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人在關係裡,不知道「真心想要」是什麼?|【凱璇而歸#39】
00:01:17 你的「以為」,是他的「真實」嗎?
活在「別人想要我…」裡面
怡璇從小考好成績、做家事、照顧手足,想藉此得到父母的寵愛、關心;長大後,一樣試圖透過滿足、陪伴伴侶,換得對方的愛,卻總是感到失落。
-
要跟對方核對他是否真的「想要你如何」,否則你的「以為」與他的「真實」會有落差
丈夫長期投入工作,跟妻子關係變疏遠,還以為只要「賺更多錢」就沒問題了,結果妻子根本不是想過「更好的生活」,只希望丈夫能多「陪伴」自己。
想像與現實可能有落差,為何不核對?
-
害怕核對會發生爭執、衝突,甚至失去自我
以伴侶談錢為例:跟對方說「這餐吃太貴」,擔心會被認為「太小氣」;想要某個包包,怕被對方認為「鋪張浪費」。
→ 核對才能理解對方的價值觀、知道彼此可以怎麼調整,為關係帶來自由。
00:13:02 「聽話照做」才是維繫關係的生存之道?
活在「我應該…」裡面
怡璇曾被親戚催婚,弟弟、妹妹結婚後,也一度因為父母、社會壓力,想要投入婚姻。怡璇認為,如果當年就此結婚,自己可能會用「女人/妻子/媽媽應該怎樣」的方式生活,無法釐清自己真心想要。
-
「我應該…」受到「社會價值觀」影響
如何脫離「我應該…」的綁架?
-
往「相反邊思考」,跟自己核對真心想要
「如果不結婚會怎樣?」→ 可能錯過生育黃金期。
「不當母親會怎樣?」→ 發現自己其實不想當母親。
「不當母親會怎樣?」→ 發現自己其實不想當母親。
-
釐清自己的價值觀,發自內心接受自己的選擇,避免為反抗而反抗
-
知道真心想要的是什麼,才有足夠的抵抗力、免疫力,跟外界的聲音「平衡」,活出自己的姿態
知道為何,才能承受任何。
00:22:41 為何總是「知其不可而為之」?
「無意識」重複的行為
怡璇想被父母看見,因此盡力想滿足,他們希望怡璇照顧弟妹的想要,但是沒被肯定的時候,內心會失望、受傷,並下意識與父母保持距離、對社會冷漠。
當自己想再次與人靠近時,又會用「照顧者」的模式,想獲得對方的關注,於是漸漸把他人看得比自己更重要、一再妥協,又讓自己感覺不舒服。
當自己想再次與人靠近時,又會用「照顧者」的模式,想獲得對方的關注,於是漸漸把他人看得比自己更重要、一再妥協,又讓自己感覺不舒服。
-
明明不喜歡、知道這麼做不好,卻一直用同樣的方式,期望得到想要的東西
-
把自己的感覺關掉、活得很可憐,來證明別人不夠照顧你,並以此換取關注,是一種被動攻擊
例:透過氣對方,讓對方回頭哄自己或跟自己吵架,藉此感受彼此的連結。
→ 透過無意識的行為,對世界發出訊息,期望藉此獲得好的回饋,卻變成自我扭曲,對自己跟關係帶來傷害。
如何停止無意識的行為?
過去,跟男性朋友討論關於事業的觀點,凱宇總會忍不住想要「講贏」對方。
1. 問自己「為什麼我要這樣?」
-
內在有什麼東西被勾起、想藉此得到什麼
凱宇發現,自己想在男性面前展現力量,與「想證明自己比父親更有成就」有關。然而滿足內在的虛榮心,背後卻是種「不自信」。
2. 「怎麼做、怎麼想」可以得到「我想要」的好處?
後來遇到不同意見的人,凱宇會表達自己的想法,並理解「這只是我的想法,對方不一定要接受」,不再執著對錯。有時等對方思考過後,甚至會回頭認同凱宇的說法,增進彼此的交流。
與關係和好,反映出你與自我的和好。
00:35:13 工商時間~【嘉玲館】88折優惠倒數3天!
推薦線上課程~擁抱真心想要,活出新人生
- 《好好在一起》~找回親密享受獨立,在關係裡自由
- 《好好說再見》~找回愛與安全感的分離必修課
- 《成為你想要的改變》~搞定拖延與分心,找回掌控感
除了以上三門課程,即日起至2月5號,只要到啟點線上學苑,加入任一門嘉玲老師主理的線上課程,都能享有88折的最佳優惠!靠近自己、活出喜歡的自己、擁有想要的好關係,就從加入學習的行列開始~
使用【啟點文化】app收聽「線上課程」&「每日節目」,讓高品質的收聽體驗,點亮你的每一天~
Android下載點:https://reurl.cc/0ZGrWY
iOS下載點:https://reurl.cc/1GE5OQ
Android下載點:https://reurl.cc/0ZGrWY
iOS下載點:https://reurl.cc/1GE5O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