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愛的是對方,還是你「被滿足」的感受?~《親密關係》凱宇和嘉玲的對談|【有聲書評】
※ 使用 App 收聽節目者,如欲觀看完整影片,請至【啟點文化】YouTube 頻道。
00:00:00 《親密關係》:別將伴侶當成應該滿足你需求的人!
-
一個沒有痛苦的親密關係,是不會成長的
-
《親密關係》會幫助我們反覆思考:「我到底愛的是什麼」
親密關係的四個層次
月暈 → 幻滅 → 內省 → 啟示
「在親密關係中,痛苦的浮現是件好事」
-
透過痛苦,才能真正瞭解自己、對方,以及「我怎麼看對方」、「對方怎麼看我」
00:06:14 月暈現象~親密關係中的粉紅泡泡
朋友和妻子初遇時,在兩英尺外就有千真萬確來電的感覺;離婚幾個月後,朋友說那是來自地毯的靜電。
-
月暈時期容易理想化對方,過程中需要核對彼此的「真實」
-
進入親密關係,某種程度上是重現自己還是孩子時,愛與被愛的需求與渴望:歸屬感、確認自己的重要性
-
享受熱戀的過程中,會慢慢演變成認為對方「應該滿足自己所有需求」,作者:「通往地獄之路,是用期望鋪成的」
→ 你愛的是對方滿足你的需求,還是自己在這段關係中可以成長,讓兩個靈魂可以不斷碰觸,成為更完整的人。
期望是憤怒的前身
-
無論是明說或暗示自己的期待,都可能是爭吵的開始
-
當你失望時,不願承認自己是挫折、無力、脆弱的,「憤怒」會讓自己好過一些,也將責任丟給了對方
例:「如果你真的愛我,你就應該……。」
-
期望會把充滿愛意的感覺(如:接受、讓人自由)擋在門外,如果不接受對方的樣子、不讓對方自由地走自己的路,是否就不是真正愛對方,而是想從對方身上得到滿足
→ 痛苦來自於一方無法好好說明、調整自己的期待,變成一種控制、綑綁、壓力時,這份期望就會對關係造成負面影響。
度過月暈時期~放手、接受
-
學著接納伴侶,並非忍耐、以改變對方為前提,而是放掉期待、問自己:「這樣的他,我想跟他在一起嗎?」
→ 如果你願意和「真實的伴侶」在一起,可以在有愛且不以控制為前提時,用好的溝通,找到彼此調整的方法、可以運作的模式。
00:13:13 幻滅階段~開始面對失望
-
面對失望時,多數人會企圖「控制」,有些人則會向內探索,思考自己為什麼對這方面有期望
-
當我們遇到挫折、覺得自己沒有足夠地被看見,如果沒有經過修練,通常會以「引起注意、權力鬥爭(如:你不能逼我)、報復心理(如:你這樣對我,我也要這樣對你)、自我放逐」的「偏差行為」回應世界
-
我們會復刻成長過程中的傷,在親密關係裡浮現出來,寧願爭吵也不願面對自己的傷,是因為生氣比承受心碎簡單地多
例:如果有關於沒自信的恐懼,便會不斷跟對方確認自己是否足夠好,然而確認幾次是甜蜜,太多次就會成為對方的壓力與負擔,不知道要說多次「我愛你」,你才會相信他真的愛你。
→ 憤怒是一個訊號,讓你們看看彼此有沒有未處理的議題。
憤怒的好處
-
麻痺心中的痛
例:盛怒之下捶牆壁,因為腎上腺素的關係,痛覺會暫時被麻痺。
-
讓對方有罪惡感,是控制他人的手段
→ 進入親密關係,是為了爭對錯,還是享受人生的美好?
※ 冷暴力:憤怒在內在沒有發作出來,於是形成冷戰、疏遠,或是用「委屈」的方式向內攻擊自己,有時反而會讓伴侶更憤怒。
00:21:31 如何度過幻滅期?
練習「有效溝通」
1. 釐清我想要的是什麼
2. 有沒有什麼誤會要先澄清的
3. 我所表達的情緒,有哪些是絕對真實的
-
並非「你讓我生氣」(「你」是責任者),而是「我看見什麼,而我有生氣的感覺」(「我」的情緒)
-
能夠好好處理自己的情緒,才能好好去談「我們怎麼改變彼此相處的行為」
4. 我或伴侶的情緒,是不是似曾相識?
