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參透「早知道」,活出「更喜歡」的自己?|【凱璇而歸#62】
00:01:26 一定要原諒父母的傷害嗎?
何謂「回家和解」?
-
回顧人生來時路,瞭解原生家庭對自己帶來的影響
-
理解傷害是怎麼發生的,幫助自己有意識地轉換、收回力量,成為自己生命的「指導者」與「養育者」
→ 「回家和解」並非迫使你原諒傷害,而是讓你更深刻的相信「我是個大人」,著眼於如何將「此時此刻」活得更好。
00:03:47 找回內在力量,你需要成為自己的「父母」
凱宇:「亂,是我對媽媽的反抗!」
凱宇小時候很討厭媽媽幫他整理書桌,這讓他感覺被控制、很煩躁。後來大學離家,凱宇受到「反抗心理」影響,下意識不整理環境,所以房間總是非常凌亂。然而父母離世後,不再需要與媽媽對抗的凱宇,反而自然把家裡維持得很整潔、舒適。
回家,看見自己有「選擇的權利」
-
成長留下來的傷,容易讓我們養成某種「不得不」的習慣,經常活在「糾結」與「內耗」中
-
唯有爬梳生命脈絡,覺察自己的習慣從何而來,才有機會將其重整、融合成為成自己的一部分
→ 有時我們在對抗的不是「此刻」的狀態,而是成長過程中曾被對待的情況,卻忘記自己早已是個大人,能收回力量、為自己負責。
00:13:00 如何脫離「控制」,成為「情緒平穩」的大人?
當凱宇能以新的角度看待媽媽的控制,也比較能平和地面對「不請自來的幫忙」,不會太快認定對方想控制自己:
-
根據對方的立場與出發點,判斷其建議的合理性、可行性
-
以溫和且堅定的方式,向想插手自己事情的人表達拒絕
為何會對事情「反應過度」?
-
出現過度負向的情緒,通常是對一件事抱有偏見、預設立場的警訊
→ 面對讓自己感到辛苦、糾結的事情,要有意識地覺察背後的原因,才不會無意間把自己受過的傷,加諸到別人身上。
00:18:19 不想「跟父母一樣」,如何長出自己的獨特?
凱宇從小看著爸爸,明明內心有很多需要,卻從不說出口,甚至把壓力、情緒發洩在他身上。凱宇長大後才明白,爸爸年輕時就離家從軍,為了生存只能隱藏真實的自我,才會變得「不知道」怎麼表達需求與愛。不過爸爸透過自學中醫,幫助了許多人、獲得他人的尊敬,滿足了被肯定的需求。
理解父親的生命歷程,為凱宇帶來的啟示:
- 無論是管教還是疼愛,給愛的方式也要有限度
- 小心不要養成對人說教、指手劃腳的習慣
- 當內在需求無法妥善表達,可能會以扭曲的方式被包裝,對自己與身邊的人帶來傷害
- 覺察並坦承自己的需要,能讓別人有機會更靠近你
→ 我們會繼承父母親的「特色」,也能在適度轉化下,成為自己獨特的優點。
00:24:43 如何處理原生家庭的傷,成為真正成熟的人?
讓傷「到此為止」
-
糾結於父母過往的行為,表示內在還處在孩子的狀態(認為爸媽要為你生命中的一切負責任)、缺乏安全感
-
無須認同父母對待你的方式,但試著理解他們當年的限制、難處,能幫助你把力量收回來
-
對內在狀態缺乏覺察,很可能將父母未修完的功課,代代相傳下去,或是被「從傷裡長出來的能力」自我束縛
→ 真正的「成熟」,是能有意識地為自己負責,把父母的課題還給他們,將一路得來的能力,轉換成對自己的祝福。
活出父母留給自己的美好(正向遺產)
母親對整潔的焦慮,體現她內心的不安全感,但是當凱宇一直試著與她較勁,也讓自己活在不安全感中。後來凱宇不再對抗,並試著理解母親的限制,不只讓內在變得安定,外在也活出了母親美好的一面(整潔)。
在戰爭時代下成長的父親,雖然活得壓抑,但對事情有自己的堅持。透過理解父親的限制,凱宇成為能坦然說出需求,並對想做的事有所堅持的人。
00:32:27 探索原生家庭,跟自己和解~《回家》
你知道如何透過自我探索,越活越有力量嗎?由李玉婷心理師帶領的全新線上課程《回家》,將以原生家庭作為入口,陪你療癒成長的傷,找到與家最舒適的距離,解開那些過不去的心結、與自己和解~
《回家》將於7月22號準時上線,邀請你即刻至官網免費收聽第一講,並且在課程正式上線後,把握$2199超早鳥優惠,加入學習的行列~你將在一個個觸動人心的故事裡,找回屬於自己的力量!
【線上課程】《回家》~深度自我療癒,學會愛與被愛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www.koob.com.tw/online/tk20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www.koob.com.tw/online/tk20
※ 已下載用戶請更新至最新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