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的「情感依附」,如何助你成長?|【凱璇而歸#66】

00:01:27 為何我們會越活越像父母?

下意識表現得跟照顧者很像,代表內心底層認同他們,彼此有「情感依附」。
 
 

情感依附

  • 如同聯繫孩子與照顧者的隱形繩子,孩子會透過哭泣發出訊號,拉動繩子以尋求照顧者的回應
被好好回應:孩子將建立起對世界的信任與愛。
 
被忽視或攻擊:與照顧者的隱形聯繫將會斷裂,孩子將產生不安全感,自覺不值得被愛。

→ 孩子無法獨立生活,因此會下意識合理化照顧者的行為,成年後如果仍存在這種生存機制,童年創傷可能被複製。
 
例:工作表現被老闆指正,就認為自己被老闆討厭。
 


早期依附關係對成年情感模式的影響

在一項心理學研究中,研究者招募了一群即將生育的母親,對她們與即將出生的孩子,進行長達30年的研究。小娜1歲時,獲得母親悉心照料,專家們預測她的發展會很順利。然而在小娜14個月大時,妹妹小美出生,媽媽又因甲狀腺功能障礙而失去活力,小娜因此漸漸失去與母親的親密連結,改由父親接手照顧、受到父親的寵愛。

以女性的發展進程而言,小娜過早與父親建立親密連結,導致她變得過於被動、表現上過分強調女性特質,特別依賴男性的照顧,潛意識內化了「只要像母親一樣不作為,就可以獲得父親照顧」的概念。
 
小娜成年後,每當遇到像父親般照顧她的男性時,就會不自覺地放棄自主權,這種極端被動的態度,最初可能吸引伴侶的照顧,但長期下來往往導致關係破裂。經歷多次感情挫折後,小娜開始自我否定,認為自己公主病、長不大,卻一直重複類似的情感劇本。
 
 
 

00:10:55 人生卡關,父母有責任嗎?

父母該對孩子負起的責任

  • 生理需求:吃飽、穿暖、有地方住
  • 心理需求:受教育、陪伴、關注
  • 其他:協助孩子面對意外狀況(創傷、挫折感、家庭成員離世、新家庭成員的加入…)
→ 父母的養育態度,會影響孩子的「自我概念」與「人格形塑」。
 


面對意外,小娜父母可以改進的地方:

  1. 妹妹出生:媽媽懷小美的時候,要先讓小娜知道妹妹出生後,生活可能的改變,陪小娜做好當姊姊的心理準備。
  2. 媽媽生病:改由爸爸照顧小娜時,不應過度呵護,要讓小娜適時學習克服問題。
 
 
 

00:17:51 成年後,如何為自己的感情負責?

(以小娜的故事為例)


1. 覺察生命經驗

  • 對重複發生的事保有「問題意識」,覺察內心深處的期望
例:我為何對「看起來很會照顧人的男性」特別沒有抵抗力?
 
 

2. 釐清自己想要什麼感情

例:想要長期穩定的感情,就不能一直處在被照顧的位置,否則另一半會在感情裡感到不平衡、耗竭。
 
 

3. 改變行為

  • 認識新對象時,給「直覺不合適」的人多一些相處、深入認識的機會(除明顯違反公序良俗的人之外)
如果過去總是急於排除那些「不夠體貼」的對象,那麼現在遇到情緒與工作都穩定,只是稍微缺乏體貼的對象時,可以嘗試多約會幾次,或許能觀察到對方的不同面向(如:個性較獨立,雙方反而容易建立健康且對等的關係)。
 


為何「下一個」沒有更好?

  • 人容易過度美化過往的經驗,並投射到眼前的關係中
例:總覺得自己找不到好男人,可能是潛意識中,沉浸在被爸爸照顧的經驗,而無法真正長大。
 
 
 

00:24:45 如何釐清潛意識,找回人生主控權?

1. 說故事~具體化潛意識的內容

  • 找信任、客觀的朋友說自己的故事,透過敘說更認識自己
 


2. 玩遊戲~重現卡關的情境

例:拿兩個娃娃代表你跟朋友,把不敢跟朋友講的話,藉由娃娃的幫助說出來。
 
例:一邊回想卡住的事情,一邊把人物關係、事情發生的經過畫下來。
 


3. 回憶童年~重建生命經驗

  • 找心理師陪伴自己,透過回憶童年經驗,理解自己是怎麼走到今天的,並用全新的身分與觀點,面對眼前的人、事、物
 
 
 

00:29:31 《回家》~深度自我療癒,學會愛與被愛

童年與父母的情感依附,深刻影響我們的自我認知。雖然父母在養育上難免有所疏忽,我們也在還沒有辦法表達、梳理情感的時候,容易把不恰當的內在歸因壓進潛意識,但是只要我們好好釐清潛意識,就有機會改善現在的人際關係與發展。
 

李玉婷心理師(【心理躲貓貓】主持人)主理的全新線上課程《回家》,與你分享一個個動人的生命故事,看見主角們如何梳理與原生家庭的議題,逐漸理解自己的脆弱、學會放過自己,你也將從中獲得啟發,解開家庭帶來的限制,接納最真實的自己~
 
《回家》即日起到8月26號晚上9點,皆享有$2199的超早鳥優惠,鼓勵你即刻加入學習的行列!
 
【線上課程】《回家》~深度自我療癒,學會愛與被愛
課程連結:https://www.koob.com.tw/online/tk20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tgnosG_fQRM
 

下載【啟點文化APP】體驗最新功能「學習計畫」,用最適合自己的步調,每天進步一點點!
下載點:AndroidiOS

※ 已下載用戶請更新至最新版本。

相關影音

美好的「情感依附」,如何助你成長?|【凱璇而歸#66】

2024-08-16

生命最原初「愛&情緒」的考題~feat.鈺璽診所精神科蔡佳芬醫師 |【心理敲敲門#252】

2024-12-07

親密關係中,「願意」跟你一起成長的人,是誰?|【心理敲敲門#256】

2025-01-04

擁有「親密&歸屬」的關係,你要把握三個原則|【一天聽一點#1390】

2022-11-24
社群分享
加入最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