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聽一點 #982】一張口就抓到注意力的方法
歡迎來到《一天聽一點》
在這裡我們結合心理跟生活的真實運用
陪伴你每天進步一點點
如果你每天都想要有所進步的話
就請你一定要訂閱我們的頻道哦
在人的心理跟行為裡
有一些很有趣的現象
電線想在在地為我們顯示一件事情
就是啊你要去說服一個人
你要影響一個人
有時候順著做不一定有效果
你要反過來做、反過來想
就同過去了內容有跟大家分享過的
「卡里古拉效應」也叫做「逆火效應」
就是你越是禁止他去做某件事
他越是想去做
說在某種程度上
你希望他做的事情
你就刻意的去禁止他
那他很有可能因此
就去做了那件事
我今天要跟你分享的這個心理現象
那個跟卡里古拉效應有一點像
這個現象就是喔
當一件事情被認為是個秘密的
就會引發所有人都特別的想知道
這裡面到底是什麼
甚至於會很不合理的為
這件事情付出很很多心力
就是為了要知道這個秘密到底什麼
關於這方面的心理現象
在美國的密西根大學的
布萊德・布希曼博士
他就曾經做過實驗
來證明這樣的內在狀態
這個實驗是這樣做的喔
布希曼博士他找了900個
從9歲到21歲的年輕人
把他們分成好幾組的實驗對象
然後他們準備了各式各樣的電視節目
要給他們看
而其中暴力節目佔了一半的數量
結果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喔
如果用想看節目的程度
滿分為10分作為標的的話
不管是任何節目如果在
開始之前沒有警告標示
跟在開始之前有警告標示
也就是「未成年不宜」
或者是「18禁」
這樣的一個警告標示
你知道嗎
在這樣的狀況底下
那些被禁止、那些被標上18禁的
接受實驗的人啊
想看那個節目的程度
在分數上顯示是6.21分
我沒有任何警告標示的
他們想看的程度是只有5.68分
所以呢這說明了
帶有警告標示的節目
反而比較會引發年輕族群的興趣
而且實驗的對象
年紀越輕這種傾向就會越明顯
所以我常在想喔
這些所謂的分級警示
他在某種程度上
究竟是保護了青少年、保護的兒童
還是讓這些青少年、兒童更好奇呢
這可能要相關領域的專家
更深入的去研究喔
只是我的專業領域
是在溝通是在表達
如果把這樣的概念放在表達上面
我們可以怎麼運用呢
你很會想放到表達裡
那我就不要告訴別人任何事
可是這裡就有一個很大的矛盾
你不告訴別人任何事情
那別人也就沒有辦法從你這邊
取得任何資訊
那你要表達的目的
完全不可能達成嘛
表達他有一個天然的狀態就是
你必須要呈現出訊息
而這些訊息可能含有
「你要說服、你要傳遞資訊」
這樣的目的
在表達的情境裡
如果你錯誤理解這樣的心理現象
那你會造成根本不會有人理你
因為你沒有呈現任何訊息啊
那在這裡我們到底要怎麼做到
讓我們的對象
會產生很大的好奇
彷彿是對於秘密的好奇一樣
說到這裡啊
我就要跟你分享我的線上課程
《自信表達力》
在這一門線上課程裡
我把「表達」拆解成
四個最重要的要素
分別是「敢表達、說清楚、讓別人聽得進」
然後「會去做」
尤其在「聽得進」的這個這個單元啊
其實運用這樣的心理狀態
你就要去設計你在一開口的時候
怎麼樣去抓住別人的注意力
我們說如果你在做任何表達
你一張口別人的注意力就渙散了
那你後面講的再對、再好都沒有用
其實一個好的開場已經幫你完成了
表達50%以上的任務
然而這個開場難道是要用
很華麗的、很炫技的嗎
其實並不是
你要善用「人的好奇心理」
你怎麼樣開場開到
讓你的對象會很有興趣
彷彿是那個被標示上「18禁」的
但是呢你又沒有一次說得完全
不斷地扣住他心裡的懸念
讓他的注意力
會一直放在你的身上
所以在我的《自信表達力》這門課程裡
關於聽得進的這個單元
就有一個專門的篇章在談
怎麼樣一張口就是收視的保證
在這裡喔
跟你分享兩個乾貨
第一個乾貨就是喔
如果你的開場
就能夠用「問題意識」
開場那這樣的方式
就很容易「鎖住」聽眾的好奇心
什麼叫做問題意識的開場?
