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強化你的說服力,與被說服免疫力|「說服vs被說服」的心理技巧|【一天聽一點#1160】

歡迎來到「一天聽一點」
在這裡我們結合心理跟生活的真實運用
陪伴你每天進步一點點
如果你每天都想要有所進步的話
就請你一定要訂閱我們的頻道喔

如果你一方面想要提升自己的說服力
而另外一方面又很害怕
自己掉入了被別人說服的坑
那今天跟你分享的內容
會帶給你一些幫助

這要從美國康奈爾大學的一位學者
「理查泰勒博士」他做的研究說起
他曾經針對87個人進行一個調查

這個調查呢 是提出兩段敘述
第一段敘述是
A先生在停車場把車子弄壞了
花了200美元修理
不過在同一天他中了25美元的彩券

第二段敘述是
B先生也把車子弄壞了
他花了175美元修理車子
好的 問題來了
你覺得哪一種情況
會讓人感覺到更不愉快呢?

調查的結果是
覺得A先生更不愉快的有25%
而認為B先生更不愉快的有70%
覺得呢 他們兩個
都同樣很不愉快的則有5%

那你聽到這裡核對一下
自己在心中預設的答案
有沒有符合你的期待呢?

其實冷靜一點來看
這兩段敘述無論是A先生還是B先生
他們因為車子壞掉
實際的支出金額都是175塊美金啊
但是A先生他後來中了彩卷

所以呢 他的主觀感受上
有一種被補貼的感覺
這在心理學裡面
稱作是「損益兩平效應」
當我們獲得額外的優惠
或者是我們覺得自己被優待到了
哪怕只有一點點
都會因為覺得賺到而感覺到開心
這如果放在說服裡面
就很容易理解了

如果你想要請一個人給你一點協助
那你可不可以在提出正式的要求之前
給他一些好處
或者是讓他覺得愉快呢?

就像我就遇過一個朋友
他每次找協作廠商談事情的時候
他都會順手帶一杯飲料過去
你說嘛 特別送一個大禮
那別人也會怕 反而戒心會提高
可是呢 如果你總是兩串蕉
名義上沒有什麼不對
因為大家就是談公事嘛


可是呢 你帶個飲料
然後送上一句話
天氣這麼熱 口總是會渴的
它就已經模糊化了
這個所謂的公事跟私事之間的界線
而對於廠商而言
又有一種拿了你的好處的感覺
可是這個好處呢
似乎完全地拒絕又有一點不近人情

所以你看喔 
這個就是一個很巧妙的拿捏
帶給別人好處
你的好處是要別人
不會有太多的顧慮就能收得下的
但是也因為他收下了

所以呢 「損益兩平效應」的發酵底下
你接下來要提出要求
或者是請對方幫忙
就會相對的容易很多
可是反過來想
如果今天角色互換呢?

如果你是那個被提出要求的人
被說服的人
那你可能就要對於對方所謂的獻殷勤
你要很有敏感度喔

其實我們常常看到在社會新聞裡
那些所謂的投資詐騙
就是一個很典型的做法啊
它總是用各種話術說服你把錢投資進去
然後你一投資進去
剛開始你一定領得到利息錢

而且那個利息喔
如果折算一下還真的是非常誘人
可是正因為你領了一期、兩期
三期的利息

所以呢 他後面
一定會要求你加碼再投資
而也因為你前面拿到了這一、兩期
兩、三期的好處
這些所謂的利息錢

於是呢 你一方面覺得好像可以相信
二方面又覺得自己拿了這些
那我再加碼應該沒有什麼問題
我再加碼只會拿到更多不是嗎?

於是呢 你要別人的利息
而別人吃了你的老本
所以啊 「損益兩平效應」
其實同時告訴我們兩個概念

第一個概念就是我剛剛說的
你貪圖別人的小利
但是你的老本可能會被拿走

而第二個層面我希望
你更務實地提醒你自己
就是那一句英文說的
「No pain,no gain」嘛
凡事都有代價

當你用這個角度思考任何事情的時候
或者是任何一筆花費的時候
你就比較容易回歸到本質
本質可能是「我到底有沒有真的需要?」
或者是做點功課
這個東西它的合理市場價值到底是多少?

當你很清楚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
自己願意付出到哪裡的時候
你自然就比較不會
被別人給你施予的一些小惠誆騙過去

所以呢 當你聽完今天的分享打開電視
尤其是轉到電視購物頻道的時候
對於那些「限時優惠」
對於那些「只有這一檔」
你可能要多一點免疫力喔

因為關鍵不在於他說的到底有多優惠
關鍵在於你到底需不需要嘛
我們常常就是因為拿了一點好處
或者是感受上得到了一些好處

於是花錢買了一堆其實你用不到
而到頭來都是浪費的事情
其實消費購物是如此
我們面對生命的選擇
何嘗不是如此呢?

所以呢 我都告訴我自己
面對人生用一個比較健康的態度
就是當我願意給別人一些好處
是因為我願意給
我並沒有期待一定要得到什麼回報
但是當別人給我一些好處的時候

無論他後面提出什麼要求
我都要問我自己
關鍵不在於前面的脈絡
而在於我自己需要不需要
我想這也算是一種人生的修煉跟修行吧

希望今天的分享
能夠帶給你一些啟發與幫助
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們製作的內容
記得訂閱我們的頻道
YouTube 的朋友記得打開小鈴鐺
而如果你是透過 Podcast 收聽

除了給我們五顆星的評價之外
也請你幫我們分享給身旁的朋友們
我們需要你的行動來支持我們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
或課程有興趣的話
我們近期有一門實體課程
那就是在 12/5 開課的【寫作小學堂】

說到「寫作」這件事喔 
我常常聽到一些朋友跟我分享
他說喔 有一天我一定要寫點東西
他並不是想要成為一個作家
他也不是要成為一個社群的小編
他寫點東西這背後的意義是什麼?

他希望分享
他希望透過文字
來傳遞自己的信念跟想法
哪怕沒有人看
只光寫的這一個過程
就是他陪伴自己
和療癒自己的一個很好的方式

「寫作」其實是一個靠近靈魂的過程
那這也是我們推出【寫作小學堂】
會帶給你的最大幫助
如果你是想要寫那些給別人看的文章
那麼【寫作小學堂】會給你
「思考的架構」還有「完整的脈絡」

但是如果寫作之於你的生命
是完成、完整你自己的一個重要的環節
那這一門課更加地適合你
在我錄音的這個時候喔

這一門課的名額已經在倒數了
所以呢 這是我們在2021年
【寫作小學堂】的最後一期
期盼你能夠把握這難得的機會
相關的課程連結
在我們的影片說明裡都有

期待你的加入
那麼今天就跟你聊到這邊了
謝謝你的收聽 我們再會

相關影音

同時強化你的說服力,與被說服免疫力|「說服vs被說服」的心理技巧|【一天聽一點#1160】

2021-10-13

好在意別人的評價,怎麼辦?|【一天聽一點#1409】

2022-12-28

生活&人生,怎麼把一手爛牌打好?|【凱璇而歸#24】

2023-10-20

為了小事情生氣,就是「玻璃心」嗎?~《躲在蚊子後面的大象》嘉玲和凱宇的對談|【有聲書評】

2023-07-09
社群分享
加入最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