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超級好閨蜜」讓人爆氣?對朋友抓狂的深層心理解析|【心理敲敲門#290】
曾經最好的朋友,成了現在最看不順眼的人! [00:00:45]
恩雅參加完線上課程《深度自我覺察》後,內心有許多疑問想請教嘉玲老師:
我們在年齡與個性上相仿,都是天蠍座,直爽大方、喜歡與人交流,也都有二個小孩。加上我倆先後離開婚姻,恢復單身後很自然地就玩在一起,成為無話不談的好朋友。
20年裡,我倆一同度過很多辛苦的關卡,感情好到曾約定60歳後,若二人都無對象,就到台東一起養老、互相照顧。
過去我們不是沒鬧意見過,只是我倆都知道彼此忙碌,相聚時間本不多,互相遷就一下算了。但最近我對她的某些言行和舉止愈來愈受不了,甚至到了一秒暴怒的程度。
我很重視她,只是希望她能反思一些已經造成別人困擾的事。像是與新朋友第一次碰面,她就問一些涉及隱私的問題。或者來我家做客時,明明與我現任先生並不熟悉,但先生請她去餐廳吃飯時,她竟然在飯桌上直接說「我有吃過比這家更好吃、CP值更高的」。我提醒她一些該注意的社交禮儀,但她完全不買單,一味地認為我就是喜歡挑剔她。
這讓我聽了一秒暴怒,我說:「你吃人家的、用人家的,也睡在人家家裡了,人家每月還給你二萬元的零用錢。這已經長達二年多,你還沒搞清楚你們是什麼關係?那你幹嘛拿人家的錢,你把人家當『盤子』嗎?!」甚至生氣地駡她:「做人不能這麼過份!你不能因為你是女人,就占盡人家便宜。儘管你男友是心甘情願的,加上我和你男友也不熟,不是在幫他講話。換成任何一個男人當你男友,我都覺得不可以,做人不能如此。」
她會看著我老半天,然後口氣淡定地說:「為何你只敢對我說教?為何你只敢對我大聲?你敢對你現任老公和你兒女那麼大聲嗎?」然後悻悻然地說:「現在你有老公了,日子過得也很幸福。而且我心知肚明,你老公也看我不爽,我不會再去你家自討沒趣。我該退場了,我們就各自安好吧!」
可是我不懂的是,雖然我跟其他家人偶爾也會爭吵,通常也可以尊重他們的言行,為何卻極度看不慣A我行我素的表現呢?
恩雅想問嘉玲老師:
-
我到底投射了什麼?心中有什麼陰影與情結?
-
真的是因為A太我行我素,我才會忍受不了,還是我太嚴格了?
-
日後該如何跟A相處?如果又看不慣她的行為,我該如何自處?
跟朋友價值觀衝突,該怎麼理解彼此? [00:05:38]
彼此價值觀有衝突,關係不一定會變差,而是跟有沒有踩到你的底線有關:
沒踩到底線,不會影響關係
踩到底線,會影響關係
→ 事實上,是B無法接受父母跟自己的金錢價值觀不同。不然父母可以碎念他們的,但B依然用自己的方式過生活,這之間並沒有衝突。
在「價值觀衝突」的背後到底藏著什麼,讓恩雅反應這麼大?
↓ 底層邏輯
在人際互動間,帶有「公平互惠」的信念
-
恩雅認為人與人相處,就必須建立在「不會造成對方的負擔」或「佔對方便宜」的前提上
-
她可能甚至不准自己帶有這些念頭。如果一感覺到自己讓別人付出太多就會感到不安,並想盡辦法還回去
-
對自己要求久了,往往會想受到大家的認同,也會期待身邊的人如此自我要求,所以發現對方沒這麼做的時候,便會看他很不順眼
-
恩雅是否有被佔便宜的經驗,對此感到很不舒服,所以才更不允許自己這麼做?
-
恩雅過去是否曾造成別人的負擔,所以不想再帶給更多人困擾?
對別人的要求,其實是你投射出去的恐懼 [00:12:03]
投射是什麼?
我們投射了什麼到對方身上?
父母投射給B~受苦
所以當他們嘴上說要B省錢、是為了他好時,心底其實也可能藏著連自己都沒意識到的恐懼:「如果你把錢都花光了,將來我們需要你幫忙時,就沒辦法依靠你了。」
→ 父母害怕B「吃苦」,其實是看不過去他「花錢對自己好」。畢竟他們在心裡將「享樂」隔絕開來,卻看著B做著他們很難允許自己去做的事情,便會感到渾身不對勁。
被父母指責「亂花錢,未來會受苦」,B為何如此生氣?
-
氣他們阻止自己享樂
-
覺得父母不相信自己有能力把自己照顧好,喚起從小不被信任與認同的不適感
恩雅投射給朋友~不能佔便宜
認出投射,不代表你要接受對方的一切! [00:17:53]
→ 雖然我們要認回自己的投射,並明白不能以此要求他人,但不代表自己只能單方面忍耐,接受對方全部的樣子。
把投射收回來,是為了對自己溫柔、給自己自由
-
其實「是否佔便宜」,跟對方的感受也有很大的關係。說不定對方其實很想有機會對你好,也很享受被你依賴,甚至覺得你每次都沒找他幫忙,反而讓彼此顯得很疏遠
-
如果恩雅沒有覺察到自己的投射,以及對自己下意識的要求,就會在各方面都這樣限制自己,到頭來最辛苦的反而是自己,而不是閨蜜A
恩雅收回投射的好處是什麼?
