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超級好閨蜜」讓人爆氣?對朋友抓狂的深層心理解析|【心理敲敲門#290】

曾經最好的朋友,成了現在最看不順眼的人! [00:00:45]

恩雅參加完線上課程《深度自我覺察》後,內心有許多疑問想請教嘉玲老師:

老師好,我有一個相交近20年的閨蜜A,她是我在第一段婚姻期間的鄰居。

我們在年齡與個性上相仿,都是天蠍座,直爽大方、喜歡與人交流,也都有二個小孩。加上我倆先後離開婚姻,恢復單身後很自然地就玩在一起,成為無話不談的好朋友。

20年裡,我倆一同度過很多辛苦的關卡,感情好到曾約定60歳後,若二人都無對象,就到台東一起養老、互相照顧。
 
我真的很感恩她,在我需要搬家、經濟有困難時,陪我上山下海,還經常幫我補充身體和精神上的營養。

過去我們不是沒鬧意見過,只是我倆都知道彼此忙碌,相聚時間本不多,互相遷就一下算了。但最近我對她的某些言行和舉止愈來愈受不了,甚至到了一秒暴怒的程度。

我很重視她,只是希望她能反思一些已經造成別人困擾的事。像是與新朋友第一次碰面,她就問一些涉及隱私的問題。或者來我家做客時,明明與我現任先生並不熟悉,但先生請她去餐廳吃飯時,她竟然在飯桌上直接說「我有吃過比這家更好吃、CP值更高的」。我提醒她一些該注意的社交禮儀,但她完全不買單,一味地認為我就是喜歡挑剔她。
 
我最近一次暴怒,是A跟我聊起回鄉的事。我發現A那位已經交往同居二年的男友,每次都會陪她一起回台中,可是都是A獨自去拜訪親戚們。我好奇她為何不帶男友一起去,她卻回說:「我們還沒到要見長輩的關係,我也還沒很確定跟他的關係是什麼?」

這讓我聽了一秒暴怒,我說:「你吃人家的、用人家的,也睡在人家家裡了,人家每月還給你二萬元的零用錢。這已經長達二年多,你還沒搞清楚你們是什麼關係?那你幹嘛拿人家的錢,你把人家當『盤子』嗎?!」甚至生氣地駡她:「做人不能這麼過份!你不能因為你是女人,就占盡人家便宜。儘管你男友是心甘情願的,加上我和你男友也不熟,不是在幫他講話。換成任何一個男人當你男友,我都覺得不可以,做人不能如此。」
 
這讓A覺得很莫名其妙,她男友都沒抗議了,我到底在生氣什麼?每當我看到她那不以為意,一副「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的表情,我就會忍不住怒火中燒、開口駡她。

她會看著我老半天,然後口氣淡定地說:「為何你只敢對我說教?為何你只敢對我大聲?你敢對你現任老公和你兒女那麼大聲嗎?」然後悻悻然地說:「現在你有老公了,日子過得也很幸福。而且我心知肚明,你老公也看我不爽,我不會再去你家自討沒趣。我該退場了,我們就各自安好吧!」
 
A在我生命最困頓、辛苦的那段日子,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她真的對我很重要,我甚至想把她的名字寫入我的身故保險受益人名單中。

可是我不懂的是,雖然我跟其他家人偶爾也會爭吵,通常也可以尊重他們的言行,為何卻極度看不慣A我行我素的表現呢?
 
 

恩雅想問嘉玲老師:

  • 我到底投射了什麼?心中有什麼陰影與情結?
  • 真的是因為A太我行我素,我才會忍受不了,還是我太嚴格了? 
  • 日後該如何跟A相處?如果又看不慣她的行為,我該如何自處?
 
