療癒過去的創傷,讓你開始「心理獨立」~《冒牌獨立》嘉玲和凱宇的對談|【有聲書評】

※ 使用App收聽節目者,如欲觀看完整影片,請至【啟點文化】YouTube頻道。
 


離家,就算是「獨立」了嗎? [00:00:00]

離家、離開一段關係,就是獨立、自由嗎?

離開原本讓你不舒服的關係、往相反或相對不一樣的方向走,不是獨立,而是對立。
 


《冒牌獨立》推薦序:

那要怎麼做,才能真正拉出心理界限呢?

第一步,是
「看見」看見自己其實還活在父母的模式裡

不是你表面上多有主見、多會表達,而是當壓力來的時候,你的第一反應,是不是像極了爸媽?

比方說,你的爸爸總覺得別人看不起他,那你是不是在工作裡,只要主管語氣重了一點,就立刻有被羞辱的感覺?
或者,你的媽媽習慣用責怪表達情緒,那你是不是也常在感情裡,用「你怎麼都不懂我」來測試對方的愛?
 
這些反應,不是你的錯。但它們不是現在的你,是過去那個委屈、無力的小孩在反射。

我們在心理學上稱這種情況為「
創傷模式的自動啟動(強迫性重複)」。它不需要你有意識,只要場景對了,開關就會被打開,你就會下意識地重演那個熟悉的角色。

所以,真正的心理界限,不是你把父母從生活裡排除,而是你能夠問自己:「我現在的情緒,是來自此時此刻,還是來自童年?」「我現在的反應,是我的選擇,還是只是複製爸媽的樣子?」

這些自我提問的練習,看似簡單,卻是自我分化過程裡最重要的起點。
 
→ 並非用對抗保持距離,或用疏離換取自由,而是對每一件小事,都要有覺察的能力,才能慢慢長出「獨立」。
 
 
 

什麼是真正的「獨立」? [00:06:05]

根據外國研究,將心理獨立分為四個向度:

功能獨立

  • 可以獨立完成生活中的各項事務,不依賴他人
包含經濟獨立、生活自理。
 
 

態度獨立

  • 能夠獨立思考,有不同於他人的價值觀與信念,知道自己為什麼這樣想
 

情緒獨立

  • 缺乏情緒獨立的人,無法接受他人和自己不一樣
表面上是反抗對方的立場與想法,底層可能是需要別人的贊同,以確定自己是對的、好的。因此當有人挑戰這件事情,你就會直覺想攻擊回去,而不是接受彼此可以有不同的想法,或是思考自己是否誤解了對方。
 
 

衝突獨立

※ 有情緒獨立,才能夠有衝突獨立。
 
  • 沒有衝突獨立的人,會無法消除差異造成的衝突,不是很焦慮,就是壓抑、憤怒
  • 知道差異不是透過「說服」就能得到共識,而是雙方在兩個不同的世界,需要創造實際的機會磨合
 
 
 

男性對「強大」的信念,如何阻礙他的人生 [00:14:25]

阿義很討厭爸爸,因為他不曾養過家,還會對老婆、孩子家暴,但是媽媽沒辦法反抗,只能默默忍耐養家,直到爸爸外遇,為了恢復單身而離婚,才離開他們的生活。

因為家庭的狀態,阿義努力讓自己強大,他想保護媽媽,也不想讓人看不起,所以每次爭執都不能輸,但媽媽卻一直叫他退讓。阿義對媽媽的反應感到複雜,一方面心疼她,另一方面也覺得如果媽媽當初不退讓,自己和弟弟或許就不會這麼可憐。另外,阿義覺得如果自己聽媽媽的話就「不是個男人」,然而他其實根本不知道,怎樣才「算是個男人」。
 
工作後,阿義離開家鄉,修車廠老闆手把手將技術交給阿義,他很勤快地學習且很快就出師了,但卻沒辦法獨當一面做生意,因為客人只要多問幾個問題,他就會覺得對方在質疑、看不起自己。

