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安全感,「歸屬」會隨之而來|【一天聽一點#1264】

00:00:00 現代人容易感到孤獨的原因

認為自己不想再投入一段關係,所以努力照顧好自己、過好一個人的生活;但過了一陣子後,又會覺得孤單寂寞、想找人陪,可是又想到過去受傷的經驗,就算遇到聊得來的人,也沒有勇氣走上前。
 

為什麼很獨立還是需要「關係」?

  • 《第二性》作者西蒙波娃:「人只有在他人的存在裡,找到自身存在的理由」
  • 我們從出生開始,就需要依附著他人才能順利長大,擁有關係是很本能的需要
 
 

關係=愛+傷

  • 愛:歸屬感;傷:不安全感
  • 人類是趨樂避苦的動物,會很直覺地追求愛和歸屬、下意識地迴避不安全感
  • 愛和傷是關係的整體,若一直逃避不安的感覺,等於在把愛推開
  • 願意跟不安全感正面對決,更有機會擁有穩定的愛和歸屬感
 
 
 

00:02:22 「不安全感」到底是什麼?

適度的不安全感是好事

  • 在陌生的場合,不安全造成適度的緊張,可以讓人保持專注力
  • 生涯上的不安全感,經常是保持努力和前進的動力
 
 

不安全感跟性格要分開來看

  • 一個活潑大方、會主動打招呼的人,不一定有安全感;一個安靜害羞、只會微笑點頭的人,不等於沒有安全感
  • 會主動打招呼的人,很可能是外向性格的人,而內向性格的人,習慣在社交場合上先安靜觀察,不代表對關係沒有安全感
 


關係裡的安全感是怎麼來的?

  • 嬰幼兒階段很脆弱、非常需要照顧,我們受養育的環境、被照顧的方式,就是建立安全感的過程
  • 長大後,若經常在關係裡感到不安全,多半因為成長過程裡,受到不好的對待,而衍生出無助或認知扭曲
從小在管教嚴格的家庭中長大,小孩學到「完美才是好的、才會被愛」,長大後可能變得非常敏感,只要有人給一點意見或指導,就會容易解讀成別人不喜歡他、全世界都在為難他。
 
一個跟媽媽感情好的小朋友,跟同學相處時,經常把媽媽掛在嘴邊,結果被同學嘲笑是媽寶,這個經驗讓這位小朋友學到「坦白會被瞧不起」,可能會漸漸自我封閉、不想再交朋友。
 

爸媽的反應:

  • 如果可以接住孩子的無助、陪伴孩子面對困境,他就會有比較好的安全感。長大後,若遇到類似的關係挑戰,雖然有不安,也會有力量去解決問題
  • 如果爸媽忽略孩子受到的傷害,甚至否定他,孩子對人的信任就會降低,被焦慮困住、長期處在不安全的狀態裡、很怕自己再受傷,於是為了避免再受傷,選擇封閉、只跟自己玩
 
 
 

00:06:43 從創傷裡長出來的能力

  • 我們在關係裡的新能力,都是從創傷裡長出來的
  • 成長過程,難免遇到超乎自己能處理的範圍,如果這些事情讓你的心受傷了、形成不安全感,為了保護自己,你會擁有變得獨立、不輕易依賴別人的策略或能力
  • 如果因為害怕而選擇不靠近人,你可能不是真的想要一個人,而是不安全感讓你刻意跟人保持距離
 


心智成熟:跟不安全感共處

  • 理解關係裡的傷、直接面對傷痕帶來的成長,就能感受到完整又穩定的愛
  • 覺察並調整過去被扭曲的認知,慢慢找回對世界的信任,就會慢慢長出安全感,也更容易為自己和關係找到力量
從小在嚴格家庭長大的小朋友,父母對他的挑剔讓他很受傷,所以從小被建立「只有完美才會被愛」的價值觀,於是他永遠追求更好的表現、對自己的存在沒信心,需要別人的肯定,才能肯定自己的存在。

成年後的關係中,只要別人挑剔他,他就會不高興,可能直接反擊,或變得過度討好、順從;如果得到讚美,他會覺得不習慣,又會自我懷疑、挑剔自己,這會讓別人不知道怎麼跟他相處、不想跟他維持關係。
 

覺察這個認知,並做出調整:

爸媽對你的挑剔是他們的價值觀,你現在長大了,可以有自己的標準
  • 長出自己的價值觀後,會在心裡有自己的標準、對挑剔的敏感度越來越低
  • 不被舊習慣綁架,才能跳脫舊的模式、做出新的反應,讓關係有新的可能、降低不安全感
 
 
 

00:10:04 沒有全世界都認同的價值觀

  • 覺察和調整認知,能帶給你很大的解放跟自由
  • 接納自己,是關係連結很重要的前提
  • 幫自己找回安全感,就能安心與人連結,擁有更舒服的關係
 
【線上課程】《好好在一起》~找回親密享受獨立,在關係裡自由
現在購買享有早鳥優惠價$1717!
邀請你在嘉玲老師的陪伴下,一起釐清並療癒內心的不安全感~
課程連結:https://www.koob.com.tw/online/tk12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mZ06h9ncLH4
社群分享
加入最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