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你的「焦慮檔案」,幫你「放鬆」交朋友|認知行為治療6-6|【心理小學堂#37】
00:00:00 為什麼會害怕社交?
延伸收聽:【心理小學堂#36】社交焦慮的策略實例
1. 害怕負面評價
-
如果躲不掉攻擊,就學會包紮
-
一直期待完美,就會總是看到自己不完美的地方
2. 不斷注意自己
-
一直在自己的狀態裡講自己的事、對自己有不合理的期待
覺得幽默風趣才是好的,但其實自己不是這個性格。
3. 持續性逃避人群
-
做不到就逃開,不靠近就不會出事情
00:03:56 社交焦慮發作的三個階段
階段一:預期階段
被告知有會議時,幻想自己會失敗而被焦慮淹沒。
階段二:暴露階段
事情真正發生時的反應:
1. 腦中不斷出現負面想法
-
把壞的東西投射到他人身上
-
一直比較
例:別人好會講話,我一定做不到
-
找到很多「這裡不安全」的證據
2. 注意力窄化
-
只注意到自己的表現,無法連結他人的狀態
3. 自我批評
-
在腦中不停罵自己
4. 遮掩或減輕焦慮行為
例:搓手、摳指甲、避免眼神接觸…
5. 過度表現
-
因為焦慮而滔滔不絕,讓他人沒有機會插話
6. 迴避互動
例:躲起來
階段三:事後階段
事後不斷鑽牛角尖,問別人自己當時的表現,強化自己表現很差的線索。
接受自己能做到的部分,也接受自己不能做到的地方,不刻意、強迫,才是正常或平衡的狀態。
00:10:40 改善社交焦慮
建立社交焦慮檔案
1. 擬定焦慮階層
從最輕微(倒垃圾、與他人共乘電梯)到最嚴重(上台面對20人講話)
2. 覺察自己焦慮時思考的內容
過度評價自己、對他人很挑剔(覺得他人講悄悄話就是在講八卦)
3. 辨識焦慮時出現的行為
找到自己因應的策略(躲起來、吃藥、喝酒、說很多話、做別件事…)
4. 分析自己事後的反應
不斷挑剔自己、後悔、逃避…
※焦慮時,有個人可以陪伴你穿越,但又不會被你的焦慮淹沒,是很重要的
調整自己的負面信念
-
檢視自己在社交或人際間的信念、調整不合理的想法
初始標準:
一定要輕鬆自在完成簡報,讓大家印象深刻(高標準)。
↓
修改信念:
我可能會有點緊張,但後來會比較適應,大家不會太在意我的小動作或大舌頭,我可以順利把簡報講完。
一定要輕鬆自在完成簡報,讓大家印象深刻(高標準)。
↓
修改信念:
我可能會有點緊張,但後來會比較適應,大家不會太在意我的小動作或大舌頭,我可以順利把簡報講完。
建立新的事後經驗
-
釐清過去社交的受挫經驗
-
找到並放大自己表現不錯的證據
再度面對社交
-
帶著新想法重新經驗社交
-
將焦點放在他人
-
尋找好的訊號,而不是聚焦在自己不好的地方
秘訣:錄音、錄影
-
看見真正的自己
-
不再活在幻想當中
00:20:58 認知治療優缺點
Ellis vs Beck
Ellis:單刀直入、直接面質個案、指出邏輯錯誤之處
Beck:SOP式、邀請個案對自己做檢視
Beck:SOP式、邀請個案對自己做檢視
-
沒有好壞對錯,每個人會需要不同的策略和角度,找尋適合的方式
優點
-
治療時間相對較短
-
行為矯正結合改變認知,能讓習慣長久持續下去
-
鼓勵自我幫助,系統性地自我修正不合理信念
喜歡認知治療的人,通常心理強度較高,可以接受信念被調整和駁斥。
-
適合階段性處理恐慌症、焦慮症
缺點
-
太技術導向、沒有人味
-
忽略潛意識效果,治標不治本
-
治療師太咄咄逼人
00:30:01 下集預告、工商時間
下集預告:現實治療
線上課程【好好在一起】給你更進一步的學習~
先看見自己怎麼了,能跟自己好好在一起,才能和他人好好在一起❤
先看見自己怎麼了,能跟自己好好在一起,才能和他人好好在一起❤
優惠價 $2217 即將在10月31日晚上12點截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