-
當她明白自己之所以那麼在乎「不能佔別人便宜」,是因為經歷過某些生命歷程,情緒就會變得更穩定
-
不必把這份在乎拿掉,而是可以比較心平氣和地跟閨蜜A溝通。像是表達「當對方做了某件事的時候,其實自己覺得很不舒服」,對方才不會感覺話中充滿控制與指控,反而比較能出於理解與體諒,願意做出調整
收回投射後,對方依然故我怎麼辦? [00:23:04]
1. 懂了自己怎麼了,對別人的要求自然也放寬了
2. 懂了自己怎麼了,但還是保有自己一定程度的堅持
認出自己的投射,是為了分清楚自己在意的部分,哪些是源於自身、哪些屬於對方,不代表就要放棄標準、對他人的行為全然包容,或不允許自己生氣。每個人仍可以有自己的底線,透過表達感受,也能更清楚自己在乎的是什麼。
恩雅可以思考看看:
-
跟閨蜜A之間有沒有美好的部分,是仍想要繼續維持的?
-
會不會閨蜜A大部分的地方都很好,就只有「我行我素」這點讓自己比較過不去?這部分價值觀的落差,能否靠其他部分平衡掉?
許多時候無法好好溝通,是因為彼此都帶著太多投射,又搞不清楚自己投了什麼出去,所以讓情緒走在前面,對方便難以理解你的真心、同理背後可能帶有的傷。
擁有真正的歸屬感~線上課程《深度自我覺察》 [00:30:00]
有時我們以為自己的付出是「為對方好」,但其實可能只是把自己的需要投射到對方身上,無形中變成一種控制。真正的親密,不是建立在彼此討好,而是能分清楚「哪些是我的、哪些要還給對方」。當你能收回投射,才有機會在友情、親情、愛情裡,體驗到安心而自由的歸屬感!
--------------------
下載【啟點文化APP】參與投票箱活動,讓我們有機會為你提供更棒的服務與節目~
相關影音
「全球朋友圈」時代,如何跟「不一樣」的人相處,建立好關係?|【心理敲敲門#294】
你有出國遊學或留學的經歷嗎?2025年初,嘉玲曾到澳洲短期遊學過,雖然只有待上幾週時間,仍感受到不少文化差異。本集就一起來聽她的遊學趣聞吧~ 在「全球朋友圈」的時代,跨文化互動已成為日常。我們該如何面對差異,並在不一樣的價值觀裡找到相處之道?嘉玲在澳洲遊學時,觀察到東方學生往往謹慎害羞,非東方學生則敢於表達,犯錯也不內耗;同時,她也看見不同文化下對界限、權利、與人情的解讀落差。從課堂上的「回答問題」、學生爭取「換老師」,到生活中「食物分享」與「跨年狂歡」,她意識到文化並非可以隨意拆解,而是必須整體去理解與接納。這集節目帶你思考:在差異中如何看見價值,並學會用更健康的態度處理衝突,建立真正禁得起考驗的關係。
為什麼你不該花太多時間,去挑選ETF?投資新手最常見的焦慮|【錢世好朋友#24】
投資不是比誰眼光準,而是比誰「存得久」。ETF 新手常會陷入「到底該選哪一檔」的難題,如果你也有這樣的困擾,本集節目會幫你把焦慮轉化為行動! 在《錢世好朋友#24》中,Yellow 老師回應投資小白學員的提問。Rong 25 歲,沒有投資經驗,過去因家庭教育認為投資危險,曾買過變額年金保單,現在想透過 ETF 存股,規劃買房基金與退休金。Rong 苦惱該挑選哪一檔 ETF:是台股大盤的 0050、006208,還是透過台灣券商投資 00646,甚至開美國券商投資 VOO、或選全球分散的 VT? Yellow 指出,新手的焦慮來自「選股思維」,誤以為要挑到「最厲害的 ETF」才會賺。但 ETF 存股的核心不是挑選,而是「策略思維」:設定目標金額、投資年限,並持續投入。老師分析,0050 與 006208 在費用率上差異不大,重點是「現在能控的事」;而 VOO 與 00646 的差別則在於匯兌成本與手續費,資金有限的新手,建議先從國內 ETF 開始。至於 VT,雖能分散風險,但報酬率會低於單純美股大盤。最後,老師提醒,與其反覆比較,不如用具體的 Excel 規劃,先買下第一股,焦慮就會自然下降。
你把最好的給他,為何他卻在愛裡弄痛了你?揭開「投射性認同」的關係劇本|【心理敲敲門#286】
她拚命付出,只怕自己不夠好會被拋棄;他努力保持距離,深怕被情緒勒索——為何渴望愛與被愛,卻在關係裡越走越遠?原來一切跟投射性認同有關 投射性認同如何悄悄摧毀一段看似親密的關係?《心理敲敲門》第286集,以阿美與阿文的創業婚姻故事為例,揭示雙方如何將內在的傷與需求不自覺投射在彼此身上,從愛的開始到漸行漸遠,不只是誰付出比較多、誰忽略了誰,而是雙方都在潛意識中誘導對方演出熟悉的情感角色。本集深入剖析「投射 → 誘導 → 自驗預言」的三部曲,並延伸解析阿尼瑪情結、親密恐懼、控制與逃避的互動循環,引導聽眾以更成熟的方式認出關係中無意識的運作,停止傷害、重寫劇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