 
 

跟朋友價值觀衝突,該怎麼理解彼此? [00:05:38]

彼此價值觀有衝突,關係不一定會變差,而是跟有沒有踩到你的底線有關:

沒踩到底線,不會影響關係

伴侶心情好的時候喜歡吃東西、買東西犒賞自己,雖然你不會這樣做,但你願意尊重他使用金錢、處理心情的習慣,也不會因此感覺被冒犯。
  

踩到底線,會影響關係

B的爸媽很注重省錢,所以只要B偶爾去做指甲、做臉,這種照顧自己的小活動,就會被他們一直碎念「浪費錢」,讓B氣憤不已。反過來,當B每次看到爸媽為了省錢一直吃剩菜,就會覺得很生氣,甚至曾經直接把冰箱裡的菜全部丟掉。

→ 事實上,是B無法接受父母跟自己的金錢價值觀不同。不然父母可以碎念他們的,但B依然用自己的方式過生活,這之間並沒有衝突。
 


在「價值觀衝突」的背後到底藏著什麼,讓恩雅反應這麼大?

恩雅強調自己很尊重孩子跟家人,也很在意別人「有沒有好好照顧自己」、「盡責又守本分」,所以很看不過去閨蜜白吃白喝男友的東西。


↓ 底層邏輯

在人際互動間 ,帶有「公平互惠」的信念

  • 恩雅認為人與人相處,就必須建立在「不會造成對方的負擔」或「佔對方便宜」的前提上
  • 她可能甚至不准自己帶有這些念頭。如果一感覺到自己讓別人付出太多就會感到不安,並想盡辦法還回去
  • 對自己要求久了,往往會想受到大家的認同,也會期待身邊的人如此自我要求,所以發現對方沒這麼做的時候,便會看他很不順眼
→ 在人與人的相處上,恩雅可以繼續抱持著「公平互惠」的信念,因為身旁擁有這種信念的朋友,是會讓人感到舒適且有安全感的。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為何會「特別在乎」這件事?
 
  1. 恩雅是否有被佔便宜的經驗,對此感到很不舒服,所以才更不允許自己這麼做?
  2. 恩雅過去是否曾造成別人的負擔,所以不想再帶給更多人困擾?
 
 
 

對別人的要求,其實是你投射出去的恐懼 [00:12:03]

投射是什麼?

內在有尚未處理的議題,可能是你渴望卻又不敢承認的東西,或是你無法接受的部分,被你推到他人身上。
 


我們投射了什麼到對方身上?

父母投射給B~受苦

B的父母之所以省吃儉用,是因為他們成長在賺錢不易、資源匱乏、消費主義尚未盛行的年代,深怕再度經歷因缺錢而受苦的日子。 

所以當他們嘴上說要B省錢、是為了他好時,心底其實也可能藏著連自己都沒意識到的恐懼:「如果你把錢都花光了,將來我們需要你幫忙時,就沒辦法依靠你了。」

→ 父母害怕B「吃苦」,其實是看不過去他「花錢對自己好」。畢竟他們在心裡將「享樂」隔絕開來,卻看著B做著他們很難允許自己去做的事情,便會感到渾身不對勁。
 
 

被父母指責「亂花錢,未來會受苦」,B為何如此生氣?

  1. 氣他們阻止自己享樂
  2. 覺得父母不相信自己有能力把自己照顧好,喚起從小不被信任與認同的不適感
 

恩雅投射給朋友~不能佔便宜

不確定恩 雅過去經歷過什麼,現在才會如此在意自己是否帶給別人困擾,並且努力地做到讓人無話可說,也才會把「不能佔便宜」這個自我要求當作看待其他人的座標。

 

 
 

認出投射,不代表你要接受對方的一切! [00:17:53]

恩雅最掙扎的地方,是在認出投射之後,仍不確定要不要與閨蜜A繼續相處:一方面惦念彼此曾有過的深厚感情,另一方面又難以接受對方身上一些讓自己不舒服的行為模式。即使她知道人本就不完美,自己也有缺點,不能要求對方全然「是好的」,可是同時也覺得應該尊重自己的感覺。

→ 雖然我們要認回自己的投射,並明白不能以此要求他人,但不代表自己只能單方面忍耐,接受對方全部的樣子。
 


把投射收回來,是為了對自己溫柔、給自己自由

恩雅可以試著在自己需要的時候,偶爾依賴一下身邊的人,不用立刻聯想到「我是不是在佔便宜」,會讓自己比較輕鬆。
 
  • 其實「是否佔便宜」,跟對方的感受也有很大的關係。說不定對方其實很想有機會對你好,也很享受被你依賴,甚至覺得你每次都沒找他幫忙,反而讓彼此顯得很疏遠
  •  如果恩雅沒有覺察到自己的投射,以及對自己下意識的要求,就會在各方面都這樣限制自己,到頭來最辛苦的反而是自己,而不是閨蜜A
→ 當她可以在感覺安全、或知道對方願意的時候,多享受一點對方的好,內心會比較平靜,看旁邊的人也會比較順眼。
 
 

恩雅收回投射的好處是什麼?

