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中的苦,終於被了解~「詮釋」改變你對自己的認識|【心理躲貓貓#9】

00:01:00 移情詮釋~你的回饋讓我更認識自己

移情:把對一個人的情感,放到眼前互動的人身上

  • 當個案出現移情時,心理師基於對個案的理解,提供觀察到的發現,幫助個案更認識自己
  • 心理師以「語言」回饋個案,能幫助個案把「潛意識」的內容提取到「意識」思考,對此回饋有何感受、想法,有機會打破過去讓他受苦,卻一再重複的行動
  • 當關係擁有足夠信任基礎,無論詮釋是否正確,個案都會相信心理師想靠近、了解他,而心理師能接受個案修正詮釋,彼此發展成深度交流
 
※ 詮釋:心理師對個案的移情提出發現。
※ 頓悟(insight):個案自己對移情提出發現。
 
 
諮商最重要的不是對錯,而是提供個案安全的環境,當諮商師願意傾聽、理解個案的每個念頭,想辦法瞭解他的經歷,也幫助他瞭解自己,就有機會打破個案一再循環的行動。
 
 


00:08:18 個案分享~為移情下註解,找回真正的自己

※ 為保護事件主角,節目中的案例均經過改寫,並加入相關理論,也希望聽眾們能從故事中找到自己。
 
個案A的伴侶在海外工作,兩人遠距離相處時,關係維持良好。然而每當伴侶回臺灣時,A就變得敏感、易怒、難相處,兩人會為了小事大吵,直到伴侶回去工作,衝突又會突然緩解。這讓A十分自責,覺得自己沒能珍惜難得相聚的時光。

與心理師深入討論後,才發現A與伴侶的衝突,不只是因為彼此聚少離多、生活習慣需要時間磨合。童年時期父母離異,A很久才會跟爸爸見一次面,他很氣爸爸離開自己,卻也非常想念他,因此見面時總是不自覺對爸爸生氣,等到爸爸真的離開時,又對自己的表現感到懊惱。長大後,A每次與伴侶相聚、分離,都重演了小時候與爸爸互動的場景。

原來,A一點都不喜歡分離,因為每次都會經歷被拋棄的痛苦,只能自己慢慢消化(移情詮釋)。A重新思考與伴侶的關係後,意識到伴侶不是爸爸,自己也有機會為關係做決定,於是選擇飛去跟伴侶一起生活。
 
  • A沒有把對爸爸的情緒消化掉,而是移情到伴侶身上,重複經驗當年的模式,表面是自我傷害,底層是希望打破痛苦循環的求救訊號
 
 


00:15:53 信任的人給的詮釋,我一定要接受嗎?

  • 心理師的詮釋並非真理,只是提供個案一個新視角,理解自己的內在,而個案也有如何處置這份詮釋的決定權
  • 儘管個案不一定認同詮釋的內容,但是心理師的回饋,給了個案一個機會,好好正視自己的感覺
→ 每個心理師的風格不同,不一定適合所有的個案,重要的是個案清楚自己需要什麼協助,如果心理師無法回應,仍然能保有自己的需要,並試著提出來討論,或是尋求其他管道。
 
 

為了對方好,我該如何給回饋?

  • 回饋的重點不在於「是否能正確指出對方的狀況」,而是你的表達方式,能否讓對方接受、有信心去面對自己的議題
 
 


00:22:27 剛剛好的痛苦,剛剛好的成長

深刻剖析自我時,需要好好照顧自己的感受、衡量能夠承受的份量,才能從痛苦中獲得成長,而非帶來創傷。
 
 

自我剖析的內容,適合公開討論嗎?

  • 針對公開的內容,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解讀方式,因此公開分享自我剖析的內容前,要先做好心理準備,在能夠承受的情況下再進行分享
  • 在公開平台回應他人分享的內容時,要記得對方是「有感受的人」
 
 

詮釋或頓悟會產生改變嗎?

  • 對自己的理解,可能隨著時間產生變化,詮釋是為了幫助我們探究深層的自我,因此沒有唯一的解讀方式
B認為自己個性急,是因為小時候總是被父母催促,所以對時間很敏感、有壓力。後來發現自己只是喜歡早點做好準備、俐落完事,享受事情安頓好的從容感。

→ 改變需要經過時間累積,為自我成長帶來的正面影響,才能長久維持。
 
 


00:29:46 《我想跟你好好說》早鳥優惠倒數中!

好心想給人回饋、建議,卻總是被對方拒絕,或許是因為你說出口的話,沒辦法清楚傳遞你的心意!凱宇老師的最新線上課程《我想跟你好好說》,讓你了解不同關係階段,該如何使用溫柔且堅定的語言、態度,表達善意、傳遞心意~
 
優惠最後5天!現在加入《我想跟你好好說》,即享有早鳥價$2024元,1月18號晚上9點前,快來加入學習的行列~
 
【線上課程】《我想跟你好好說》~表達你的在乎,建立深度關係
課程連結:https://www.koob.com.tw/online/tk18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Nknl0sRvp4U
 
下載【啟點文化】app,即刻收聽《我想跟你好好說》第一講免費試聽~
Android系統(請至Google Play商店下載):https://reurl.cc/0ZGrWY
IOS系統(請至Apple store下載):https://reurl.cc/1GE5OQ

相關影音

生命中的苦,終於被了解~「詮釋」改變你對自己的認識|【心理躲貓貓#9】

2024-01-14

想做「心理治療」,怎麼判斷跟心理師「合不合拍」?feat.李玉婷心理師|【心理敲敲門#126】

2022-06-11

啟點轉運站~你「過去」的經驗,影響你「現在」的看法嗎? QA特別篇|【一天聽一點#1664】

2024-09-17

啟點轉運站~如何「擺脫束縛」,成為自由的人?|【一天聽一點#1444】

2023-03-07
社群分享
加入最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