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聽一點 #991】你跟Siri聊天比跟真人還愉快嗎?《伊莉莎效應》
歡迎來到《一天聽一點》
在這裡我們結合心理跟生活的真實運用
陪伴你每天進步一點點
如果你每天都想要有所進步的話
就請你一定要訂閱我們的頻道哦
我們都很習慣使用智慧型手機
有時候我們跟手機的相處
比我們跟真實人類的相處
還要來的頻繁
還要來的更為密集
尤其是好如果你有用語音助理的話
像是假設你跟我一樣
是用蘋果的手機
那你一定對Siri一點都不陌生
我就曾經有朋友跟我說
跟Siri聊天說話
比跟真人說話有趣多了
我聽到心情覺得有點複雜啦
因為畢竟再怎麼樣
Siri他就是一堆編程一堆程式
所創造出來
可以跟你互動的一個系統
可是真實人類它是有它的豐富性
而且情感交流的
Siri無論怎麼做
它所呈現出來的交流情感幽默
它也只是一種模擬
曾幾何時啊
我們已經有一點點失去了
跟真實人類交流的能力
反而跟Siri交流的比較好
在心理學裡面的還有一個詞彙
叫做「伊莉莎效應」
這裡的伊莉莎呢
英文念作ELIZA
他是在1966年有一位開發者
叫做為維森班 (Joseph Weizenbaum)
他所開發的像是今天Siri這樣的程式
只是當年的技術沒辦法做到語音
當年只是純粹的文字輸入跟輸出
而在1966年ELIZA這個程式
就通過了「圖靈測試」
所謂圖靈測試就是
這樣的一個聊天互動的程式
他讓真實的人類
跟他互動的時候分不清楚
到底是真正的人類在回應他
還是只是一個程式在回應他
只要能夠做到這一點
就能夠通過圖靈測試
我想在1966年的ELIZA就能做到這一點
那現在的Siri當然能夠讓你覺得更有趣了
然而「伊莉莎效應」呢他談的
就是我們身為人喔
有時候會過度解讀機器的結果
進而讀出原來不具有的意義
就是有一種喔把機器跟物品
把它變成是擬人化和人性化的一種傾向
這叫做「伊莉莎效應」
就像是哦如果你今天看到一個機器人
他可以跟你說話、他會跟你互動
當你跟機器人交流完之後
你會有什麼樣的感覺
你會有第一種感覺叫做
「喔好像真人喔」這種感覺
還是第二種感覺
「這也沒什麼」
「反正內部不都是有電腦」
「在控制的」
如果你真的把自己的情境帶入的話
發現很多人喔
都會有的第一反應
你其實已經知道他就是個機器
但是你心裡會有一種
「哇他好像真人喔」
這樣的情緒投射像不像是
有些人會搜集公仔啊
透過公仔的圍繞
彷彿自己有被真實的陪伴一樣
所以呢當我們把很多物品擬人化的時候
的確會帶給我們舒壓的效果
然而當我們只體會到這個層次
那後面的問題可能會有一點大
因為啊
你有發現這個時代
我們不只是把物品擬人化了
其實我們也相反的
正在用同樣的力道做另外一件事情
叫做我們把人喔
「物化」了
有時候我們再看到自己的價值時
我們就用一些客觀的外在指標
後來決定自己
到底好不好優不優秀
值不值得陪伴
值不值得被愛
從小能可能就是有成績來界定我們
我長大了之後看我們多會賺錢
或者是我們有沒有足夠的社會成就
和社會地位
可能在每個人的內心深處
我們都極度痛恨這樣的感覺
可是我們卻又不假思索地
把這樣的一個信念
加諸到其他人
甚或是我們下一代身上
這就是一種
沒有把人當成是人的核心
我們把人化約成
一堆標籤、一堆分類、一堆指標
當這樣的標籤成為
每個人都要去追逐的項目的時候
你有沒有感覺
這不就是我們活得不快樂
還有我們會感覺壓力很大的
主要原因嘛
而且我們不僅把別人物化了
我們其實常常得也把自己物化了
當我們感覺寂寞的時候
我們不是深入自己的寂寞
到底是什麼
不是好好地去碰觸了解自己
反而去找其他人
和其他的刺激來填補這份空虛
就像我常常會鼓勵一些
在感情裡受挫的朋友
我說每當你結束了一段關係
其實是一個很好的機會
讓自己安靜下來
去問問自己
去好好陪伴自己
去好好地理解自己
在這段關係裡
到底怎麼了
而那些反覆不斷重複發生的事情
他在訴說著
你的什麼樣的需求
或者是你內在有哪些功課
你還沒有去圓滿他
當你沒有看清楚這一點的時候
