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關係的「接住」是什麼意思?|【啟點下班後#10】

心理學常說的「接住」是什麼意思? [00:01:20]

成為他人的「容器」

  • 當一個人感覺好或不好時,能有一個地方或一個人,與他產生情緒共鳴,成為他身心靈的寄託
  • 可以是指情緒、身理需求的承接,也可以是物理上快跌倒,被人扶一把的時刻
 


從「認知語言學」的角度切入

「接住」這個詞,往往出現在有東西「往下掉」的時候:

  • 下:經常帶有「不好」、「負面」的含意
  • 掉落:沒有外力介入的情況下,會維持慣性一直往某個方向前進。通常當事人不想去,但無法靠自身力量停下來
→ 因此「接住一個人」便是指「讓他不要一直往不好的、負面的、自己不想要的方向去」。
 
例:陷入負面情緒與想法;走向負面的人生。
 
 
 

我們曾經被「接住」過的經驗 [00:05:02]

怡璇過去在服務業工作時,經常陷入自我批評、對未來沒有希望感,回家又要面對姊姊、女兒等角色的責任,甚至成為了媽媽的「替代性配偶」,感到壓力很大。

曾有段時間,怡璇下班後喜歡到朋友家窩著,因為那裡帶給她一種安心與安全的感受,朋友的媽媽甚至會叫她一起吃飯,就像照顧自己的孩子一樣,讓怡璇感覺身心靈都被「接住」了。
 
讀研究所時,昶維曾寫論文寫到身心俱疲。原本念到第五年很想休學,但家人與朋友鼓勵他「你可以做到,盡力就對了」,讓他感覺被「接住」,也才沒有失去理智,堅持完成學業。
 
彥廷剛到啟點時,不太能適應工作型態的轉變,因此覺得壓力很大。當時怡璇簡單的幾句關心:「今天還順利嗎?」、「最近會不會覺得壓力太大?」,經常讓他有種被「接住」的感覺。
 
國中時期,彥廷曾經沉迷於線上遊戲,沒把心思放在學業上,但由於其他同學也都沒什麼唸書,他只要花一點力氣就可以考第一名,也自認為能力很好。沒想到國三準備升學考試,被重新分到能力較好的A段班後,彥廷的排名卻總是敬陪末座,因此挫折不已。

後來老師私下關心彥廷,告訴他到新環境或許挫折,但並不是他不好,而是過去的環境無法完全激發他的潛能,所以現在只是還不習慣而已。老師一句:「我覺得你是一顆未經雕琢的璞玉」,更讓他有種被看見、被信任、被「接住」的感覺。
 
彥廷在小學二、三年級時,曾經忘記帶鑰匙出門,下課後只能坐在家門口,無助地等父母回來,結果鄰居看到他在哭,就叫他進去坐坐,還拿餅乾、飲料請他吃。雖然對方當下沒有特別說什麼安慰的話,但暖心的舉動,讓彥廷有被「接住」的感覺。
 
「接住」可以不只是言語上,也可以是身體上、行動上給予適當的回應,讓人相信自己不會變得像想像中那麼糟。
 
 
 

你的回應是「接住」還是「漏接」? [00:11:38]

情境一

「我今天工作出包被老闆罵,心情很糟。」
 
A:「你出包被罵,不是活該嗎?」
B:「你會難過,表示你真的很在乎這份工作。」

→ 雖然A的回答有點「漏接」,但還是要看一下彼此的交情,如果平時就會互相虧對方,或許這也是一種迂迴的承接。
 


情境二

「我家的貓吐了兩天,也吃不下乾乾,我好擔心喔!」
 
A:「那你趕快帶牠去看獸醫啊!」
B:「天啊~那你照顧起來一定很累吧?」

→ 要看對方當下的反應是否著急。因為情況很嚴重,如果對方看起來很不知所措的話,A的回答反而比較有「接住」,能真正幫助他解決問題。
 
 

情境三

「跟你們講一件事,我昨天晚上約會被甩了……」
 
A:「怎麼會這樣?你還好嗎?」
B:「太棒了!你終於自由了!」

→ 昶維曾用B的方式回應過被分手的朋友,想讓對方比較放鬆一點,而且過去一直聽對方說另一半的不是,以為對方其實也早有分手的念頭。結果後來才發現對方其實只是喜歡抱怨,分手其實讓他傷得很深,而自己完全「漏接」了。

回應要能「接住」對方,其實沒有一句話適用所有情境,需要考量情境脈絡中的各種因素,例如彼此的關係、對方的需求等。
 
 
 

如何練習好好接住的能力? [00:18:09]

薩提爾冰山理論: 

  • 一個人的外在與內在活動,就如同漂浮在水面上的冰山。外在行為像是水面上10%看得到的部分,內在心理歷程則像是水面下90%看不到的部分
  • 內在心理歷程從上到下分別是:感受、感受的感受、觀點、期待、渴望、自我
老公晚回家卻沒提前說一聲,於是老婆對他說:「你還知道回來啊?」
老婆背後的心理歷程:生氣(感受)→ 擔心、難過、孤單(感受的感受)→ 老公不該這麼晚歸,就算晚歸也得先報備(觀點)→ 希望被在乎、被愛(渴望)。

→ 對話時,越能接觸到對方深層的心理狀態,彼此產生深度連結,他就越能感覺到被接住。
 


1. 多試著理解、靠近對方的感受

學生請教彥廷大學選填設計系的看法,他一開始從實務面分析了設計系的挑戰,如辛苦、起薪低等。學生聽完語帶激動地說:「老師你跟我爸看法很像,他也說設計系辛苦又沒出息,叫我不要念。」

