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密關係裡的「末日四騎士」,你召喚了幾個?|【一天聽一點#1514】

00:00:00 會分手的伴侶,都如何處理衝突?

太太加班回家後,看到家裡很凌亂,老公卻躺在沙發上玩手機,她生氣說:「你為什麼垃圾不丟、碗不洗,就躺在沙發上玩手機,是沒有手幫忙整理一下家裡嗎?」

老公回:「你講話可不可以用點腦,沒有手我有辦法玩手機嗎?」
太太說:「是你智商太低,聽不懂我的話吧!我辛苦工作一整天,為什麼回家還要忍受這些?」

老公聽完也很氣:「你工作辛苦,我工作不辛苦嗎?我下班想休息一下不行嗎?」
太太不甘示弱地回:「一天到晚只想休息,你就是這樣不上進的態度,所以才一直升不了官。」

老公:「對!我就是升不了官的廢物!你滿意了吧!」說完便氣沖沖甩門進房間。
太太則在客廳吼他:「你有種就別走啊!是男人就留下來把話說清楚!」
 
有「婚姻教皇」之稱的心理學家約翰‧高特曼,花40年的時間,觀察、分析超過3000對伴侶的衝突模式,發現會分手的伴侶,都有四個共同存在的行為,透過這些行為,他能準確預測這對伴侶,未來會不會分手,且準確率超過9成。
 
 
 

00:02:55 行為1:批評

  • 批評:對「人格」的攻擊,如:「你每次脫下來的襪子都亂丟,跟你爸一個樣,一點責任感都沒有!」
案例中,太太說丈夫沒有手、丈夫說太太沒有腦,這些話都是批評。
 
批評與「抱怨」不同,抱怨是對「行為」的負面評價,如:「你為什麼脫下來的襪子又亂丟,每次都這樣,很討厭耶!」。
 


當自己的人格被攻擊到,如何避免出現「批評」的狀況?

  • 少用「你」,多用「我」
  • 用「事實」、「感受」、「需要」組織你的語言
案例中的太太可以說:「每當你吃完東西沒有收、碗沒有洗,而我下班回家很累,又看到這個狀況,我就會『感覺』很煩躁、不舒服。『我需要』你一起整理。」
 
 
 

00:04:22 行為2:防衛

  • 當人被指責、批評時,就會想為自己辯護
 

避免防衛的行為,除了雙方都要練習好好表達,也要理解對方真正的需要,如果真的是自己的疏忽,就趕緊承認、道歉

如果案例中的丈夫,能覺察到太太不開心的原因,是因為家裡太亂,可以說:「我知道你需要家裡乾淨一點,但我一忙就疏忽了,是我不對,很抱歉。」這句話的關鍵,是先生願意表達對太太的重視,並讓她知道自己的需求有被放在心上,被重視的感覺,才是道歉有價值的地方。

→ 關係裡最重要的,是「我看見你的需要」。
 
 
 

00:05:24 行為3:輕蔑

  • 用言語或行為,嘲笑、挖苦、諷刺對方,讓對方覺得不被尊重,甚至自尊被貶低
 

阻止自己輕蔑的行為:在平常相處時,建立欣賞和尊重的習慣

研究發現,每次負向消極的語言,都需要五次正向積極的語言才能抵銷,除了有意識地覺察、提醒自己,不要使用輕蔑的語言,平時沒有衝突的時候,要多欣賞伴侶的優點、多稱讚對方,互相欣賞和尊重,讓輕蔑沒有壯大的機會,同時提升情感帳戶裡的存款。
 
延伸學習:
 
 
 

00:06:54 行為4:築牆

  • 逃避衝突、不回應對方或是冷戰,雖然不會讓衝突繼續升溫,但並沒有解決問題
  • 如果伴侶任何一方,經常用「築牆」面對衝突,沒有把話說清楚,長期下來對關係會造成傷害
 

避免築牆的情況在關係中發生:先安頓自己的情緒

丈夫可以說:「我現在心情很複雜、狀態很差,沒辦法搞清楚自己的需要,我要一個人靜一靜,30分鐘後我們再談,我比較能好好回應你。」
 
  • 暫停是避免衝突升高的策略之一,但草率地結束對話,也有可能刺激伴侶,讓對方感覺被丟下
  • 離開前,說清楚為何離開對你很重要、多久之後會再回來談、對關係的幫助是什麼,伴侶比較能安心給你空間,不會覺得你又逃走
 
一段再好的感情,都不可能不吵架,我們沒辦法避免關係裡有衝突,但可以避免破壞性的衝突模式。
 
 

全新線上課程《我們,再愛一次》,是全台第一門,由婚姻治療師推出的關係溝通課程,將重點放在「我們」,陪伴你看見伴侶之間,是怎麼一搭一唱走到今天;想要解決關係裡的問題,具體又應該怎麼做。
 
《我們,再愛一次》即將在7月24日準時上線,邀請你一起加入,看懂對方的痛點、換個方式滿足彼此,和另一半「再愛一次」!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www.koob.com.tw/online/tk17
 

相關影音

面對批評指教,你的情緒如何不受影響?~《謝謝你的指教》嘉玲和凱宇的對談|【有聲書評】

2022-04-10

停止無效爭吵,你需要認識5個衝突模式|【一天聽一點#1516】

2023-07-25

當親友突然意外離世,你該如何走出來?|【一天聽一點#1469】

2023-04-19

從《童話故事下集》看關係裡的「情緒勞務」失衡?|【愛情診聊室#14】

2025-06-08
社群分享
加入最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