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出生命意義的「2大效應」是什麼?|【心理敲敲門#243】
00:00:50 蒲公英效應~確立方向後,剩下的就放寬心!
嘉玲在國外旅遊時偶遇一位聽眾,對方感謝一路有啟點節目的陪伴,幫助他度過在異鄉生活的困難。嘉玲這才深刻體會到,自己在做的事很有價值。
除此之外,嘉玲也體悟到不必強求所有內容都要引起廣大迴響,因為每一集節目都有它適合的聽眾,能引發不同群眾的共鳴。
除此之外,嘉玲也體悟到不必強求所有內容都要引起廣大迴響,因為每一集節目都有它適合的聽眾,能引發不同群眾的共鳴。
→ 如同無人能控制蒲公英種子飄向何處,我們也難以精準掌控事情的走向。與其步步為營,不如做好該做的事,結果就會像種子一樣,自然能找到適合生長的地方。
00:06:07 節目要好聽,先掌握內容創作「4要點」
1. 留意讓情緒產生變化的事
-
當情緒有波動時,停留在當下好好體會它
→ 問自己:「在大情緒底下,還藏有什麼小情緒(細節)?它們想告訴我什麼?」
2. 找出能讓人共鳴的切入點
-
取材必須與大眾有連結,而不只是自我感動
→ 問自己:「這件讓我有感的事情,和一般人的關聯是什麼?」
能引發深刻共鳴的內容,需要消化的時間與沉澱的空間。
3. 確保內容的含金量
-
能針對某個現象提出獨特的觀點,讓聽眾有所收穫
4. 引發聽眾/讀者的行動
嘉玲很熱愛製作節目,是因為能結合自己的喜好與專長,確認自己的存在對世界是有價值、有意義的。
00:16:08 蟻群效應~聽眾的回應會帶來「化學反應」
螞蟻在找尋食物時會留下氣味,讓後續的同伴能沿著相同路徑找到食物。隨著越多螞蟻走過同一條路徑,味道會變得越濃,藉此標示出最有效的路徑。
→ 內容創作隨著觀眾的回應調整方向,推出更符合聽眾需求的內容,就如同螞蟻運用集體智慧尋找食物。
例:啟點討論關係與情緒相關的主題時,節目的點擊率較高,因此經常推出相關內容。
點擊率不高的主題,也有製作的價值?
嘉玲認為製作受市場歡迎的節目固然重要,但只要能傳達重要的價值觀和想法、激發聽眾思考,偶爾選擇小眾一點的題目也無妨(例:職場、團隊管理)。
→ 過於商業,內容會失去靈魂;過於藝術,則難以引起共鳴。因此創作時需平衡兩者,不可偏廢。
商業世界的底層邏輯~價值交換
你的存在能否為別人帶來價值?
-
工具價值:透過專業能力,提供別人實質幫助
例:啟點分享心理學知識,幫助你解決人際關係的問題。
-
情緒價值:帶給人快樂和舒適感
例:啟點推出許多節目,讓你心情不好的時候,只須打開頻道就能感受到溫暖的陪伴。
內容創作的本質在於人與人之間的交流,雖然創作者能從中獲取經濟報酬,但聽眾的回饋所帶來的感動與滿足,卻是無法用數據衡量的。
00:22:51 啟點文化週年慶~發揮你的自我價值
即日起至10月21號,在同一筆訂單裡,加入啟點線上學苑線上課程,享有一門95折、兩門88折、三門以上79折的優惠,誠摯邀請你跟我們一起學習,展現你獨特的價值!(每張訂單獨立計算,折扣無法累計)
課程連結:https://www.koob.com.tw/online
課程連結:https://www.koob.com.tw/onlin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