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讓你「好憂鬱」,如何用「覺察」幫助自己?|認知行為治療6-4|【心理小學堂#35】

 
 

00:00:53 貝克的認知治療(CT)

負面認知三元論:如果對世界、自己和未來充滿負面想法,很可能有憂鬱的傾向。(自我批評、悲觀主義和絕望感)。
 
對自己充滿負面想法:不停地自我批評
對世界充滿負面想法:悲觀的想法
對未來充滿負面想法:絕望、沒有希望的
 
貝克專門處理憂鬱、焦慮、恐慌,發展出一套治療的認知方法,並開課做很完整的訓練。
 
 

憂鬱或躁鬱的人,常見8種「自動化想法」認知扭曲:

(自動化想法:看到或體驗到一件事情時,會出現一連串無法控制的想法。)
 

1. 災難化:會去想最可怕的結果,讓自己越來越焦慮

例:心臟漏跳一拍,就會覺得自己得了心臟病。
 
例:朋友一時沒打招呼,就覺得對方不喜歡自己了、要被大家排擠了。
 

2. 妄下結論,或是武斷推論:沒有充分的證據時,就隨便下結論

例:覺得自己只要上台,就一定會當機、胡言亂語。
 

3. 選擇性摘要:只專注在某些被威脅(做不好)的訊息,忽略其他安全訊息

例:演講時,有人舉手問了問題,就會覺得是因為自己講太爛,對方才會聽不懂。
 

4. 過度類化:把某個失敗經驗,套用在另一個沒有關聯的情境上

例:客服人員被一個媽媽客訴過,之後都會覺得「媽媽」是難搞的人。
 

5. 誇大、貶低:過度強調或貶低事情的重要性

例:說錯一句話,就覺得老闆會炒你魷魚。
 
例:殺人、打人,都覺得不道歉也沒關係(過度貶低)
 

6.  個人化:自責、覺得所有的事情都跟自己有關

例:個案來談幾次就沒來,就會怪自己是因為「我沒做好」。
 

7. 標籤化或錯誤標籤:拿某個限制來全面否定自己

例:我是女生,所以我不會開車、不懂3C。
 

8. 極端化思考:思考事情時,只能二選一

例:如果你不答應我,你就是討厭我。
 
例:如果我沒有考上,我就是失敗了。
 
 
 

00:12:34 不自覺跑出「自動化想法」怎麼辦?

覺察、發現然後深呼吸,並問自己:「這是真的嗎?有沒有其他可能性?」
 

調整的前提

  • 覺察和暫停 — 辨識並知道自己是怎麼想的,冷靜下來、讓想法大一點
  • 哈克:「情緒是真的,但邏輯是錯的。」
  • 感覺太多的時候會癱瘓思考
  • 允許自己的邏輯可能是錯的,有值得調整的空間
 
 
 

00:16:46 為什麼現代人容易焦慮?

恐懼 vs 焦慮

恐懼:具體的人事物引起你的害怕(如:怕蛇、怕高),可以很明確指出的東西,當這個東西消失,恐懼就消失了。
焦慮:在不特定、不對的時機和情況下,沒辦法好好控制自己、會癱瘓你的想法和行為,
 
  • 通常是對「未來」害怕,蔓延到整個生活和工作,而背後都有一個恐懼
 


覺察自己有沒有在焦慮

  • 身體:心跳加快、呼吸加快、頭暈、胃痛、發抖、發麻、口乾舌燥、肌肉緊繃、過度換氣、胸悶⋯⋯
  • 認知:害怕失去控制、害怕失去控制、害怕有人會受傷死亡,或怕別人的批評、注意力無法集中、沒辦法思考、開始忘東忘西、⋯⋯
  • 情緒:緊張、害怕、急躁、不耐煩、挫折⋯⋯
  • 行為:逃避、離開、踱步、摳手、激動、聲音變高變粗、說話困難、僵住⋯⋯
 
 
 

00:24:44 如何面對焦慮?

  • 如果已經影響到工作和生活,且出現的頻率有點高,發現自己一直躲開、逃避,就要尋求協助
合理、正常的焦慮:貝克的女兒第一次開車時很焦慮,可是隨著技術越來越好,就不會擔心車禍。(能力提高、焦慮下降)
 
  • 高估危險+低估自己的能力=高度焦慮和挫折
把別人或事情想得太嚴重、把自己想得太小,就會無法處理眼前的狀況。
 
 


面對焦慮時「不好的」策略

  • 逃避、尋求安全感(轉移注意力)
  • 為最糟糕做準備(會讓焦慮蔓延)
 
 

逃避

  • 會阻礙焦慮自然消退
  • 逃開可以讓你不要思考,卻會阻礙你辨識、調整自己錯誤的想法
  • 為了逃開某個人、某件事,你會慢慢失去自由,並付出很高的代價,如:失去生命力,活得沒有滋味
路易斯沒辦法過橋、看到橋就閃,久而久之,他只能待在自己住的小社區、無法離開家太遠。
 
那個你害怕的東西,反而會控制你的生命。
 
 
 

00:32:40 下集預告、工商服務

下集預告:面對焦慮時,尋求安全感、為最糟糕做準備?
※ 這些面對焦慮的方法並非不能用,而是不能太依賴這個因應的方法
 

認知的前提,是跟自己連上線,確認你是怎麼看待、評論自己,線上課程《好好在一起》,會陪伴你釐清「自我」,先跟自己和平相處,才有可能跟其他人有健康的互動。
 
優惠價 $2217 即將在10月31日晚上12點截止~
 

相關影音

感覺「挫折」怎麼辦?你需要回看「你的信念」|認知行為治療6-2|【心理小學堂#33】

2022-09-30

為什麼「逃避」不可恥,只是「更焦慮」|認知行為治療6-5|【心理小學堂#36】

2022-10-21

你現在的痛苦,可能被「非理性」卡住了|認知行為治療6-3|【心理小學堂#34】

2022-10-07

你怎麼想,為何決定「你怎麼活」?|認知行為治療6-1|【心理小學堂#32】

2022-09-23
社群分享
加入最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