阿義和女友相處起來沒有太大的問題,他很愛女友、渴望有自己的家,只是當他跟其他人互動時,易怒的特質就會跑出來。阿義覺得,為了不讓別人騎到自己頭上而「正當防衛」,是男子氣概的表現,但看在別人眼裡,他就是衝動、易怒、危險的人,這也讓女友對於未來有很大的猶豫與擔心,阿義為此決定去做諮商。
 
諮商時,心理師問阿義:「你說你是展現自己是個男人,那個客人才沒有佔你便宜,那固定給你修車、有禮貌又不囉嗦的客人,都是因為你展現過男子氣概,才信任你嗎?」阿義發現自己從沒這樣想過,於是回去觀察並試探客人:「我每次報價給你,你都那麼爽快,你不怕我騙你啊?」客人回答:「不會啊,我很相信你。」並且表示阿義很重誠信、修車技術好,不會為了一點小錢破壞自己的名聲。

阿義領悟到,很多人都有看見他好的地方,因此自己和他人不一定要是競爭關係,有些人也不是他以為的「壞人」,非得用武力解決問題。阿義有了這個覺察後,知道自己沒有真正脫離家裡,需要做很多內在的釐清、調整,但重新將自己和他人,都放在平等的位置後,不只更能留住客人,女友也願意和他建立家庭了。
 
 
 

節奏不同的伴侶,該如何好好溝通? [00:25:19]

葉子和先生阿康結婚兩年,她想要有小孩,但不知道阿康的態度,兩人也沒有認真談過此事。參加尾牙時,夫妻倆被同事問什麼時候要生孩子,葉子用手肘碰了一下阿康,阿康微笑但沒有回話,葉子便以為時間差不多了。

從此之後,葉子面對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都以生小孩來做評判,例如家務沒有馬上做,她就會想到「那有小孩之後怎麼辦?」或是阿康加班時,葉子雖然心疼,卻也焦慮「你現在都這麼忙了,以後會陪小孩嗎?我會不會偽單親?」

當阿康沒有按照葉子的節奏與期待走,葉子就會覺得阿康的「做自己」,是他們生小孩的「威脅」。直到有一次葉子又說:「你又把碗放到有空才洗,以後小孩急著喝奶,你也要等有空才洗奶瓶嗎?」阿康沉默一陣子後說:「那你有沒有問過我想不想生孩子?或是我有沒有準備好要孩子?」葉子第一個想法是「所以我們要離婚嗎?」於是兩人走進諮商室。
 
諮商後發現,葉子表面上在吵「生小孩」,但其實是她生命失去方向,生小孩成為她抓到的重心,希望可以藉此填補空虛。葉子後來明白,阿康是她清楚選擇過、非常適合自己的伴侶,而兩人也從未討論過生小孩的議題,因此不可以直接假裝對方要懂自己的需要,是她誤解了阿康。

葉子想起阿康曾經跟她講過相關話題,但她卻沒有好好記得,就像她的父母一樣,正是因為沒有聽對方說話而離婚。葉子因此回頭和阿康對談,才發現阿康並非不要小孩,而是擔心經濟還有些壓力想先緩一緩,而一頭熱的葉子便誤會成「拒絕」,讓兩人產生衝突。
 
 
 

《冒牌獨立》:只有「心理獨立」,才是真的獨立 [00:33:10]

  • 作者黃惠萱是台灣心理師,裡面的故事都會讓人感到親切
  • 真正要做到獨立,要避免複製過往舊的模式,覺察自己的情緒、刺激與反應,是否是自己還是孩子時所學到、經驗到的(成長經驗中的脈絡和痕跡)
 


推薦課程~重新看待關係、看待自己

 
即日起至10月14日,「啟點週年慶」寵粉大回饋~加入線上課程即享一門95折、兩門82折、三門以上69折的優惠!每張訂單獨立計算,折扣無法累計,邀請你把握折扣機會,一起加入學習的行列~
 
啟點文化週年慶
 
更多優質課程:https://www.koob.com.tw/online

【節目主持人】

啟點文化共同創辦人/內容部總監/諮商心理師 身份多元,兼具理性與感性的思維與行動力。
 
啟點文化共同創辦人/CEO 將心理學與真實生活結合的探險者。
社群分享
加入最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