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房租」比金錢更貴的開銷,你付了嗎?|【心理敲敲門#274】

00:01:12 情緒房租~住家裡省的是錢,費的是心?

情緒房租:發源自社群平台Threads爆紅貼文,意指住家裡的人或許不必額外支出房租,但必須承受同住家人的情緒。
 

容易在乎別人的人,需要獨處才能好好休息

嘉玲觀察到外傾的E人與家人同住時,會一直敏感於他們的需求與狀態,負擔很多情緒成本,所以相較內傾的I人更想搬出來自己住。
 

延伸收聽:

 


什麼是真正的「好好休息」?

  • 擁有與外界暫時斷開連結的私人空間,靜靜地自己做事,無須考量到別人、單純只想著自己,才能真正騰出心理空間聽見內在的聲音,把情緒能量充飽或是沉澱下來,達到靈魂層次的休息
※ 父母在育兒的過程中,其實很難達到「好好休息」的狀態,因為必須時時刻刻關照著還沒有獨立生存能力的孩子。
 
 
 

00:07:06 為何嘗試過獨居,心靈與靈魂才有機會好好休息?

當心靈還不夠成熟時,我們很容易把內心尚未處理完的傷痕或陰影,投射到同住的家人身上,無意間把他們當成「代罪羔羊」。在持續引發負面情緒反應的情況下,所承受的情緒勞務,可能已遠超過外出租屋所需承擔的壓力,甚至連帶影響到生活其他層面的發展。
 
嘉玲過去住在家裡時,很看不慣媽媽在市場到處殺價;搬出來自己住後,她才慢慢理解,媽媽其實只是個精打細算的人,殺價是她的生活樂趣,只要還能做這件事,就代表身心狀態都還不錯。

嘉玲也看見,自己厭惡殺價的背後,其實是對自己「賺錢能力」的不自信。她認為只要一個人賺得夠多,就不會計較那一點錢;而她害怕別人看見媽媽討價還價,也會把她貼上「無能」的標籤。

現在她能更平常心的看待媽媽殺價,甚至覺得這樣的表現很可愛,如果媽媽真的殺得太過火,她也只是稍微勸阻,而不會解讀為「低俗、沒眼界」的表現,不再以貶低媽媽來消化自己無法處理的金錢議題。
 
  • 與家人之間保有距離,有自己的空間、時間修復身上的傷,就不需要一直把傷丟在他們身上
 


「情緒勞務」是一種看不見的成本

  • 有時看似選擇了帳面上較便宜的選項,長期下來卻消耗了更多時間與心力,賠上了本可以用來創造更多產值的內在能量
 
 
 

00:12:48 期待獨立生活的你,可以思考的2件事

1. 你跟家人同住的需求/動機是什麼?

自願照顧年邁、身體有恙的父母

  • 如果你是自願承擔為人子女的責任,請記得這份選擇本身,就已值得被尊敬
  • 如果你渴望把握父母人生的最後一段路,和解、圓滿這段親子關係,也請作好需要付出很多情緒勞動的心理準備
→ 允許自己累了的時候可以休息,也可以尋求外在支援。唯有維持平穩的心理狀態,才能在相處中,分得清哪些是父母的情緒,哪些又是自己的。
 


即使父母自理能力良好,你仍認為自己必須與他們同住

  • 明明父母並沒有要求你留下,你卻認為自己有責任要待在家裡,或許是內心有些割捨不了的東西
例:覺得自己必須做父母爭吵時的和事佬,但其實這是他們自己應該處理的關係議題,並不是你的責任。
 
  • 表面上看似是父母需要你,其實上可能是你心裡「分化」不完全,心裡還沒準備好離家。於是你不但把獨立的責任丟給父母,還可以繼續維持「好人、好小孩」的面具人格
 


2. 是否有「財務問題」,讓你缺乏搬出去住的基礎?

怡璇過去一直與家人同住,直到近兩年才買房、搬出去。她坦承過去自己的潛意識裡,抗拒承擔房貸的壓力,加上對生涯發展感到迷惘,所以用「媽媽需要我」合理化繼續住在家裡,然而媽媽的年紀只會越來越大,不做任何改變的話,自己也只會繼續卡在原地。

直到工作逐漸穩定,並且希望事業能更上一層樓時,怡璇才真正下定決心搬出去。

擁有專屬於自己的空間後,怡璇發現自己的思緒變得更清晰,對創作帶來很大的幫助。即使一開始也曾擔心房貸壓力,但在接觸Yellow老師的線上課程《ETF存股投資法》後,透過具體規劃,她發現只要自己還願意工作,就能過上安穩的生活,大幅減輕了對未來的焦慮。

→ 無論是搬出去租屋還是買房自住,提早建立金錢規劃,都能幫助自己掌握更多選擇權。
 
 
 

00:19:53 買房不再是癡人說夢~線上課程《ETF存股投資法》

啟點推出全新線上課程《ETF存股投資法》,教你用簡單可行的方式,慢慢存出自己的夢想小窩。無須看K線、無須冒險衝動,每個月只要花一點點時間按表操課,就能讓資產穩定成長!
 
即日起到 5/21 晚上9點加入《ETF存股投資法》,享限時超早鳥價 $5888(原價 $20800)!現在就加入學習的行列,開始累積自己的夢想基金吧~
 
【線上課程】《ETF存股投資法》~打造你的專屬財富地圖,安心享受複利效果
課程連結:https://www.koob.com.tw/online/tk22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vVBcB21Isc
社群分享
加入最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