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老闆罵了很在意,怎麼調適自己?|【你好,世代#43】
來賓:嘉玲
00:01:05 怎麼分辨是「被提醒」,還是「被罵」?
網友A畢業後剛到公司上班,結果某天接連弄錯文件順序、電腦設定跑掉、開會較少發言,被老闆私下找去說:「怎麼這麼簡單的事情都做不好?」、「你這種個性要再改一改!」,讓A戒慎恐懼,也懷疑起自己的抗壓性。
知道對方是在提醒、關心自己,卻感覺被罵?
-
「提醒」還是「被罵」,取決於你的內在如何詮釋
例:當別人回饋你「有地方需要修正」,你覺得「被罵」,可能因為你打從心底不覺得自己好,容易因為別人的話受傷。
→ 我們無法控制別人,但能試著消化自己的感受。
解讀「被罵」的社會脈絡
過去
-
有較明確的「階層」、「角色」概念
例:傳承制、師徒制的工作仰賴「經驗傳承」,後輩會對前輩抱持一定的敬意,習慣在「被罵」中學習。
例:老闆看到基層員工有需要調整的地方,會請主管與他談談,不會親自出面。
現在
-
受到網路影響,打破部分社會階層框架,角色定位變模糊
例:可以直接傳Line跟老闆聯繫,不一定要透過祕書。
-
人與人的階層概念變弱,容易忽略角色背後的責任、使命,以及互動時的背景、脈絡,過度放大自身不愉快的感受
例:請教練教自己網球,儘管你在被指正錯誤、被磨練時,會有些不開心,但那是教練的責任,也是不負你期待、信任的做法。
00:11:08 如何好好消化對方的回饋?
從外而內
1. 換位思考到對方立場
例:面對員工連續犯錯,老闆如果要讓團隊有效率的運作,勢必得即時指正。
2. 回到事情、關係的脈絡理解
當你沒有做得特別不好,卻被老闆罵,可以思考:老闆今天反應特別大,還是平常就這樣?老闆對所有人都這樣,還是只針對你?老闆是私下跟你談,還是公開說?
老闆今天特別容易生氣,或許是他進公司前,發生不順心的事,所以情緒控制不好。
老闆和你「私下談」,可能是希望你能更好,「公開說」可能是想藉機提醒所有人。
從內而外
-
看見「怕被罵」的核心,是真的害怕這件事,還是害怕這件事帶來的後果?
網友A真正的害怕不在於「被老闆罵」,而是擔心自己因此被開除,或是被團隊排斥、拒絕(對後果的擔憂)。
※ 如果擔心被罵後會被開除,要把重點放在如何提升工作能力、把工作做好,而非只想著如何讓自己「感受好」。
揉捏出好關係
-
好關係需要經過磨合,才不會一遇到較大的事情,關係就隨之崩解
例:雖然因自身狀態不佳而遷怒對方,但對方記得你過去的好,所以願意相信你的不好只是暫時的。
-
磨合過程中,會不斷修正對彼此的理解、態度,在關係的不同階段,形成不同的相處模式
00:20:15 認出情緒,讓你對自己更有掌控感
情緒是生理直覺,與過去經驗有關
例:過去在家裡被罵之後,會得到不好的結果,所以在職場上也怕被罵。
→ 當情緒被相似的情境引發後,要有能力消化它,並重新判斷,以合適的方式理解當下的狀況。
想消化情緒,要有「心智化」能力
換位思考~想到對別人的影響
犯錯會出現不舒服的感覺,是因為知道自己的行為,可能造成別人的傷害。
獨立思考~認清楚情緒背後隱含的意義
恐懼:害怕犯錯會為自己帶來不好的後果(如:被辭退)。
羞恥感:從根本覺得自己是個糟糕的人、沒有存在的價值。
罪惡感:明白自己的錯誤會對別人造成麻煩,而感到抱歉。
→ 有不舒服的感覺時,不要急著關掉自己的情緒,或是去做別件事情轉移注意力,可以嘗試思考自己的感覺到底如何?
為何需要認出情緒?
-
點出精確的情緒,能幫助自己恢復理智,依照不同的情緒做相應的處理(調節)
恐懼:需要與現實做檢核(「被開除」是高機率會發生的事,或是自己的想像?)。
羞恥感:需要調整對自己的看法,否則不管是誰給你回饋,你都容易感覺被看不起。
罪惡感:提醒我們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只要願意道歉、修正行為,就能讓關係變得更好。
-
對自己更有掌控感,也才能好好表達自己怎麼了,讓別人知道如何用你喜歡的方式對待你
-
能夠認得出自己的情緒,當別人有情緒時,你也會比較清楚他發生什麼事、知道怎麼幫他
00:31:07 幸福人生入場券~接納&理解情緒的樣貌
嘉玲老師的全新線上課程《幸福人生的情緒課》,以生活情境入門,介紹常見的30種情緒,讓你面對情緒的時候,不再手足無措,能夠從容應對~
課程將於4月15號凌晨正式上線,邀請你現在到官網或下載啟點文化app,免費試聽《幸福人生的情緒課》第一講,並於課程上線後,立刻加入學習的行列,學會與情緒共處,成為安定又自在的人!
下載【啟點文化】app,完整收聽節目&回答app內的小測驗,正確即可獲得紅利點數~
Android下載點:https://reurl.cc/0ZGrWY
iOS下載點:https://reurl.cc/1GE5OQ
※ 已下載用戶請更新至最新版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