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無力感,你只需要改變自己的語言 【一天聽一點#1055】

歡迎來到「一天聽一點」
在這裡我們結合心理
跟生活的真實運用
陪伴你每天進步一點點
如果你每天都想要有所進步的話
就請你一定要訂閱我們的頻道喔!

曾經有學者做過一個很有趣的統計
他的統計表示喔
我們在生命的前面18年裡
如果我們生長在一個還算小康
而且非常正面的家庭裡
那麼我們會聽到幾次像是「不行」
這種「禁止式」的表達?
你知道數字是多少嗎?
這個數字是超過14萬8千次!

如果你幸運一點
大概也會在你人生的前18年
聽到10萬次 或者是5萬次
這種「不行、不可以」
禁止式的說法
但是無論多少次喔
這些說法都會在我們心裡
烙下一些痕跡

而且如果我們對比一下
在同樣的這18年
你覺得我們會聽到多少次
或者是多少機會別人告訴我們
我們可以做的事、我們能夠嘗試的
能夠去拓展我們生命邊界的
關於這些說法
你覺得你會聽到幾次呢?

我猜這種「容許式」的語言
一定比「禁止式」的語言少非常多
那個比例是極度不對稱的喔
然而不管你的主觀感受是如何
當我們成年的過程當中
我們也常常的複製了
這樣的一個行為跟信念
我們多數時候也都會去說那些
「不可以、不行、不要」
這種「禁止式」的說法

然而呢 我們卻很少告訴別人
「你可以怎麼做」
「你可以這麼嘗試」
或許怎麼樣做你會看到不同的風景
我常常說喔 我們的語言
其實就反映了我們信念

你要改變一個人的信念很困難
但是你要他調整語言是相對容易的
有趣的地方就在這裡了!
當我們開始改變了「語言」
我們的「信念」就會隨之而調整

所以你想想看
如果你經常覺得生活過得很不如意
不管你的客觀條件是如何
快樂總是在你心中很難形成
有沒有可能是因為
你太常說這些「禁止式」的語言?
禁止到後面其實你也禁止了
自己有快樂的可能性

在你眼中看到的所有的事情
你幾乎都容易蒙上一份
負面、禁止的色彩
而很少回到真實、中立的角度
去看到他的可能性

所以呢 有很多心理行為的延伸研究
也都呼應了這件事情
有個研究就說喔
我們所想的每一件事情
大概會有77%的比例
是負面的、是適得其反的
而且是對我們不利的

同時呢 醫學的研究也告訴我們
所有的疾病當中75%
幾乎都是自己引起的
尤其是自己的「情緒」

所以如果把人的心智運作
來類比成程式的運作的話
你有沒有發現
你的程式好像中毒了!
好像裡面有些bug
而我們從來沒有去Debug過
我們只會在最終的結果
在使用的終端
一直覺得這個程式不好用
一直在嫌棄這個程式

可是麻煩就在於
當你嫌棄了你的程式
其實你又再一次的強化
那些「禁止式」的語言
所以啊 如果你覺得
自己的生活當中壓力很大
情緒的品質常常處在
一種不穩定的狀態
在你急著找藥方、找解方之前

其實你要先去檢查自己的信念
好好的覺察到底在自己的心裡
吸收了哪些其實對自己生命
一點都沒有幫助的信念?

而且這些信念
通常都是「禁止式」的信念
就是那些「不行、不要」
「不好、不可以」

我自己在個案教練的過程當中
我就遇過一個真實的案例
這個案例是這樣子喔
他平常呢 跟他相處、交往
聊天、說話都很愉快

可是你只要一認真地
跟他談一些特定主題的事情
你就會發現 他說來說去
說不到主軸跟重點
你聽來聽去
其實會處在一種一頭霧水
你到底想講的是什麼?

這樣的狀況
帶給這一位學生的影響就是喔
他也覺得很挫折、很困擾
因為好像大家都可以
跟他保持一個友善的關係

但是他卻無法跟任何人
進行進一步的深交
其實這是很容易理解的

因為如果一個人無論是在表達
還是在交流的過程當中
你覺得他的思考

或者是他前面談A、後面談B
那個軸線是跳來跳去的
那麼你根本沒有辦法
抓住一個核心去了解他
他可能談完了所有
他對於這件事情他想到的東西

但是你很難整理出一個
屬於他的看法
因為他自己也說不清楚
那在這樣的表達慣性底下
其實也反映了他在做事上面的風格

他就是喔 經常會很緊張、焦慮、擔心
自己是不是掛一漏萬?
結果呢 搞得非常忙
做了好多、好多事情
可是每經過一段時間回頭來檢查
都會有一種空虛寂寞的感覺

為什麼?因為他自己也知道
好像他只是很忙碌
但是說不上來自己究竟累積了什麼?
那更不要說自己得到了什麼?
其實在遇到這樣的狀況的時候
我們用意志力逼迫自己要專心
要聚焦、要有主軸