說得直白一點就是你的開場
直接先提出「對方會關心的問題」
特別是那些他花了一點
時間他做了一些努力
但是好像沒有真正
得到答案的那些問題
就像是我在《自信表達力》裡我會說
如果說到表達
你是不是學了很多口語技巧
但是卻不見效果
你看這一句話已經明顯地區隔出
如果你不在乎表達
那你就直接出門左轉嘛
但是如果你在乎表達
你可能曾經花過一些時間
也做過一些練習
這些技巧你好像也都會了
但是你在真實使用上一定會有感覺是
他的使用效果並不穩定
就算你能夠很穩定的去複製那個技巧
但是可能隨著你的對象、環境、空間
主客觀因素
有任何條件的改變
這些技巧好像就不適用了
對啊
這是不是任何一個對於表達學習
有興趣的人會有的問題意識呢
於是呢
在這裡我提出的問題
但我其實沒有給任何的答案
但是只光這個問題
就可以在一開始的時候
去扣住你的對象的注意力
這叫做問題意識的開場法
第二種開場法呢
叫做「點出迷思」的開場法
什麼叫做點出迷思
所謂的迷思就是
多數人在一般直覺底下
認為事情就是這個樣子
你能夠提提出其實
是不是這個樣子觀點
提出那些原本想法裡面的「謬誤」
有做一樣以表達這個議題作為出發點
在《自信表達力》裡
我就會試著做這樣的開場
我會說
你可能原本以為學了一些話術
可以幫助你達到表達的目的
結果不僅事與願違
還有可能會破壞關係
讓信任蕩然無存
所以表達真正的關鍵
是在於話術嗎
還是在於話術以外更重要的部分
而且仔細想一想、感受一下、體會一下
如果你今天遇到一個
你可以感覺到他的斧鑿子很深
他的話術用的很多的人
就算他的話術用得非常好
在你覺察到這個現象的那一刻
是不是你已經對他產生了很大的防衛
如果任何的話術
反而激起你更大的防衛
那請問
你到底在學什麼表達
你看哦剛剛的那一段話
是不是點出了很多人
在學習表達的時候的迷思
會覺得好像學表達
就是學習話術或者是
只要有一個厲害的話術
我就能達成我的目的直接戳破了這件事
當這個迷思被點出來的時候
是不是像是在這個議題上面
又多蓋了一個標示叫「兒童不宜」
反而你會更好奇
對啊
是有這個迷思那接下來呢
所以呢?然後呢?
對的
其實你要扣著別人的注意力
並不是不去吐露任何訊息
如果你錯誤理解這個實驗喔
把自己當個悶葫蘆
那我就說別人
連你的存在都不知道
你要怎麼達成你的表達的目的呢
所謂的表達
你還是要呈現訊息
只是你呈現的方法
能不能緊緊的靠著別人的注意力
讓別人聽得進去
有一個很大的好奇心
想要繼續的往下聽啊
所以呢說到這裡
有特別要跟你分享一下
就是《自信表達力》
這門線上課程NT$1699的優惠
我們會在11月30號的晚上12點就結止了
你加入了嗎
如果你還沒加入的話
請你務必把握這難得的機會喔
然而無論你會不會
加入我們的線上課程
我都希望今天分享的乾貨
能夠帶給你一些實質的啟發與幫助
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
除了YouTube之外
我們也有podcast頻道
你只要在相關的應用裡
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
就可以訂閱我們
也記得給我們五顆星的評價
我們需要你的支持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
和課程有興趣的話
如同前面提到的
《自信表達力》這門線上課
相關的訊息在我們的影片說明裡
都有連結
歡迎你的加入
期待你能夠把握11月30號
晚上12點之前
NT$1699的優惠
那麼今天就跟你聊這邊了
謝謝你的收聽
我們再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