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戀愛,你愛上的是情人,還是情人的「回饋&反應」?|行為主義5-3|【心理小學堂#29】

養成「好習慣」零阻力,原來「訣竅」是這個:https://youtu.be/xZStwC3kJPo
 

00:02:11 切斷制約的方法

削弱 — 希望不要做本來會出現、會去做的事情,於是切斷連結和制約。

一對情侶本來每天晚上都會講電話,不管因為工作或是吵架,如果慢慢變成兩天一次、不定時的,甚至最後不打電話了,本來有的連結、好處、感受就會被切斷。
 
失戀會難過,是長期、重複的行為和習慣,沒辦法再繼續了,也不再接收到一些刺激反應和回饋(一起吃飯、聊天…),大腦會發現有些東西不見了,於是刺激你心痛、不舒服的感覺。離開一個人,就是離開一整組習慣。
 
如果孩子尖叫,打罵只會增強他的行為,因為某種程度上他也得到想要的關注;而削弱就是「不反應」,當孩子以為你會有的反應沒有出現,就削弱他的行為了。
 
 
 

00:07:21 時間因素影響增強

增強的過程中,回饋物的時間很重要

  • 定期、定量,久了會厭煩、沒效果
業務每個月的獎金不同,就會有激勵效果。
 
如果每天都在跳樓大拍賣,客人很快就會無感。
 
  • 行銷常用定期、不定量,和不定期、定量
定期、不定量:父親節、中秋節等節日檔期
不定期、定量:不定期舉辦固定折扣的促銷
 
  • 不定期、不定量,最容易形塑人的行為
社群上,誰會按讚(不定量)、誰會在什麼時候看到並給予回饋(不定期),對我們有很強的吸引力。
 
賭博上癮:不知道哪次會贏(不定期)、哪次贏了之後金額又不小(不定量),就會讓人期待下一次。
 
 
 

00:11:49 外部增強沒用的原因

過度辯證:操作制約從有用變沒用,是因為一直使用外部增強,有時需要訴諸一個人的「內在動機」。

找一群幼兒園的小朋友畫畫,一組畫完之後會拿到5塊錢,另一組沒有得到回饋,一段時間後,可以拿到錢的小朋友就不喜歡畫畫了,因為他們會覺得畫畫好像是為了錢,但他們沒有覺得錢有什麼好處,所以就不想畫了,而另一組單純喜歡畫畫的小朋友,就保有他們的內在動機。
 
  • 機制乏了、沒有新鮮感了,就從有用變成沒用
行銷方法要注意,不能只用折扣戰,希望養成一個人的行為,更重要的是讓他有內在動機。
 
 
越戰時,很多美國大兵在越南,有海洛因上癮的問題,但他們回國後卻不吸毒了。
心理學家亞歷山大設計了兩種老鼠的居住環境,第一種是把一隻老鼠單獨放在小籠子,裡面只有水和嗎啡水可以喝,很快地這隻老鼠就一直喝嗎啡水。

第二種是把很多隻老鼠一起放在「老鼠樂園」裡,這是邊長 8 公尺、沒有天花板的大箱子,地板鋪有木屑,裡面還有小籠子和小玩具,同樣放了水和嗎啡水給老鼠們喝,發現他們不太會去喝嗎啡水。

→ 一個人對毒品會不會上癮,和居住的環境讓他愉不愉快,有很大的關聯。
 
 
很多時候,不是成癮物質(或賭博、電玩)讓我們上癮,而是為了消滅生活中太大的痛苦,如果外在環境沒有處理好,戒的效果就會很差。

→ 這個研究影響現在治療毒癮、藥癮時,用減害的概念,創造好的環境,讓你不再使用這個東西。
 
 

推翻基進行為主義:

人和動物的複雜度不一樣,動物實驗的研究結果,推論到人身上不一定成立,或是需要調整。
 
 


00:20:17 「社會學習」加入人的變項

班杜拉發現傳統的行為主義,太強調環境和行為間的關聯、少了人的變項(如:想法、價值觀、態度、情感)。
 
班杜拉找了3-6歲的36個小男生和36個小女生,分成控制組和實驗組,控制組會被帶進一個房間,裡面的大人會跟他們玩,但實驗組房間裡的大人,會一直揍一個玩偶。

後來,再把小朋友們帶到另一個都是玩具的房間,發現控制組的孩子不會有暴力行為。但是實驗組的小朋友,會開始打玩偶。
 

研究結果:

  1. 大人不在時,小孩會模仿大人的行為
  2. 控制組的小朋友,無論什麼性別,暴力行為都很少
  3. 實驗組的小朋友,無論大人是什麼性別,他們都會模仿暴力行為,且男生出現暴力行為的比例比女生高

班杜拉把「模仿」加入行為學習的重要因素
  • 言教不如身教
 
 
 

00:26:11 下集預告、小學堂收聽tips

下集預告:班杜拉 — 自我效能概念
 

小學堂tips

  • 如果需要專業考試,除了收聽《心理小學堂》,也要去念比較有系統的說法
  • 如果對心理學有興趣,也鼓勵你搜尋相關書籍,從「讀得懂」的開始累積
 
歡迎和我們分享,你在日常生活中,有什麼行為主義的運用~
 

相關影音

談戀愛,你愛上的是情人,還是情人的「回饋&反應」?|行為主義5-3|【心理小學堂#29】

2022-08-26

心理學界混不下去,怎麼影響更多人?|行為主義5-1|【心理小學堂#27】

2022-08-12

心理治療太玄虛?行為療法讓你「看得見」效果|行為主義5-5|【心理小學堂#31】

2022-09-16

養成「好習慣」零阻力,原來「訣竅」是這個?|行為主義5-2|【心理小學堂#28】

2022-08-19
社群分享
加入最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