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煉金術和易經?最神秘的心理學大師|榮格學派4-1|【心理小學堂#58】
00:00:44 認識榮格
-
1875年7月26號出生,1961年6月6號過世,享年85歲
-
內傾思考,在處理訊息時,習慣向內挖掘
-
個性敏感,既理智又情感豐富,和他的學派一樣兩極、矛盾
-
早年對許多事感到好奇,大人卻無法給予好的回饋,於是讓他對世界感到恐懼、安全感不高
-
在世時,學派不被人理解,因為聽起來太玄;晚期花許多時間研究煉金術,給人不科學、神祕、巫術的感覺
-
晚年住在瑞士湖邊,用石頭堆成一塔樓,名為「湖邊塔樓」,沒電沒水,過得相當原始
因為過得很原始,才能真正看到人和世界的本質,以及最純粹的存在。
家庭與信仰
-
瑞士人,原有兩個哥哥,但因早夭,因此變成獨子,後有一個妹妹
-
8個叔叔和外祖母皆為神職人員,因為家庭宗教氛圍濃厚,榮格對神話、童話、宗教等有興趣
-
榮格不喜歡爸爸,他小時候問過爸爸很多宗教問題,但爸爸經常敷衍他,因此他認為爸爸是為了混口飯而當神父,靈魂卻是空洞的
-
榮格曾經期待在基督教一些儀式(如:受洗、領聖餐…)中,會有神聖的感受發生,最後卻沒有感覺到上帝的存在,或是得到救贖,於是對基督教感到失望
榮格曾夢到他用上帝的大便潑教堂,表示他的內心已經想切割基督教。
-
父母感情不睦、經常吵架,榮格和媽媽的關係也不好,認為她性情反覆無常、情緒化,還有兩個人格,以及許多矛盾之處(和榮格的學說兩極對立相關)
-
媽媽在榮格小時候生過病,必須把他交給女僕照顧,造就他對女性比較沒有安全感
榮格早年對愛充滿不信任,個性纖細敏感,覺得女人不可靠、男人可靠卻沒有權利;長大後,榮格信任的男人都讓他失望,女人卻從沒讓他失望過,反而和女性關係很好。
00:10:35 榮格的學習經歷
-
就學前,爸爸曾教榮格拉丁語、榮格已經有辦法讀書,因此小學名列前茅
-
中學後漸漸對學校不感興趣,在數學、美術、體育課上,覺得自己很失敗
內傾思考的人,通常活在自己的思考裡、動作相對不敏捷,因此榮格上體育課時,肢體極度不協調。他也不喜歡美術課,必須臨摹具體的東西;討厭數學課的公式,無法感受到背後的隱喻和象徵。
-
12歲上中學時,被同學推倒撞到路邊的石頭,心想:「我受傷了,我不用上學了。」這個創傷讓榮格之後只要上學,或被爸媽逼著寫作業,他就會昏倒,榮格因此有6個月沒上學
-
一次,榮格聽到爸爸和朋友說:「我很擔心榮格,因為他不讀書,我們家家境也沒有很好,沒有家產給他,他將來要如何維生?」他便開始認真讀書,但讀一讀又覺得自己要昏倒了,所以強迫自己堅持。在昏倒症發作三次後,榮格成功克服心結,變成勤奮好學的人
-
原在巴塞爾大學讀醫學、積極探索人類精神世界,自發參與心理學沙龍、讀期刊,慢慢走到心理學的道路
當時的臨床精神醫學不完整,因此榮格上課時經常感到失望,認為醫療解釋無法解讀他觀察到的人。
-
1905年,榮格成為蘇黎世大學精神病學講師,並於同年成為精神科資深醫師,主講精神心理學,並接觸到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夢的解析》,發現老師沒教好的,都從佛洛伊德這邊獲得解答,於是將自己的研究寄給佛洛伊德,開始了兩人的糾葛
00:16:25 榮格與佛洛伊德的故事
-
榮格原先非常敬重佛洛伊德,兩人亦師亦友
-
兩人初次見面就聊了13小時,榮格認為,佛洛伊德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可能投射了對爸爸的需求),受到佛洛伊德許多啟發
-
榮格曾出任國際精神分析學會主席,被佛洛伊德視為繼承人
佛洛伊德本有一群追隨他的人,但他卻更加重視從瑞士來的榮格,讓團體內的人非常忌妒,團體領導因此排擠榮格,榮格也認為對方的理論不深刻,因此在自己的學說出來前,經歷了一段黑暗的低潮。
-
後來,榮格和佛洛伊德開始出現差異,榮格表達自己的想法,佛洛伊德總認為是他太年輕、經驗不夠
