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企劃~你會標榜自己是I人或E人嗎?怎麼擁有健康的「人際關係」?|【一天聽一點#1677】

00:02:02 使用「標籤」,容易讓你「自驗預言」

很「宅」的人、「高敏感」的人、「社恐」、「I人」,需要人際關係嗎?

  • 很用力標榜自己有這些狀態的人,往往在人際間話最多,為了強調自己如何害怕社交
  • 當這些人在說明自己害怕社交,同時也讓大家的焦點放到了自己身上,反而呈現出「外向」、「社交」、「被注意」的狀態
→ 當社會一直用某個標籤,標定某個特質或某類人,要留意簡單粗暴的標籤使用,是否會影響到「真正的狀態」。
 


你的狀態真的符合標籤,還是你活成了標籤的模樣?

例:是算命老師說得準,還是你在生命裡配合演出?
 
  • 語言和標籤的力量很強大
例:面對不熟悉的任務,你可以說「這個很難」,也可以說「我不習慣做這件事」。對於你認為很難的事情,可能一直以來都難以克服;但不習慣的事情,可能在練習後會慢慢習慣。

→ 簡單粗暴地對自己貼標籤,可能會限制自己生命的發展。
 
 
 

00:05:56 想要貼標籤,還得先懂標籤的意思

I人 vs E人

核心定義是一個人恢復能量時,喜歡透過什麼模式,或是在理解世界時,喜歡透過他人的參照,或是習慣問自己想要什麼。
 
如果你不擅長或不喜歡社交,但考量事情時會以「別人怎麼看」為出發點,就比較偏向「E人」;如果你很擅長公眾表達、有很好的社交技巧,但在同樣的處境,你會深刻問自己「我是怎麼想的」、「我要什麼、不要什麼」,你其實比較偏向「I人」。
 


擷取標籤定義自己,往往是為了擋掉不想面對的真實

例:宣稱不喜歡社交、不想要人際關係的人,如果真的不需要人際關係,其實沒有必要討論人際關係,因此或許這樣的人,是害怕在人際關係中「被評價」的感覺,因為擔心不被接納。

→ 核心關鍵:瞭解自己在面對他者時,是怎麼看待自己的。
 
 
 

00:08:06 避免在人際關係中「綁架」與「被綁架」

客體分離

  • 沒有做好客體分離的人,會活在無理取道、「巨嬰」的狀態
沒有客體分離的人:沒有順著他的話說就暴怒,理所當然地覺得對方要滿足自己的需求,很難容許自己的想法不被接受,或他人的想法和做法,和自己預設的不同。
 
  • 愛你的人會讓你失望,但無損於他們對你的愛
 


課題分離

  • 把對方的問題還給他、為自己的事情負起全責
例:當你在關係中感到失望,先問問自己,有哪些是自己要負的責任,哪些又是對方的?
 
  • 人際關係是互動的結果,沒有一方會一定對或一定錯
  • 時常希望對方按照自己的期待做事,並且用愛與關心包裝自己的控制
→ 任何人都不是用來買滿足自己的「工具」。
 


心理界限

  • 知道自己要什麼、不要什麼,區分他人的對待哪些可以、哪些不可以
  • 心理界限像一張網,對於不同深淺的關係,有不一樣的容許程度
例:很熟的朋友對你開玩笑,你不會往心裡去,但沒有交情的人對你開了同一個玩笑,你可能會覺得對方很冒犯。
 
 
 

00:16:21 生命真正的意義

  • 我們活著的每一天、思考的每一件事、做出來的每個成果,都是指向他人,因此「人際關係」是生命中很重要的功課
  • 「生命要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而不是每件事上」,因為有人一起經驗所有的美好,事情就會變得有獨特的價值與意義
 
 

啟點週年慶~「人際關係」三部曲

 
下週一(10/21)晚上12點前,加入啟點文化任一門線上課程,就享有一門95折、兩門88折、三門以上79折的優惠!祝福你在有限的人生裡,創造出最美好的人際關係~
 

相關影音

設界限,為何讓你關係「更親密」?|【心理敲敲門#249】

2024-11-16

你對家人容易「爆炸」嗎?2件事讓你跟家人好好相處|【心理敲敲門#149】

2022-11-26

改變,你早就會了!讓你「改變成真」的秘密?|【心理敲敲門#266】

2025-03-22

一下「躺平」,一下「奮起」,怎麼跳出人生怪圈?|【凱璇而歸#2】

2023-05-12
社群分享
加入最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