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關係沒修復,怎麼影響你的人生?|阿德勒5-4|【心理小學堂#10】
00:00:00 阿德勒的目的論 ─ 故事1
阿德勒的重要精神:你做的任何事情,是要滿足你內在的某個目的、需要
一位30多歲的男性,一次在路上踩到香蕉皮,滑了一跤、頭撞到旁邊違停的計程車後,有兩年不能說話。
經過科學檢查,確認他沒有構造上的困難,在提告計程車司機的過程中,以現實的目的來看,男子是被害者,且有具體損失,但撞到頭後卻失去聲音,仍有探討的空間。
阿德勒問男子,最早的早期記憶是什麼:看到嬰兒吊籃的掛鉤斷了,他掉到地上受重傷,媽媽從外面衝進來照顧他。
經過科學檢查,確認他沒有構造上的困難,在提告計程車司機的過程中,以現實的目的來看,男子是被害者,且有具體損失,但撞到頭後卻失去聲音,仍有探討的空間。
阿德勒問男子,最早的早期記憶是什麼:看到嬰兒吊籃的掛鉤斷了,他掉到地上受重傷,媽媽從外面衝進來照顧他。
阿德勒的解釋:看起來就是一個被寵壞的孩子,他的生命裡有一個意圖,是「別人要為他負責」。透過自己失去能力,藉此懲罰讓他覺得受損的人,只要一直不好起來,就可以在過程中得到一些好處。
00:07:01 阿德勒的目的論 ─ 故事2
26歲的男孩本來在大城市裡當經濟人,他是家中唯一的男孩、上面有兩個姊姊,爸爸對他非常嚴格,雖然他和母親的關係非常好,媽媽卻沒有在他和爸爸之間做修復和橋樑的角色。
男孩一生都在對抗爸爸,因為家裡開農場,爸爸想把他送去農校讀書,他會故意學不好;被送去城市裡當經濟人時,雖然做得很好,卻很痛苦、憂鬱、想自殺。後來因為媽媽生病回到老家,沒有工作時,他知道自己需要幫忙家裡,但又不想跟爸爸一起工作,於是發展出「失眠」的狀況,讓自己白天可以合理地不工作(身體化)。
阿德勒詢問男孩做的夢:夢中有一顆球朝他丟過來、彈起來,他想躲開的瞬間就會醒來。
男孩一生都在對抗爸爸,因為家裡開農場,爸爸想把他送去農校讀書,他會故意學不好;被送去城市裡當經濟人時,雖然做得很好,卻很痛苦、憂鬱、想自殺。後來因為媽媽生病回到老家,沒有工作時,他知道自己需要幫忙家裡,但又不想跟爸爸一起工作,於是發展出「失眠」的狀況,讓自己白天可以合理地不工作(身體化)。
阿德勒詢問男孩做的夢:夢中有一顆球朝他丟過來、彈起來,他想躲開的瞬間就會醒來。
阿德勒的解釋:他一直透過這個夢把自己搖醒。這些行為最終的目的是要對抗爸爸、讓爸爸難受,但下雨的時候你只能撐傘,不能叫老天爺不下雨,最後男孩只有傷害到自己、把自己搞得亂七八糟。
身體化
1. 生理構造沒問題、也不是裝的,但身體就是沒辦法做到
2. 確實有生病,但治療卻無效,可能是有心理的問題,造成身體好不起來
00:16:22 治療真正的目的是什麼?
願意停下來探索自己的潛意識,放下或療癒一些事情時,這些問題便不再那麼困擾你
理解整個脈絡如何發生
-
為什麼發展出這個行為、功能、狀態?
-
透過這件事情滿足了什麼?
-
讓自己不再活在想像的劇本裡
00:17:49 阿德勒做治療時的特色
-
重視家庭的概念、對兒童關注
-
點出個案的狀況後,用鼓勵讓當事人長出勇氣來克服自卑
00:21:41 其他重要的治療和技巧
家庭星座
-
詢問個案的成長經驗、建立家庭圖譜
優勢人格
優勢者
在群體中能呈現自己的優點,願意克服競爭意識、超越自己,最後回頭和自己比
▲ 想要證明自己是優秀的,一天到晚和人比較
▲ 想要證明自己是優秀的,一天到晚和人比較
因為教育環境強調多元、快樂學習,現在的小孩較不被鼓勵競爭、展現優勢,但可能會讓孩子害怕競爭,反而不會有人變更好。
控制者
有領導能力
▲ 透過違反規定,取得權力或爭取注意
▲ 透過違反規定,取得權力或爭取注意
安逸者
與世無爭、愛好和平
▲ 沒有鬥志
▲ 沒有鬥志
取悅者(討好者)
容易關注別人、熱心公益、體貼
▲ 太取悅、忘記自己
▲ 太取悅、忘記自己
※ 四種人格中,沒有哪一個比較好,去認識你的人格、把它活好
00:31:56 總結阿德勒學派
00:32:54 預告嘉玲老師新課程
啟點文化全新線上課程《好好在一起》即將在4月中旬推出!
幫助你好好跟自己、和別人在一起,建立既親密、又獨立的優質關係~
幫助你好好跟自己、和別人在一起,建立既親密、又獨立的優質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