一次維也納會議中,榮格講述他研究的古文明,佛洛伊德說:「親愛的榮格,請你答應我,永遠不要放棄性理論,這是所有事情的根本,你一定要讓這件事情變成一種教條、一個不可動搖的堡壘。」榮格認為這就像父親說:「親愛的孩子,請你答應我,每個星期你一定要上教堂。」榮格問佛洛伊德:「堡壘防衛的是什麼?」佛洛伊德:「爛泥沼的黑潮」(意指其他學說、理論都是爛泥),兩人自此開始產生裂痕。
兩人緊密相處6年後,榮格認為,佛洛伊德太著迷自己的理論,沒看到自己的盲點和逃避,且榮格早就發現,佛洛伊德和他小姨子有一腿,但佛洛伊德一直否認。榮格認為,佛洛伊德既然講性理論、性慾望,就應該坦承這些,但佛洛伊德的超我極強,身為主席不願討論這些,榮格因此認為他不夠真實。
兩人緊密相處6年後,榮格認為,佛洛伊德太著迷自己的理論,沒看到自己的盲點和逃避,且榮格早就發現,佛洛伊德和他小姨子有一腿,但佛洛伊德一直否認。榮格認為,佛洛伊德既然講性理論、性慾望,就應該坦承這些,但佛洛伊德的超我極強,身為主席不願討論這些,榮格因此認為他不夠真實。
-
一次,榮格講述他對史前人類屍體的研究,佛洛伊德因此昏倒,認為他透過討論屍體,隱射自己早點過世,兩人在1913年正式分裂
榮格對主席的位子沒興趣,也不想犧牲自己思想的獨立性,只為了維護一個學派。
-
和佛洛依德分裂對榮格打擊很大,他憂鬱許久,並轉而專心探討自己的潛意識
00:25:44 榮格的感情
妻子艾瑪
-
瑞士的千金小姐,性情溫良,17歲和榮格相戀,4年後於1903年結婚
-
和艾瑪在一起時榮格很窮,他在精神療養院讀博士、擔任助理醫師,看不見前途。但艾瑪對心理學很有興趣,認為榮格很迷人,加上父親不讓她讀大學,於是她將對知識的渴望,投射在榮格身上,認為嫁給榮格就可以接觸心理學
-
艾瑪的父母支持這段感情,因榮格學過醫學,當時艾瑪爸爸有梅毒症,正好能夠受照顧
-
夫妻倆婚後搬到更好的小屋,讓榮格可以專心做研究
-
榮格婚後不改自私、自戀的個性,盛氣凌人、脾氣差
在同儕面前想掌控全局,和他辯論會遭受嚴格又羞辱的言語,如果讓他不高興,就會被狠狠打擊;艾瑪的回憶錄中,記錄他們打撞球時,艾瑪一定要讓榮格贏,不然他會大發雷霆;榮格的孫子也說他餐桌禮儀很差,喝湯粗魯、會製造許多混亂。
-
艾瑪是聰明、有耐力、極具包容心的人,不只提供榮格更好的物質生活,也幫他寫病例報告、做分析
-
因為要照顧很多小孩,榮格和艾瑪有段時間很常爭執,最後榮格透過分析艾瑪的夢,幫助她看見自己,兩人也因此和好,艾瑪後來也接受精神分析訓練,成為專業分析師。
-
榮格因為和病人談話、做密切分析,許多女病患因此愛上他,讓艾瑪非常困擾,甚至去問佛洛伊德怎麼辦
莎賓娜
-
19歲,有SM癖好,在被打屁股時會性高潮,榮格因此感到好奇、想分析,兩人有不正常的性關係
-
回到俄國後成為精神分析師,和榮格沒有太多聯繫,最後被遷入猶太人屠殺事件中
吳爾芙
-
原先是榮格的病人,展現對心理治療的天分,30多年來出入榮格家,毫不避諱擔任第三者,於1953年過世,一生追隨榮格,是他重要的工作夥伴
-
兩人在榮格人生低潮的時候相遇,吳爾芙滿足了榮格心中「阿尼瑪」的部份(阿尼瑪:人內心的女生原型)
-
艾瑪成全榮格和吳爾芙的關係,因為吳爾芙能在精神層次上,給予榮格許多滋養,這是艾瑪無能為力的,因此最後三人取得了平衡,甚至會互相分析、討論彼此的個案
-
吳爾芙過世時,榮格太難過而無法出席喪禮,最後由艾瑪代替出席
榮格的女兒:「吳爾芙不是討人喜歡的女性,正常人不會愛上她」
00:37:10 榮格的晚年生活與成就
-
榮格說自己一生解過8萬個夢,包括自己和他人
-
認為自己的學說比佛洛伊德更廣泛,去過非洲、美洲,研究較多原始人類與集體潛意識
-
研究範圍百無禁忌,他對中國道教的《太乙金華宗旨》、《慧命經》、《易經》,及藏傳佛教的《中陰聞教救度大法》、禪宗皆深入研究
-
縱貫中西、著作等身的學者,開啟了另一個心理學研究方向
-
最後在家中喝完葡萄酒後安然離世
【工商時間】新課即將上線!
《好好說再見》~找回愛與安全感的分離必修課
課程連結:https://www.koob.com.tw/online/tk16
課程連結:https://www.koob.com.tw/online/tk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