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關心「生悶氣」的人?缺乏「自我覺察」的3個特徵|【一天聽一點#1709】
【 腳本團隊 】|撰稿:邱昶維 |編輯:裘凱宇
沒辦法「自我覺察」的人,可能有的三個特徵 [00:00:00]
學員的伴侶性格溫、不太會跟人起衝突,但很容易生悶氣,只要學員跟他意見不一樣,就會臭臉不說話。當伴侶生悶氣,學員會主動關心他:「你是不是在生氣?」但伴侶總會否認,然後繼續保持沉,不想跟學員有任何交流。
每當學員想跟伴侶聊心事,伴侶常常覺得學員想太多、沒辦法同理學員的感受;只要學員多談一點情緒,伴侶就會變得很抗拒,不想讓學員繼續表達想法。
每當學員想跟伴侶聊心事,伴侶常常覺得學員想太多、沒辦法同理學員的感受;只要學員多談一點情緒,伴侶就會變得很抗拒,不想讓學員繼續表達想法。
→ 學員的伴侶之所以會有這樣的反應,很可能是因為比較做不到「自我覺察」。
自我覺察:跳到第三者的視角,觀察自己的行為、情緒和反應
如果一個人可以做到自我覺察,生氣時就會比較有辦法解釋自己「為什麼生氣」,並且停下來思考他的行為和反應,究竟是什麼事情引起的?
沒辦法「自我覺察」的人,可能有的三個特徵:
1. 搞不定自己的情緒
-
情緒很容易變得極端,突然暴怒、失控,或對事情完全沒有感覺、說不清楚自己的感受
例:前一秒還是好好先生,下一秒突然暴走,讓人摸不著頭緒。
例:遇到挫折時,更容易傾向保持沉默,把情緒壓在心底,沒辦法好好說出來。
2. 對別人的回饋比較敏感
-
當你關心他、給他意見,或說出你對他的感受,對方可能會一秒暴怒,不想再跟你說話,把你的回饋當成是威脅,很抗拒你對他的任何觀察
→ 表示對方不太了解自己的心理狀態,連澄清自己的想法也做不到,因此非常焦慮不安,很害怕自己會受到傷害,於是本能地以戰、逃、僵住的反應,面對你給他的回饋。
3. 看不見別人的需要
-
你難過、沮喪、需要安慰的時候,對方可能都意識不到,沒辦法對你表達適當的關心
-
如果你主動提出需求,希望對方給你關懷,他會覺得這件事沒有必要,對你的情緒不知所措
→ 代表他長期忽略自己的需要,不知道怎麼安撫自己受傷的心,於是只能把情緒關掉,避免自己有受傷的感覺。
※ 以上三個特徵,需要你長時間觀察對方的行為反應,才可以推測他真的有類似的狀況。
為什麼會缺乏「自我覺察」? [00:03:27]
如果你發現你在乎的人,真的缺乏自我覺察,並且讓你感到困擾,不用急著評判對方是不是壞人,而是理解他現在的狀況,可能跟你想要的不太一樣,這背後的原因,跟他的成長經歷有很大的關係:
-
很多缺乏自我覺察的人,在成長過程中,比較不被鼓勵表達情緒,很少說出自己的感受,所以習慣用理性、目標導向的思維,面對自己眼前的困難,這樣的習慣,讓他們通常比較專注「外在世界」,常常會有比較強的生存焦慮,很擔心自己只要一有感覺,就沒辦法穩定情緒、讓事情變更糟
-
很多人之所以長出自我覺察能力,是發現自己就算真的關掉情緒、感覺,也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尤其遇到重大挫折(如:分手、喪親、中年危機),他們的感覺甚至會多到完全無法關掉,因此不得不去面對自己,搞清楚自己到底怎麼了
→ 想要擁有自我覺察能力,不一定要付出慘痛的代價,在節目、課程中,透過系統化的心理學知識,換個角度觀察自己,也讓你能夠溫柔靠近內在。
如何讓你在乎的人學會「自我覺察」 [00:05:10]
※ 不用急著改變對方,因為任何學習都需要有主動的意願。
