡見到你,那麼今天就跟你分享到這裡了,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相關影音

【一天聽一點 #784】你還在自己嚇自己?《合取謬誤》

2020-02-14

公平的老天爺,送給每一個人的禮物?|【一天聽一點#1474】

2023-04-27

【心理敲敲門#15】進戲院半小時就哭~《82年生的金智英》

2020-02-29

如何讓工作不瞎忙?3個方法讓你職場加值|【一天聽一點#1432】

2023-02-09
社群分享
加入最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