  • 當她明白自己之所以那麼在乎「不能佔別人便宜」,是因為經歷過某些生命歷程,情緒就會變得更穩定
  • 不必把這份在乎拿掉,而是可以比較心平氣和地跟閨蜜A溝通。像是表達「當對方做了某件事的時候,其實自己覺得很不舒服」,對方才不會感覺話中充滿控制與指控,反而比較能出於理解與體諒,願意做出調整
→ 「溝通」不是為了讓誰聽誰的,而是因為我們懂了自己,也願意對自己溫柔、給自己自由,才能好好表達,讓彼此的關係更靠近。
 
 
 

收回投射後,對方依然故我怎麼辦? [00:23:04]

恩雅跟閨蜜A目前處於冷靜期,接下來就看恩雅收回自己的投射、看見過往的傷痕後,內心的感受如何,再來判斷要不要繼續跟A再續前緣。
 
 

1. 懂了自己怎麼了,對別人的要求自然也放寬了

例:嘉玲過去有「認路情結」,很會認路的她對「路癡」總是感到特別不耐煩。但是自 從她發現,這一切都跟她小時候被迫獨自認路回家或上學,所以不得不學會認路有關。之後再面對到其他不太會認路的人,就不會看對方那麼不順眼了。
 
 

2. 懂了自己怎麼了,但還是保有自己一定程度的堅持

例:嘉玲有「遲到情結」,對遲到的容忍度特別低。這與她童年經常被父母忽略、獨自空等回應的經驗有關,所以她特別不喜歡那種「不確定感」。不過,當她學會放寬對準時的要求,對自己和他人都降低一點標準後,仍無法接受經常沒有正當理由就遲到,或是沒事先告知就晚到的人。

認出自己的投射,是為了分清楚自己在意的部分,哪些是源於自身、哪些屬於對方,不代表就要放棄標準、對他人的行為全然包容,或不允許自己生氣。每個人仍可以有自己的底線,透過表達感受,也能更清楚自己在乎的是什麼。
 
 

恩雅可以思考看看:

  • 跟閨蜜A之間有沒有美好的部分,是仍想要繼續維持的?
  • 會不會閨蜜A大部分的地方都很好,就只有「我行我素」這點讓自己比較過不去?這部分價值觀的落差,能否靠其他部分平衡掉?
→ 當恩雅以「分享」的角度出發,試著跟閨蜜A表達:「原來我對…特別在意,是因為過去曾經…,所以你那樣做的時候我會不舒服。」A或許也比較能夠理解,她為何會對自己發這麼大的脾氣。
 

許多時候無法好好溝通,是因為彼此都帶著太多投射,又搞不清楚自己投了什麼出去,所以讓情緒走在前面,對方便難以理解你的真心、同理背後可能帶有的傷。
 
 
 

擁有真正的歸屬感~線上課程《深度自我覺察》 [00:30:00]

線上課程《深度自我覺察》~打開情結、照亮陰影、看見潛意識
線上課程《深度自我覺察》~打開情結、照亮陰影、看見潛意識

有時我們以為自己的付出是「為對方好」,但其實可能只是把自己的需要投射到對方身上,無形中變成一種控制。真正的親密,不是建立在彼此討好,而是能分清楚「哪些是我的、哪些要還給對方」。當你能收回投射,才有機會在友情、親情、愛情裡,體驗到安心而自由的歸屬感!
 
