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家人之間」,很容易有情緒?|【心理敲敲門#138】

00:00:00 情緒阻礙讓相處變辛苦?

心理小學堂#25(完形治療5-4):五種情緒卡住的自我診斷
 
 

五種情緒阻礙

內攝:把別人給你的信念吸取進來

例:爸媽叫小孩要聽話,小孩就接受了。
 

投射:把自己不喜歡的東西丟出去

例:每次都覺得家人很煩、聽不懂,可能是因為自己沒有好好說,或是你把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丟出去、希望對方做到。
 

迴射:把想對別人做的事情,或把想對待別人的方式,拿回來自己做,迴射通常前面會先有內攝

例:想對爸媽生氣,但又覺得不該對爸媽生氣,只好回頭氣自己。(內攝:先相信「小孩不能對爸媽生氣」)
 

解離:打岔、離開現在的狀態

融合:關係中沒有分你和我

例:媽媽覺得無論如何都要和小孩綁在一起。
 


分析怡璇的情緒阻礙

怡璇的媽媽總是說自己記性不好,有次怡璇下班回家,媽媽要她馬上出門買醬油,不然沒辦法滷肉。

怡璇:「買醬油?你為什麼不早點講,我下班很累了欸。」
媽媽:「我也有上班啊,回家還要煮飯給你吃,只是叫你買醬油,兇什麼兇?」
怡璇:「我不是跟你說過,出門買東西要寫紙條,你為什麼不寫?」
媽媽:「我忘就忘了,你快去買。」
怡璇:「你每次都說你忘了,到底什麼時候才能記住?」
媽媽:「算了算了,我去買!」

通常怡璇的媽媽說「算了算了,我自己去買」,怡璇就會回答:「不用,我去。」然後很挫折地去買,但回家後還是不開心。
 

內攝

  • 媽媽要怡璇買東西時,她已經回家了,所以情緒會不好,這個情緒是來自內心「媽媽要你做事,你就該做」的信念
  • 如果怡璇沒有「媽媽要你做事,你就該做」的信念,她就不會接「你怎麼不早點講」而是表明「我回家了,沒有計畫再出門」
  • 背後有怡璇對媽媽的體貼、同理,也有父母提出要求無法抗拒的信念


投射

  • 怡璇會希望有「有條理、功能強大、記憶力好」的媽媽,所以一直不接受媽媽的限制和現狀
  • 「買東西要寫紙條」是怡璇自己的做法和習慣,當媽媽做不到,怡璇會失望、挫折


解離

  • 媽媽說「忘了就忘了,快去買」用打岔的方法、不想接這顆球,於是怡璇的內攝+迴射發作:那滷肉怎麼辦?
  • 撇開對錯,如果怡璇真的希望這件事情不會再發生,當下就不能接媽媽的球,而媽媽真心需要醬油,才會發現這是自己沒做好


迴射

  • 怡璇最後還是去買醬油了,因為覺得自己不該對媽媽生氣,於是對自己生氣。回家後,怡璇還是不高興,這個情緒蔓延出去,媽媽知道她在生氣,所以不理她,隔天怡璇氣就消了,然後事情就會循環再發生
 
 
  1. 如果你接受對方就是這樣,也有一顆體貼對方的心,就會接受他的限制
  2. 如果不能接受對方的限制,又希望他活出希望的樣子,反而會讓自己很辛苦
 
 
 

00:11:23 看見回應裡的愛

最近一次怡璇下班回家,媽媽正在煮飯。

媽媽:「啊!你沒有看到我的簡訊齁?」
怡璇:「什麼簡訊?」
媽媽:「你幫我去巷口買一瓶牛奶,我要打果汁。」
 

怡璇的心法

先停下來,回應自己內在的預設,看見對方動作裡的愛,然後把目光停留在愛裡。
  • 怡璇心裡的預設:媽媽常常很隨興,想到什麼就會要我去做
  • 媽媽動作裡的愛:因為天氣熱,媽媽想打果汁給她喝
 
  1. 怡璇接受了媽媽的現況,但不會讓自己因為原本的信念糾結
  2. 放下自己對媽媽的想像,好好和媽媽在一起
 
 

00:15:03 「負表述」引起的摩擦

父母:「這麼瘦,你是不是都沒吃飯?」
子女:「我哪有不吃飯,我吃很多,你都沒在看。」
父母:「那你都不長肉,這樣很沒福氣。」
子女:「什麼沒福氣,我才剛剛升職!你不要每次見我就詛咒我,你是在找我麻煩啊?」
父母:「誰要找你麻煩,你從小就沒大沒小,是我小時候把你寵壞了!」
 


為什麼負表述容易引起不舒服?

  • 「你為什麼不…」表示對方直接決定你不要,但他越說不要,你為了保護自己,就越想要
  • 大腦聽不懂「不要」:你越說我糟,我就糟給你看
  • 負表述常把想說的話包在裡面,卻不直說,而大腦容易有白熊效應
白熊效應:說「不要想到白熊」,你就越容易想到白熊。
 
小朋友晚歸,「你為什麼又這麼晚歸?」→「我希望你早一點回家。」
 
  • 被預設的人,會覺得自己被貼標籤、被誤解,而感到不舒服
  • 貼別人標籤的人,當你這麼說的時候,表示你對他的看見就只有這樣,因此看不到他其他的可能
 


用「正表述」好好說話

父母:「你有好好吃飯嗎?」
子女:「有,我每一餐都吃三碗飯!」
父母:「那怎麼還這麼瘦?」
子女:「可能最近升遷比較忙,沒事,我收到爸媽的關心了。」
父母:「我知道你從小就很獨立,不過忙起來會太投入、容易忘了照顧自己,確定你有好好照顧自己,我就安心了。」
 
  • 開啟這個對話,是為了表達關心,而我們有時會忘了,開啟這段對話的真正原因
  • 如果父母或伴侶願意調整自己,換個語言、使用「正表述」,要很感恩,並從他們的行動裡找愛
 
 
 

00:22:50 工商服務~啟點線上學苑

啟點文化【線上課程】:https://www.koob.com.tw/online
 

※預祝中秋連假愉快,下週《心理敲敲門》停更一週~
 

相關影音

為什麼「家人之間」,很容易有情緒?|【心理敲敲門#138】

2022-09-03

矛盾對決~單戀,到底要不要告白?|【心理敲敲門#169】

2023-04-22

感情裡「付出&犧牲」邊界線,該劃在哪?|【心理敲敲門#257】

2025-01-11

你對家人容易「爆炸」嗎?2件事讓你跟家人好好相處|【心理敲敲門#149】

2022-11-26
社群分享
加入最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