其實是沒有用的!
因為你這樣子逼迫自己
你用正面表達告訴自己還算好的
但是多數時候
我們告訴自己的內在語言
都是「不要分心」
「不要扯開話題」
「不要東、不要西」
聽出來了沒有
那個「不要」、那個「不行」
是不是又再一次重複
自我強化那些「禁止式」的信念

所以呢 我在做個案輔導的過程當中啊
我就給他一個建議
我說喔 無論你在跟別人說話
還是你在獨自一個人想事情的時候
你習慣先使用一個發語詞
那就是「我真正想要說的是」…

比如說在跟別人聊天的時候
又開始東扯西扯了
那這個時候他都可以
把自己踩個煞車

然後馬上接那一句話
叫做「我真正想說的是」
「我對你很在乎!」
「我真正想說的是」
「今天中午我想要吃日本料理」

像是這樣的一個邏輯喔
他就發現喔
當他開始在語言上面去有意識的
加入「我真正想要說的是...」
他感覺到喔
自己好像能夠更容易地更專心
更聚焦、更有主軸
在別人跟他互動的時候
也能夠更清楚知道他要的是什麼

同時之間他也感覺到
跟別人真正的關係
有切實的的建立起來
而不再只是停留在
那種很表面上的打屁啊、聊天而已

更有趣的是喔
當他在心中也不斷地反覆這個信念
叫做「我真正想說的是...」
或「我真正在乎的是…」

當他用這樣的一個內在語言
去思考任何事情的時候
他發現自己更能夠聚焦在重點上面
比如說在工作上
他開始用這樣的內在語言
他浪費時間的狀況降低了
而他達成目標的無論是在效率
還是完成度上都提高了
他就覺得很神奇喔!

他就想說我過去用盡各種方法
要自己不要分心都是沒有用的
那為什麼這麼簡單一個內在的提示
跟外在的語言就有用呢?

其實也呼應了前面說的
我們要改變自己的信念真的很難
你要用意志力逼自己要做什麼
或不做什麼真的很難
但是呢 你開始去調整一個簡單的

無論是往外說出口的
還是內在告訴自己的語言
其實這是相對容易的
你只需要做一個小小的提醒
就可以了!

可是你開始做了這件事情
你的思維和行為
就開始會有一個聚焦的主軸
而當你在思維跟行為有聚焦的主軸
這個行為創造出一個更確定的結果
它就會反過來強化那些
對你有幫助的信念

所以或許你也聽出來了
我們要讓自己的生命
進入一種良性循環
其實沒有那麼困難
關鍵就在於我們如何為自己
創造更多的容許

其實關於信念會怎麼影響我們
怎麼樣去創造
我們生命當中的各種場景
這樣的討論真的非常的多

那當然了
如果你在面對自己生命的過程當中
你想要更大的自在
甚至於進一步
面對生命的風浪的時候
你要怎麼樣能夠化阻力為助力
那這就是嘉玲老師的線上課程
【提升你的心理免疫力】
會帶給你的幫助

我今天用這樣的一個方式
分享的內容
只是【提升你的心理免疫力】當中
談到信念的認識
跟自我調整當中
的一個小小的部分而已

如果喔 你想要讓自己的生命品質更好的話
歡迎你加入這一門線上課
尤其是喔 這一門線上課
【提升你的心理免疫力】
在4/15的晚上12點之前
有$1399的優惠
你加入了嗎?
如果還沒加入的話
請你一定要把握這難得的機會喔

然而無論你會不會加入
我們的線上課程
我都希望你能夠過上一個更好的人生
也希望今天的分享
能夠帶給你一些啟發與幫助
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
除了YouTube之外
我們也有podcast頻道
你只要在podcast的應用裡
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
就可以訂閱我們
也記得給我們五顆星的評價
我們需要你的支持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化的商品
或課程有興趣的話
如同今天提到的
【提升你的心理免疫力】
4/15的晚上12點之前
仍然有1399的優惠
請你不要錯過這個機會喔
相關的課程資訊
在我們的影片說明裡都有連結

期待你的加入
也希望我能夠在線上跟你一起前進
那麼今天就跟你聊到這邊了
謝謝你收聽、我們再會

相關影音

面對無力感,你只需要改變自己的語言 【一天聽一點#1055】

2021-04-12

顛覆成功學?真正「人生致勝」的關鍵~《長勝心態》凱宇和嘉玲的對談|【有聲書評】

2023-05-28

《寫作小學堂─學員分享》打開感官,梳理情緒的寫作課~新竹科技公司 客服管理師 心靈工具的淘寶者 — 小J

2023-12-09

兩個關鍵詞,說服所有腦袋 【一天聽一點#1126】

2021-08-11
社群分享
加入最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