-
有沒有重複的模式?
5. 這情緒怎麼來的
例:伴侶有時說話比較直接,而你則投射了當初跟父親互動的傷。
6. 我該怎 麼回 應這種情緒
7. 情緒背後有哪些感覺
8. 我能不 能用愛來回應這種感覺
00:25:44 內省期~接回自己的陰影
-
你對待所有人的方式,就是對待自己的方式
-
整合自己,停止和過去自己認為不那麼好一的面爭執,尋求相關的支持跟成長
-
真正把力量收回來、回頭向內看自己的過程,瞭解「我到底是誰」、「我到底期望在這段關係裡得到什麼」
-
內省期最重要的,是要直面自己的恐懼:無法做出正確的決定,是因為有恐懼,而人所有的恐懼,都是因為會害怕失去某些東西
「幻滅階段」之後,一定會走到「內省」嗎?
親密關係中,通常有兩條路可以走:
-
第一條~無止盡地追逐自己的需求,如果這個人沒辦法滿足我,就換下一個,有必要時則操控他人,並且在所有方法都失敗時選擇妥協
-
第二條~藉由一些方法真正瞭解自己,特別是放棄對他人的期望,不再把自己需求的重量放在他人身上,透過溝通達成雙方都滿意的結果,而且永遠把自己跟伴侶的快樂,當做優先選擇
→ 兩難的困境,往往會讓你相信你只有兩個選擇,你可以選擇其中一個,也可以思考有沒有跳脫原本選項的第三條,如果沒有第三條,也可以兩個都不選。無論如何,你的選擇應為自己心中的真理服務,如果沒有去面對你的恐懼,就會一直僵在原地。
一位已婚婦女跟一個很熱情、充滿愛的男人外遇,她左右為難,不知道該留在丈夫身邊,繼續忍受不愉快的感情和性生活,還是要選擇精神、肉體上都帶給他滿足的外遇對象,但這樣會因此失去老公、孩子,以及穩定的家庭生活。
-
許多人在長期的親密關係裡,有很多幻滅、隔閡沒有處理,所以一直卡住。當人卡在同個地方、感受到失望,最容易的方法就是向外找另一個人,再從月暈期重新開始
-
感覺是在兩個選項裡左右為難,其實是內心有某種需求或對愛的想像,因為自己無法滿足,才把它丟到這兩個人身上,各自帶給自己某些快樂(安穩&刺激),而這些快樂他都捨不得放下,也沒辦法融為一體
→ 辯證不同需求對自己的意義,如果你做出選擇的動機是恐懼、憤怒、恨意,要瞭解這些感覺,會讓你走上死路。
00:33:04 啟示階段~允許與臣服
-
過了幻滅期仍還沒離開、繼續內省,知道所有議題都發生在自己身上,並且能夠承受下來、整合陰影
-
允許一切事情發生、接受自己在關係裡的一切,但不感到委屈
-
如果真的有些關係,不斷為你帶來重複式的傷害,就聽從你靈魂的聲音,不要停留在那裡
神話學大師喬瑟夫‧坎伯:充滿粉紅泡泡的熱戀,叫做「青春期的愛情」;讓自己留在破碎的關係、繼續在痛苦當中思考,屬於「煉金術的愛情」。
→ 可以期待一份關係帶給你的提升與轉化,前提是要先走過這些階段!
00:37:06 伴侶的三種角色
伴侶不是你愛跟幸福的來源,或是要去滿足你的期待。讓你開心並不是他們的職責,而是他們會按照所需,扮演三種角色的其中一種:
1. 一面鏡子
-
引發你關注不舒服的感覺
-
兩個人足夠靠近,就會發現對方身上你看不滿的地方,有很多其實是自己的投射
2. 一個老師
-
在你探尋真實自我的時候激勵你、啟發你
例:伴侶總是能給你一些重要的覺察、陪伴、支持。
3. 一名玩伴
-
開啟並陪伴你一段生命的旅程
親密關係是一段偉大的旅程、偉大的對話、有趣的玩耍。
工商時間~《ETF存股投資法》
給你一個清楚的路徑,讓你知道在不同階段,可以怎麼思考你的投資部位,以及如何看待市場的漲跌。5/21晚上9點前,加入Yellow 老師的《ETF存股投資法》,享有$5888早鳥優惠!讓我們陪伴你,安心享受複利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