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想當「好人」,反而破壞關係,為什麼?|【一天聽一點#1260】
00:00:00 為什麼感覺不到愛跟歸屬感?
歐普拉的媽媽,是美國種族隔離時代的女僕,未成年時就生下歐普拉,且沒有跟歐普拉的爸爸組成家庭,讓她長期處在不工作就沒飯吃、不乖就被打的環境下,而歐普拉也從小就學會「要做事、表現好才會被愛」。
雖然這樣的生存焦慮,讓歐普拉一輩子奮發向上,但因為缺少健康的自我概念,即便成為美國百大影響力的名人,還是一直在關係裡失落,甚至一直選錯人、在關係裡受傷。
一位心理學家上她的脫口秀節目時,聊到自己長期受到「我必須是個好人」的信念困擾,歐普拉的腦袋裡常有「我應該讓別人開心和滿意」、「我應該保持樂觀和愉快」的小聲音,堅持要讓所有人滿意,也確實為此努力著,但是不管歐普拉得到多了不起的成就,她仍經常覺得自己是個沒價值的人,每天都需要贏得別人的認可,才能重新抬頭挺胸面對世界。
雖然這樣的生存焦慮,讓歐普拉一輩子奮發向上,但因為缺少健康的自我概念,即便成為美國百大影響力的名人,還是一直在關係裡失落,甚至一直選錯人、在關係裡受傷。
一位心理學家上她的脫口秀節目時,聊到自己長期受到「我必須是個好人」的信念困擾,歐普拉的腦袋裡常有「我應該讓別人開心和滿意」、「我應該保持樂觀和愉快」的小聲音,堅持要讓所有人滿意,也確實為此努力著,但是不管歐普拉得到多了不起的成就,她仍經常覺得自己是個沒價值的人,每天都需要贏得別人的認可,才能重新抬頭挺胸面對世界。
心理學家的分析
-
很多成功人士的辛苦,不一定來自他人的傷害,而是「他們想持續做一個好人」
-
為了讓所有人喜歡、滿意,經常把別人的需求放在第一位
-
當事人不知道,自己在自傷傷人、破壞關係的輪迴中
「當好人」的內建邏輯:只要我當好人,脾氣好、不傷害別人的感情、凡事幹練俐落、不麻煩別人,別人就會喜歡我、對我好,而且會永遠留在我身邊。
-
對身邊的人付出,會期待得到好的回應,但若不說出自己的期待,沒有人會知道
-
得不到想要的對待,會失望、挫折、生氣,卻又不願意對人生氣,只好攻擊自己
-
把情緒往心裡吞,變成自責、內疚、責怪自己不夠好
-
身旁的人並不知道他為什麼生氣,但問他卻又說沒事,這會把大家搞得很難受、讓人想要離開他
00:04:35 如何修補關係中的破洞
把力量收回來、關注自己
-
把「一直做事、一直付出」的習慣暫停
-
將自我攻擊的語言,轉換成自我疼惜
「我應該讓別人開心和滿意」、「我應該保持樂觀和愉快」
背後的意思,好像是沒有做到讓別人開心、沒有保持樂觀就是不對的,帶有很強的自我攻擊和壓迫。
背後的意思,好像是沒有做到讓別人開心、沒有保持樂觀就是不對的,帶有很強的自我攻擊和壓迫。
「應該」→「如果我願意」
「如果我願意,我可以滿足那些重要的人對我的要求和期待」
「如果我願意,我可以在重要的人面前保持愉快和樂觀」
提醒你可以有選擇,先關注自己、停止強迫性的付出,就能跳出不斷付出和索討的輪迴,才有機會讓真正在乎的關係,恢復飽滿和彈性,讓活在關係裡的人更滋養。
心理學家弗洛姆:「人必自愛,才能愛人。」
-
想要有好的關係,要先擁有好的自尊
-
不輕易否定、批評自己,也不隨便拿自己和別人做比較
-
接納自己的情緒和需要、跟自己和平相處,才能跟在乎的人建立長久、健康的關係
00:06:53 心裡空空的真正原因
愛像氧氣,我們的心像汽球,如果我們沒發現自己心裡有洞,身旁的人給你再多氧氣,你能留住嗎?
-
心裡空空真正關鍵,可能不是缺愛,而是要把漏洞的信念補上
-
留住愛,才能享受美好的關係
啟點文化全新線上課程《好好在一起》即將推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