你因為寂寞而急沖沖地
再去建立下一段關係
那是不是等於你找了
另外一個人來填你原本的洞
當我們心中的這些坑洞
只要你把別人拿來填
你看哦第一個
你是不是把自己物化了
而你也把那個拿來填的人物化了
只有物化的概念
才可以用像金錢交易買賣一樣
一比一的同等置換嘛
而且最可怕的一點是當我們的心
是用這樣子填補的方式
用物化的方式來尋求嗎
那麼它就註定了一個結果
叫做你「得到再多都填不滿」啊
就像是如果我們一昧的去追求成就
而不問自己
到底想要透過這些成就得到什麼
回到自己內心的最深處
你覺得發現
一山永遠比一山還要來得高
你已經賺了足夠多的錢
但是永遠會有比你賺更多錢的人
突然之間原本讓你覺得
很有成就感的賺錢
卻成為你壓力最大的來源
每每上一個台階
你就會看到更多的台階
你每攀越了一座高山
你就會發現有更巨大的山
就矗立在你的眼睛
這樣子聽下來
像不像是薛西佛斯的神話一樣
你有一顆永遠要往上推的石頭
當你終於往上推之後
它會自動的滑到山腳下
而你又必須再推一次
然而啊我每次遇到一些朋友
跟我討論人生當中的這些辛苦
讓他有一種覺得必須要追逐
而追逐了又沒有意義
這樣的感覺的時候
在他們臉上、在他們的語言裡
透露出濃濃的壓力感
而這個壓力混雜著挫折、無奈
要去穿越這樣的挫折跟無奈
關鍵不在於你要的更多
你得到的更多
而是在於哦
能不能回到自己
內心深處的某些信念
如果你覺得你必須要賺很多錢
這是你的信念
關鍵在於
不是要去推翻這個信念
因為他也不是你想推翻就能推翻的
而是要透過這個
作為一個入口
去了解清楚
你到底是出於什麼讓你覺得
自己必須這樣
當你弄懂了你還是可以認真的賺錢
還是可以去穿越一座一座的高山
去達成的一個一個成就
但是此刻的你的心意
已經平靜了
因為當你在攀越
當你在努力的那個過程
你已經得到的快樂
而不是透過下一個更大的目標來滿足
我想人生最大的辛苦
可能就是來自於我們並沒有自己當人
我們並沒有把人當人
還把自己和他人
人都當成了一些標籤
甚至於是一個物品
於是呢在這種心裡底下
我們才需要把很多
其實本質上是一個物品的東西
擬人化嘛
那麼你想活成什麼樣子呢
是不是把自己
放回身為一個人的中心
然而這是一個很大的哲學議題
如果我們要能夠在
眼前當下的生命裡有一個馬上
可以幫助自己的施力點的話
那麼我會很鼓勵你
沒把握我們的線上課程
《提升你的心理免疫力》
在這門課裡呢探討壓力
跟你怎麼樣去穿越壓力
做一個入口
然後呢在這路口的背後
是關於很多你內在信念的探討
你的信念會形塑的人生
而且你的信念
會決定你眼前遇到壓力他能
不能反過來成為你的助力
這門課程推出到現在
已經幫助了很多朋友
我也誠摯的邀請你一起加入學習
更重要的一點是哦
這門課NT$999的優惠
在12月30號的晚上12點就截止了
期盼你把握機會
因為錯過的話
這個價格是回不去的喔
我很希望透過學習
你把自己放回身為人的位置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
啟發與幫助
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內容
除了YouTube之外
我們也有Podcast的頻道
你可以在Podcast的相關應用裡
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
就可以訂閱我們
也記得給我們五顆星的評價
我們需要你的支持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
或課程有興趣的話
我們在每段影片的說明裡
都有相關的連結
而且我在這邊喔
再次的提醒你
《提升你的心理免疫力》
NT$999的優惠
就只到12月30號的晚上12點
錯過的話這個
這個價格是回不去的喔
期盼你們的加入
希望我能夠跟你一起學習、一起前進
那麼今天就跟你聊這邊了
謝謝你的收聽
我們再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