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投射」能看見「你的渴望」?|【心理敲敲門#284】
投射三部曲~1:「投射」跟「真心想要」有什麼關係?
投射是什麼?
內在有尚未處理的議題,可能是你渴望卻又不敢承認的東西,或是你無法接受的部分,被你推到他人身上。
投射的3個特徵:情緒滿、很敏感、反應多 [00:01:24]
投射特徵1:讓你正面/負面情緒特別滿的地方
投射特徵2:讓你特別敏感、容易注意到的地方
投射特徵3:讓你特別想做些什麼的地方(介入)
例:一直想在某件事上給別人建議。
投射案例1~媽媽,我也好想當一次小女孩 [00:03:31]
A是個很有責任感的人,父母都已年過七十。身為長女的她,長年扮演媽媽的「閨蜜」與「軍師」。每當父母吵架,媽媽會向A抱怨爸爸冷漠、不回應;當媽媽在社區團體遇到人際摩擦,也會向A詢問該如何應對。因此A平時不只要安撫媽媽心情,還得替她出謀劃策,經常被搞到快生氣。
前陣子媽媽做完健康檢查,接到醫院來電告知一項指數異常,並表示:「一般人是100,你是1000。」她便一口咬定對方是詐騙集團,並直接將電話掛斷。後來是A直接向醫院核對,並跟她不斷解釋這是真的通知、應盡快處置後,媽媽才安排把瘜肉切除、送驗。所幸經檢測後,發現只是良性肉瘤,家人們還為此舉辦了慶祝會。
前陣子媽媽做完健康檢查,接到醫院來電告知一項指數異常,並表示:「一般人是100,你是1000。」她便一口咬定對方是詐騙集團,並直接將電話掛斷。後來是A直接向醫院核對,並跟她不斷解釋這是真的通知、應盡快處置後,媽媽才安排把瘜肉切除、送驗。所幸經檢測後,發現只是良性肉瘤,家人們還為此舉辦了慶祝會。
然而在聚會期間,媽媽仍對該通來電耿耿於懷,頻頻表示醫院人員不該這樣說話,因為她被對方的語氣嚇到了。
氣氛因此變得越來越僵,讓A忍不住當場說:「媽,你真的很無理取鬧。你應該感謝那個人,要不是他提醒你,你怎麼會健康?」不料這句話讓媽媽勃然大怒,回嗆:「你們就是不懂我!有一天你們都會老,你們就知道了!」聚會氛圍因此降到冰點……
氣氛因此變得越來越僵,讓A忍不住當場說:「媽,你真的很無理取鬧。你應該感謝那個人,要不是他提醒你,你怎麼會健康?」不料這句話讓媽媽勃然大怒,回嗆:「你們就是不懂我!有一天你們都會老,你們就知道了!」聚會氛圍因此降到冰點……
※ A跟媽媽皆有投射,但今日討論僅聚焦於A之上。
從A最在意的地方,看見她對媽媽的投射
表面訴求~希望媽媽「成熟」一點
-
覺得媽媽太無理取鬧,應該要感謝對方的提醒,才能讓她盡早發現身體狀況
-
不要還像個學生一樣,什麼事都需要她這個女兒幫忙排解
潛意識的渴望~「那我的事要跟誰講?」
-
A長年負責照顧媽媽的心情,但是自己的情緒與需求,從沒能被媽媽接住
-
多年來母女角色的錯置,讓A不得不比媽媽更成熟,同時一直處於失落的狀態中
-
當A見證過媽媽的無理取鬧,會為旁人帶來多少負擔時,她便沒有留給自己任何一絲任性、耍賴的空間(即使無傷大雅),離真實的自己越來越遠
-
A也對別人不成熟的表現格外敏感,甚至試圖「改正」對方,完全沒有意識到,「成熟」其實是她自己的需求
→ 因此當A看見媽媽很自然的「無理取鬧」,做著她潛意識裡完全不允許自己去做的事情時,才會感到很生氣。
在日常生活裡,有沒有某種行為,特別容易引起你的情緒?或許背後藏著你從未被好好回應的需求,以及沒能被好好接住的失落…
推薦課程:線上課程《深度自我覺察》~打開情結、照亮陰影、看見潛意識
投射案例2~你口中的「可愛」,對我來說不是稱讚 [00:12:13]
B的個子比較矮小,有段時間很討厭別人說她可愛。尤其是不熟的人,一開口就說:「你很可愛耶!」她會覺得被看輕,好像對方只用外表來定義她。但如果是熟人這樣說,她反而會很開心,因為知道那是建立在了解之上的讚美。
經過深度自我覺察後,她回想起成長過程中,師長總是指派身材高大的人去做事,嬌小的她卻被忽視,因此在潛意識裡,她把「可愛」和「沒存在感」或「無法被重用」連在一起。
B為了證明自己也能做得跟別人一樣好,在團體裡需要搬東西時,總是刻意挑最大、最重的來搬,或主動跳出來擔任班級任務的負責人,即使已經超出負荷,她也習慣假裝毫不費力。
經過深度自我覺察後,她回想起成長過程中,師長總是指派身材高大的人去做事,嬌小的她卻被忽視,因此在潛意識裡,她把「可愛」和「沒存在感」或「無法被重用」連在一起。
B為了證明自己也能做得跟別人一樣好,在團體裡需要搬東西時,總是刻意挑最大、最重的來搬,或主動跳出來擔任班級任務的負責人,即使已經超出負荷,她也習慣假裝毫不費力。
為何用來稱讚的形容詞,卻讓某些人很排斥?