嘉玲老師的線上課程《深度自我覺察》,陪你打開情結、照亮陰影,看見潛意識。現在加入仍享優惠價,邀請你現在加入學習的行列,與我們一起走進更真實的關係~
 

--------------------

下載【啟點文化APP】參與投票箱活動,讓我 們有機會為你提供更棒的服務與節目~

 
 
 
 
下載點:AndroidiOS
 
※ 已下載用戶請更新至最新版本。
 

【節目主持人】

楊嘉玲 啟點文化共同創辦人/內容部總監/諮商心理師 身份多元,兼具理性與感性的思維與行動力。
 
陳怡璇 寫作講師/劇作家 啟點文化「心理敲敲門」、「愛情診聊室」、「心理躲貓貓」製作人

相關影音

「全球朋友圈」時代,如何跟「不一樣」的人相處,建立好關係?|【心理敲敲門#294】

你有出國遊學或留學的經歷嗎?2025年初,嘉玲曾到澳洲短期遊學過,雖然只有待上幾週時間,仍感受到不少文化差異。本集就一起來聽她的遊學趣聞吧~ 在「全球朋友圈」的時代,跨文化互動已成為日常。我們該如何面對差異,並在不一樣的價值觀裡找到相處之道?嘉玲在澳洲遊學時,觀察到東方學生往往謹慎害羞,非東方學生則敢於表達,犯錯也不內耗;同時,她也看見不同文化下對界限、權利、與人情的解讀落差。從課堂上的「回答問題」、學生爭取「換老師」,到生活中「食物分享」與「跨年狂歡」,她意識到文化並非可以隨意拆解,而是必須整體去理解與接納。這集節目帶你思考:在差異中如何看見價值,並學會用更健康的態度處理衝突,建立真正禁得起考驗的關係。

2025-10-04

為什麼你不該花太多時間,去挑選ETF?投資新手最常見的焦慮|【錢世好朋友#24】

投資不是比誰眼光準,而是比誰「存得久」。ETF 新手常會陷入「到底該選哪一檔」的難題,如果你也有這樣的困擾,本集節目會幫你把焦慮轉化為行動! 在《錢世好朋友#24》中,Yellow 老師回應投資小白學員的提問。Rong 25 歲,沒有投資經驗,過去因家庭教育認為投資危險,曾買過變額年金保單,現在想透過 ETF 存股,規劃買房基金與退休金。Rong 苦惱該挑選哪一檔 ETF:是台股大盤的 0050、006208,還是透過台灣券商投資 00646,甚至開美國券商投資 VOO、或選全球分散的 VT? Yellow 指出,新手的焦慮來自「選股思維」,誤以為要挑到「最厲害的 ETF」才會賺。但 ETF 存股的核心不是挑選,而是「策略思維」:設定目標金額、投資年限,並持續投入。老師分析,0050 與 006208 在費用率上差異不大,重點是「現在能控的事」;而 VOO 與 00646 的差別則在於匯兌成本與手續費,資金有限的新手,建議先從國內 ETF 開始。至於 VT,雖能分散風險,但報酬率會低於單純美股大盤。最後,老師提醒,與其反覆比較,不如用具體的 Excel 規劃,先買下第一股,焦慮就會自然下降。

2025-09-17

你把最好的給他,為何他卻在愛裡弄痛了你?揭開「投射性認同」的關係劇本|【心理敲敲門#286】

她拚命付出,只怕自己不夠好會被拋棄;他努力保持距離,深怕被情緒勒索——為何渴望愛與被愛,卻在關係裡越走越遠?原來一切跟投射性認同有關 投射性認同如何悄悄摧毀一段看似親密的關係?《心理敲敲門》第286集,以阿美與阿文的創業婚姻故事為例,揭示雙方如何將內在的傷與需求不自覺投射在彼此身上,從愛的開始到漸行漸遠,不只是誰付出比較多、誰忽略了誰,而是雙方都在潛意識中誘導對方演出熟悉的情感角色。本集深入剖析「投射 → 誘導 → 自驗預言」的三部曲,並延伸解析阿尼瑪情結、親密恐懼、控制與逃避的互動循環,引導聽眾以更成熟的方式認出關係中無意識的運作,停止傷害、重寫劇本。

2025-08-09

當你覺得委屈不公平,如何得到他人支持?|【超時空心事#11】

2024-09-09
社群分享
加入最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