彥廷這才意識到,學生其實需要的不是生涯諮詢,而是有人理解他的感受。於是他轉而問:「那你聽到爸爸這樣講時,感覺是什麼?」學生愣了一下住,隨即眼眶泛紅,表示自己很難過,因為爸爸沒看見他對畫畫的熱情。接著彥廷又問:「那你畫畫的時候是什麼感覺?」學生也逐漸打開心房。

→ 與其急著解決問題,有時候更重要的是看見對方的情緒、靠近他的感受,這樣對方才會有被接住的感覺。
 


2. 懂得辨識情緒

  • 先學會分辨自己的情緒,在社交場合會比較知道如何安頓自己的內在,也才有餘裕跟其他人充分交流
  • 比較懂得察言觀色(如:從臉部表情、肢體語言、話裡的關鍵字去覺察別人的情緒),也就是擁有較好的「社交智商」,回應他人的詞彙會比較豐富、準確
 


3. 懂自己的能力與限制

怡璇年輕時在服務業當主管,曾因不捨一位家境困難、備受忽視的16歲女員工,不僅經常關心她的課業與情緒,下班後還會騎車載她回家,想幫她省下交通費、讓她早點回去休息,卻忽略了自己同時也承受著家庭與工作的壓力。

這樣的照顧持續了三、四個月,對方漸漸將這些關心視為理所當然。某天女孩催促她「你好了沒,我們趕快走」,早已心力交瘁的怡璇情緒瞬間潰堤,脫口質問:「我憑什麼一直載你?」讓對方錯愕又受傷,兩人從此漸行漸遠,最終女孩離職,關係也無法修復。

→ 幫助別人之前,必須先了解自己的狀態與極限,否則即使出於善意,也可能在不自覺中落入「聖母情結」或拯救者角色,傷害自己跟對方。
 
 
 

親密關係,不管怎樣都得接住對方嗎? [00:27:58]

  • 當伴侶開口希望被承接,便是在「展現需求」,這往往是讓雙方更信任跟親密的入口
  • 在「親密關係」裡,就算狀態不允許,也要盡量先稍微「接住」
當你加班到很晚才回家,結果才剛進家門,伴侶就要你聽他說重要的事。此時的「接住」,可以是簡單先回應:「好,我願意聽你說。但是我今天真的好累,明天晚上吃飯時間再來好好聊,好嗎?」 
 
 

推薦課程:線上課程《我們,好好愛》

 
有時候最讓人受傷的,不是對方真的討厭你,而是他不知道怎麼說,只能用攻擊或否定的語氣來求關注。此時如果能聽懂對方言語背後的真正需求,關係就會有新的可能~乙白老師的線上課程《我們,好好愛》,帶你練習「聽懂」與「說對」,學會分辨哪些是你的需求、哪些是伴侶的期待,又該怎麼回應彼此,才能減少誤會、增加理解!
 
《我們,好好愛》現正享有限時優惠 $3199,折扣只到 11 月 4 日為止!歡迎你加入學習,一起練習在情緒中也能接住彼此,讓相愛容易、相處更滿意~

【節目主持人】

陳怡璇 寫作講師/劇作家 啟點文化「心理敲敲門」、「愛情診聊室」、「心理躲貓貓」製作人
 
劉彥廷 曾為教育工作者和思辨講師,現在落腳啟點文化製作內容。「幸福翹翹板」、「錢世好朋友」、「一天聽一點」等節目製作人。
 
邱昶維 編劇/內容創作者 喜歡電影、歷史、文學,探索人的不同面向。啟點文化「超時空心事」、「你好,世代」等節目製作人。

相關影音

人際關係的「接住」是什麼意思?|【啟點下班後#10】

「接住」可以不只是言語上,也可以是身體上、行動上給予適當的回應,讓人相信自己不會變得像想像中那麼糟。一起來聽聽「被接住」的療癒故事吧~ 這集【啟點下班後#10】以「人際關係的接住是什麼意思?」為題,從心理學與語言學角度解析「接住」的深層含義。節目指出,所謂「接住」,不是解決問題,而是成為他人情緒的容器,讓對方不再孤單。透過主持人分享的真實經驗與日常案例,帶出「接住」不只存在於言語,也能是行動與陪伴。節目同時提醒:懂得安頓自己的情緒與界限,才能真正承接他人,不落入過度付出的陷阱。想學會在人際關係中建立信任、練習溫柔而有力量的陪伴,這集會讓你重新理解「被理解」的意義。

2025-10-31

「主動式ETF」比較賺?還是新瓶裝舊酒?|【錢世好朋友#27】

有人覺得,主動式 ETF 是由專業基金經理人主動選股、操盤,績效上更好;也有人說,這只是重新包裝過去流行的「共同基金」?來看看財務教練怎麼說吧 這集【錢世好朋友#27】解析 2025 年最熱門的投資商品——主動式 ETF。節目指出,主動式 ETF 由基金經理人主動選股,與傳統被動追蹤指數的 ETF 不同,標榜有機會打敗大盤,但也伴隨更高管理費與風險。財務教練 Yellow 認為,主動式 ETF 其實是「新瓶裝舊酒」,與過去的共同基金差別不大,關鍵仍在操盤人經驗與策略一致性。節目提醒投資人,若缺乏長期投資思維、容易看短線績效,可能反而更容易賠錢。面對市場推陳出新的理財商品,與其追流行,不如先搞清楚自己為何投資、風險能承受多少,這樣才不會被市場節奏帶著走。

2025-10-29

為什麼明明相愛,卻感受不到愛?|【一天聽一點#1518】

2023-07-27
社群分享
加入最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