-
就算是中性的詞彙,對每個人來說也可能引發截然不同的感受與情緒反應,端看我們如何詮釋與思考它
例:被職場前輩說「年輕」時,便感覺被看輕、不被當一回事,更想拚出成績證明自己。
例:不喜歡被稱讚「漂亮」,因為感覺就像是被當作空有外表「花瓶」,所以格外努力讀書提升涵養。
→ 唯有真心相信自己夠好了,這些詞彙便不再會引發投射,讓你懷疑別人在輕視你。
為何我們會對某種特質特別反感?
-
通常與童年經驗有關,或許是曾因這個特質而被否定、處罰,或導致某個需求一直沒被滿足,最終變成投射的內容物
-
越是不允許自己表現的特質,通常也越無法容忍別人這麼做,缺乏部分生命經驗與應對的彈性
例:嘉玲小時候很討厭看到別人撒嬌,其實是因為她總是展現出堅強的一面,不允許自己這樣做。
-
當發現自己面對特定的特質,有異常大的情緒波動,可以以此作為自我認識的入口,並且重新思考,要不要繼續維持原本的反應模式
例:嘉玲開始練習在信任的人面前,有時能將姿態放軟;或是想要被照顧的時候,可以向人開口、偶爾小小偷懶一下。
看見投射後,如何判斷自己還有沒有受到影響?
B覺察「可愛」背後對自己帶來什麼意義,並釐清「不被當一回事」是她自己的投射後,現在無論是誰說她「可愛」,都不太會有太大的反應了。
→ 一次次接回不認識的那個自己,讓你越活越「自在」。
投射案例3~積極上進,也是投射惹的禍? [00:19:17]
投射也有正面例子?
C是一個積極學習、熱愛自我成長的人。童年時,他經常被父親準備公司簡報的畫面吸引,父親會一遍遍演練台詞,調整語氣、速度與手勢,專注的模樣讓他心生敬佩,覺得爸爸非常帥氣。
長大後,C熱衷於閱讀成功人士的傳記、參加各類演講。即使這些成功者身上擁有多項優點,其中最讓他有感、也最想效仿的,就是他們出色的「表達能力」。因此,C在這方面的學習特別投入,希望有朝一日能表現得和他們一樣好。
長大後,C熱衷於閱讀成功人士的傳記、參加各類演講。即使這些成功者身上擁有多項優點,其中最讓他有感、也最想效仿的,就是他們出色的「表達能力」。因此,C在這方面的學習特別投入,希望有朝一日能表現得和他們一樣好。
我們會崇拜偶像、明星,是因為我們將所有的美好想像,投射到他們身上。
→ 發現自己特別容易被某個好特質吸引,並引發相關的正面行動,雖然不是個需要解決的問題,但仍是個認識自己的好機會。
我們該用什麼態度面對投射?
-
投射不等於壞事,它只是每個人在成長中,為了生存與適應所發展出的心理策略
例:喜劇演員金·凱瑞(Jim Carrey)令人印象深刻的搞笑天分,其實源自童年時期,為了安撫、逗笑生病的媽媽而長出的能力。
投射不等於壞事,關鍵在於能否「做自己」:
-
有能力認出自己正受到投射影響
-
明白自己比起小時候,有了更多資源與選擇權
-
無論是否跟以往採取同樣的行動、展現同樣的特質,都能感覺被愛、有安全感,那便是真正的自由
明知道不該這樣,為何總是忍不住? [00:25:23]
線上課程《深度自我覺察》
你是不是也有過這種經驗:明知該拒絕,卻總是答應;知道對方不好,還是捨不得離開。潛意識的力量,往往就藏在這些「知道但做不到」的瞬間裡~嘉玲老師全新線上課程《深度自我覺察》,幫你看清這些反覆出現的情緒與選擇,背後其實是哪些「情結」在作祟。從受害者、自卑到權威情結,一步步帶你認識你沒發現的自己,讓你不再掉入同樣的坑!
《深度自我覺察》最早鳥優惠 $2599(原價 $6888),只到 8 月 19 日晚上 9 點!
想活得更清醒、更像你自己,就從現在開始~
想活得更清醒、更像你自己,就從現在開始~
【立即加入|免費試聽第一講】:https://www.koob.com.tw/online/tk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