如果對方想要學習,你也願意陪他一起練習,可以透過3種方式,慢慢引導他開始「自我覺察」:
1. 建立安全的相處環境
這裡的「安全」,指對方狀態不好、不想說話時,你不會急著追問他的感受,而是先以陪伴取代對話,讓對方知道你不會傷害他,而且會待在他身邊。當對方開始說,你可以回應他:「我很關心你的狀況,你能不能再跟我多說一點?」讓對方知道,當他在表達自我,他會處在安全的狀態,而且你也願意聽。
2. 認出對方的情緒
對方在表達自我時,可能會用比較模糊的詞彙描述情緒(如:不爽、很煩、很悶),這時你可以承接他的分享、把情緒借給他(如:「如果我是你,我一定會很受傷」),讓對方知道,原來這可能是一種「受傷」的感覺,於是他才有機會回頭想自己,練習說出更真實的感受。
3. 跟他一起培養覺察的習慣
例:當學員跟伴侶一起收聽啟點的節目,分享彼此聽完的想法,學員才慢慢發現,其實伴侶也有理性、客觀、能有效率地處理眼前困難的優點。這些想法和觀察,對學員帶來很大的啟發,他開始發現,任何特質都有正反兩面,對方不是不好,而是彼此不同,只有理解兩人的差異,才有機會活出自在的人生。
引導對方練習「自我覺察」的前提:一定要先有心力照顧自己,並且確認對方也有練習的意願
-
自我覺察是他的功課,不是你的責任,你可以陪他一起,但不需要成為他的拯救者,也不需要期待對方跟你有一樣的程度。因為當你有過高的期待,對方很容易會有壓迫感,沒辦法感受到你的心意
-
如果你真的很想改變對方、希望他意識到「自我覺察」很重要,鼓勵你先持續練習自己的「自我覺察」,因為在你成長之後,對方可能就會發現你的改變,並且對你在學習的事情有更多興趣。或者你也會開始發現,你可以收回自己的力量、把焦點放回自己身上
課程推薦~在自我覺察的道路上,找到陪伴你前進的方向!
-
《深度自我覺察》~打開情結,照亮陰影,看見潛意識
-
《幸福人生的情緒課》~擁有安定感,從心和好
-
《活出有選擇的自由人生》~重塑信念,你的未來你說了算
即日起至10月14日,啟點週年慶「寵粉大回饋」~只要加入線上課程,就可以享有一門95折、二門82折、三門以上69折的優惠(限同筆訂單)!邀請你把握機會加入課程,和我們一起學習、一起成長!
-------------------
參考資料:
1. How to Deal with Someone Who is Not Self-aware。Liane Davey。Retrieved from: https://lianedavey.com/how-to-deal-with-someone-who-is-not-self-aware/
相關影音
如何關心「生悶氣」的人?缺乏「自我覺察」的3個特徵|【一天聽一點#1709】
你明明覺得對方在生氣,想關心一下他,但他一直說沒事,臉色卻越來越難看、聲音還越來越大嗎?聽聽如何讓在乎的人學會自我覺察,少生一點悶氣 在這集《一天聽一點》中,討論了「缺乏自我覺察」的三個特徵:① 搞不定自己的情緒,容易暴怒或完全壓抑;② 對別人回饋特別敏感,把關心當威脅;③ 看不見他人需要,無法給出適切的安慰。這樣的狀況,往往源自於成長過程中,缺乏情緒表達的練習,只能專注於外在生存,卻忽略了內在的需求。想要幫助伴侶或朋友提升自我覺察,不是急著改變對方,而是先營造安全環境、用語言幫忙承接情緒、再慢慢培養覺察習慣。前提是,你要先照顧好自己,並且確認對方有練習的意願。因為自我覺察,是一門屬於「他」的功課,而不是你的責任。
2025-09-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