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避免的「關係失落」,怎麼理解自己?QA特別篇|【心理敲敲門#232】

00:01:50 為什麼現代人的感情,常常「還沒開始就結束」?

受「投射」與「防衛」影響,「自我概念」較不穩定。
 
 

投射 

  • 對人抱持邪惡假設
  • 無法消化「別人的」不好,莫名對他人的某個特質特別反感(與特質本身好壞無關)
例:明明對方是花自己的錢,但你就是看不慣他太節儉/慷慨。
 
  • 把自己的想要放在別人身上,期待對方來滿足自己
例:希望伴侶很會賺錢,是想透過對方的優秀,確認自己的價值,底層是擔心無法靠自己的力量生存。

→ 將自己的好壞與外在世界綁定,並把消化不了的負面想法丟到對方身上。
 


防衛

  • 難以接受被指責
  • 無法消化「自己的」不好,因此接收到他人質疑、回饋時(排除惡意攻擊的情況),就會下意識反擊
例:過去如果有文筆好的聽眾留言指教,嘉玲就會特別在意。理解自己是受到對「知識分子」的認同影響後,比較能把「自我認同」跟「被對方認同」分開。
 
 
 

00:12:31 忽略「投射、防衛」,感情可能無疾而終

蛙化現象 

  • 消化不了對方或自己的不好,因此透過挑剔對方,避免進入關係,藉此保護自己
  • 不相信自己足夠強大,必須對一段感情很有確定感,才願意開始
→ 自我概念不穩定,轉而控制外在狀態,讓自己感到安全。
 


「自我概念」不穩定怎麼辦?

身處資訊爆炸的現代,個人發展變得更自由、多元,也花更多時間在探索「我是誰」,影響了自我信念的培養。
 
  • 面對外在世界,感覺有某種情緒被勾起時,不急著將錯歸咎於自己或他人
  • 試著覺察自己第一時間出現的想法,並試著理解自己哪裡被觸碰到了
→ 越有能力想清楚自己怎麼了,自我概念就越穩定。
 
 
 

00:14:41 身邊有人,為何有時還是感到孤單?

  • 對「幸福」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認為「幸福的人不會孤單」
  • 並非真的心理有問題,而是心理如同生理狀態會有起伏,時而需要調節
例:近期心情較低落、沒有活力,不代表就是生病了。

→ 人的每一刻都在變化,不同的心理狀態,能提供我們更多看事情的視角。
 
 
 

00:19:21 分手為何會感到「遺憾&可惜」?

把傘弄丟時的內心狀態:

  • 傘用得很順手 → 可惜
  • 不知在哪裡弄丟,無從自我檢討 → 遺憾
  • 如果曾經檢查過傘是否在身上,或許就不會弄丟 → 罪惡感
  • 如果丟的是一把爛傘,或是知道掉在哪裡,還比較能接受 → 不甘願
→ 發生缺乏穩定感、掌控感的狀況,特別容易讓人不舒服。
 


經歷不穩定、失控感,讓大腦啟動「想像力」

  • 能假設事情「如果…」、「要是…」,代表有能力「想像」跟現實不同的狀況,擁有較佳的心智能力
  • 想像得太過順暢,而忽略現實情況,可能會給予「沒做的選擇」過高的評價
例:認為分手很可惜,想像只要繼續努力,關係一定會變好。

→ 「遺憾&可惜」讓人痛苦的地方,在於我們總以為「沒選的那條路比較好」,甚至將「遺憾」視為一種美。
 
 
 

00:25:01 「人生真的無憾,該有多無聊」

  • 「遺憾&可惜」無法被解決,而生命必須前進,要學著接受「無法改變」的事實,收下過程中的體會
  • 時間能拉開心理距離,等你變更成熟之後,再回頭看當初的「遺憾&可惜」,或許就能找到原因
例:認為當初脾氣好一點、有錢一點,就不會跟初戀情人分手。但是過了幾十年後才意識到,那時彼此都還不夠成熟,不知道怎麼愛人,分手是無可避免的結局。

→ 當下做自己能做的努力,效果有限的話就先放下,讓「遺憾&可惜」成為幫助我們前行的動力。
 
 
 

00:28:37 為什麼會有「分手戒斷症」?

什麼是「戒斷」?

  • 習慣「強烈改變」,身心需要時間適應
例:過去透過抽菸紓壓,戒菸後不僅發胖,也得重新尋找抒發情緒的管道。
 


感情的「戒斷反應」

  • 失戀是強烈的「情感剝奪」,因為與伴侶依戀、連結的濃度瞬間下降,導致身體進入「緊急備戰狀態」
例:吃不下/吃很多、睡不著/睡太多、一直掉眼淚…
 
※ 分手後的急性反應期,通常會持續兩週。
 
 
 

00:34:10 如何順利度過分手後的痛苦?

1. 擁有足夠的社會安全網

例:有家人、朋友的陪伴,所以不會因為伴侶離開,就感覺被全世界拋棄。
 


2. 跟自己的關係良好

例:平時有其他興趣、愛好,就算原先約會的時間空下來了,也不會覺得生活頓失所依。
 


3. 不壓抑內在需要,給自己適度的彈性、包容

  • 允許自己為分手難過、遺憾,並相信情況會隨時間好轉
  • 關係的傷,要透過關係修復
  • 透過感情戒斷的過程,思考彼此過去的關係,藉機獲得體悟、成長
→ 放下對分手的執著,才有機會理解自己的不同狀態,或許就能迎來一個更好的自己。
 
 
 

00:38:50 關於愛的答案,都藏在原生家庭裡

每段感情都在相同的地方卡關,是否讓你越努力、越挫折呢?啟點全新線上課程《回家》,由【心理躲貓貓】主講人-玉婷心理師主領,以精神分析的專業,陪你進行深度自我覺察,看見原生家庭對親密關係帶來的影響,療癒成長路上受過的傷,真正學會愛與被愛~
 
《回家》將於7月22號準時開賣,邀請你至官網收聽第一講免費試聽,並把握早鳥優惠$2199,在課程上線後即刻加入學習的行列,找到屬於自己的人生解 答~
課程連結      https://www.koob.com.tw/online/tk20   

下載【啟點文化APP】體驗「每日金句」拉霸小遊戲,動動手指獲得更多紅利!
下載點:AndroidiOS

※ 已下載用戶請更新至最新版本。

相關影音

不可避免的「關係失落」,怎麼理解自己?QA特別篇|【心理敲敲門#232】

2024-07-20

矛盾對決~忍耐,會讓你「得到愛」嗎?|【心理敲敲門#185】

2023-08-12

同居,會讓感情變好嗎?|【心理敲敲門#226】

2024-06-08

學會「啟發式稱讚」,讓人願意跟你建立深度關係|【一天聽一點#1701】

2025-02-12
社群分享
加入最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