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跟「情緒化」的家人相處?|【一天聽一點#1624】
00:00:00 一個人變得「情緒化」的原因
學員跟父親的關係,一直以來都不是很好,父親是嚴厲且非常情緒化的人,講話很難聽、會把情緒丟給對方。學員小時候如果考不好,父親會對他說:「不想念書就給我滾出這個家,自己養自己!」學員跟朋友出去玩太晚回家,父親會說:「你再這麼晚回家,乾脆不要回來了。」有次學員打籃球打到太晚,一進門父親就把球搶走,到廚房拿菜刀把球砍爆,學員當場嚇到說不出話。後來學員結婚搬出家裡,偶而回家吃飯,父親看到他也會說:「還知道回家啊!會不會哪天我死了,喪禮你都忘記要來!」
隨著年紀的增長,有些能力會自然而然長出來,但跟情緒相處的能力卻不會,因此有些人就算年紀很大,也沒有辦法管理好情緒,只要事情跟他想的不一樣,或是需求沒有被滿足,就會把情緒丟出去,做出傷害關係的行為,這樣的行為在某種程度上,跟孩子是一樣的。
影響一個人情緒化的原因
-
心理學研究發現,一個人跟情緒相處的能力,跟小時候父母或主要照顧者,對待他們的方式很有關係
例:小嬰兒因為肚子餓哭了,媽媽趕緊把他抱起來、安撫他:「乖~沒事沒事,媽媽在這,你肚子餓了,不舒服,所以才哭哭,對不對?」這就是在幫助不會說話的小嬰兒,建立跟情緒好好相處的能力。當中包含「辨識情緒」、「理解情緒發生的原因」、「調節情緒」,且媽媽釋放著「有情緒沒關係,我會試著理解你,也讓你更懂自己」的訊息。
例:如果小嬰兒哭了,爸媽的反應比較冷漠,只是淡淡地說:「喔,哭啦?應該是肚子餓了。」然後直接泡奶給小孩喝,雖然有照顧到小朋友的生理需求,卻沒有照顧到「情感需求」,長久下來,小朋友就很難長出好的情緒回應能力。
→ 在情緒化的家庭長大,不容易培養出好的情緒管理能力;如果父母情緒是穩定的,你的情緒也很可能會是穩定的,跟情緒的關係也會比較好。
情緒化的父親,不是壞人,而是受傷的人:學員的父親之所以這麼情緒化,是因為他從小就沒有被溫柔地對待,成長過程中,也沒有一個溫柔的榜樣讓他學習,所以只能複製當初爸媽對待他的方式。
「幸福的人不會傷人,受傷的人才會傷人。」
00:05:36 如何面對身邊情緒化的人?
1. 安頓好自己的內在
-
感覺自己有情緒湧上來,有意識地停下來並問問自己:「我現在的情緒是什麼?」
-
點出情緒的名字後,承認情緒並深呼吸緩和情緒,不把情緒丟出來跟對方的情緒對撞,否則只會兩敗俱傷
-
如果情緒真的太強烈,先找藉口離開、讓自己暫時遠離刺激源,然後跟自己說:「他不是故意的,他有他的限制;他不是壞人,而是受傷的人。」
2. 看見對方情緒背後的想法跟期待
※ 適當表達情緒的方式,應該要說出自己的想法跟期待,但對方可能因為原生家庭的關係,沒有能力做到這一點。
-
內在穩定後,試著看見對方情緒背後的想法跟期待
父親跟學員說:「你不想念書,就給我滾出這個家,自己養自己!」背後真正想說的是:「我希望你好好念書,以後才不會像我一樣辛苦。」
父親跟學員說:「還知道回家啊!會不會哪天我死了,喪禮你都忘記要來!」其實是覺得學員太少回家,父親很想念他,並期待他有空多回家。
→ 面對最愛的人,最好的方式不是改變對方,而是學習理解對方的限制,然後用穩定的內在,溫柔地接住他。當你能夠接受對方的限制,並且看見情緒背後真正想說的事,聽見的就不再是傷人的語言,而是愛。
00:07:55 為什麼需要學習、改變的,是我不是他?
-
學習跟改變不只是為了父母,也包含自己的伴侶、小孩,讓你不再複製上一代的情緒化行為,把傷害傳給身邊最愛的人,成為自己不喜歡的樣子
-
透過學習,能夠讓你越來越懂自己,於是你就能越來越懂身邊的人,感受真正的連結與親近
線上課程《幸福人生的情緒課》~擁有安定感,從心和好
當情緒來的時候,你怎麼了?你的內在發生了什麼?情緒除了讓你不舒服,還告訴你哪些重要訊息?怎麼調節這些不舒服的感覺?怎麼表達自己的情緒?讓嘉玲老師的線上課程《幸福人生的情緒課》幫助你,不再被情緒困住、成為情緒的主人,活出有安定感又有鬆弛感的人生!
5月20日晚上9點前加入《幸福人生的情緒課》,就享有早鳥價$2099的優惠~
【線上課程】《幸福人生的情緒課》~擁有安定感,從心和好
課程連結:https://www.koob.com.tw/online/tk19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WStj1NqaYQ
課程連結:https://www.koob.com.tw/online/tk19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WStj1NqaY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