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密關係3部曲的高階能力~「最強Bonding」是什麼?|【心理敲敲門#262】
延伸收聽:
00:01:15 投射收回後,愛裡只會剩下失落?
伴侶什麼時候才會走進「愛在投射收回時」的階段?
-
進入的關鍵,在於個人的心智能力、成熟度,以及雙方是否願意共同經驗個體化的過程
-
此階段並非每對伴侶都能抵達,也不是必須達到的目標。不過若有幸遇上對的人,便不用害怕接下來的功課
→ 若伴侶沒有能力或意願,與自己步入第三階段(愛在投射收回時)也沒關係,接下來的關鍵,在於能否調整對他的期待,或找到新的互動方式,讓自己無論是否留在關係中,都能舒心自在。
「愛在投射收回時」是否太過理想化?
擔心關係難以幸福下去很正常,雖然人要活在關係裡才能真正完整,但累了先休息也無妨,等恢復後再回到關係中就好。
「愛在投射發生時」、「愛在容器建立時」、「愛在投射收回時」,可能同時發生嗎?
-
每一個階段都需要時間好好經歷,無須急於前進
-
「愛在容器建立時」和「愛在投射收回時」較有機會透過反思一起並行
00:09:46 案例分析~同時進行「愛在容器建立時」和「愛在投射收回時」
一對伴侶A與B在朋友聚會上相識,交往一年後同居,如今邁向第十年:
A:48歲,自由工作者,I人,在親密關係裡是「刺蝟」(追的人)。
B:44歲,從事業務工作,E人,在親密關係裡是「穿山甲」(逃的人)。
A:48歲,自由工作者,I人,在親密關係裡是「刺蝟」(追的人)。
B:44歲,從事業務工作,E人,在親密關係裡是「穿山甲」(逃的人)。
當初A被B的溫柔吸引,最愛和他牽手散步、聊天;B則喜歡A的照顧,覺得與他生活自在放鬆。兩人都不想要孩子,一起養了一隻拉布拉多犬,共度穩定幸福的三年。
交往了四年,A開始對「照顧人」感到疲憊,因為在家工作,大部分照顧小狗的責任也落在他身上,他希望B能分擔更多家務,然而即使事先講好家事分工與細節,B仍常忘記,讓A不得不一再提醒。B則感到與A變得疏離,在外工作已經很累的他,回家只想安靜,卻總是被要求與指導,因此選擇息事寧人,A說什麼就照做,但無論怎麼配合,都好像無法讓A滿意。兩人在關係裡不斷失落……
交往了四年,A開始對「照顧人」感到疲憊,因為在家工作,大部分照顧小狗的責任也落在他身上,他希望B能分擔更多家務,然而即使事先講好家事分工與細節,B仍常忘記,讓A不得不一再提醒。B則感到與A變得疏離,在外工作已經很累的他,回家只想安靜,卻總是被要求與指導,因此選擇息事寧人,A說什麼就照做,但無論怎麼配合,都好像無法讓A滿意。兩人在關係裡不斷失落……
某天B剛回家,A就指著沙發上一堆皺巴巴的衣服:「你昨天晾衣服,又忘了把衣服抖一抖。你看,全皺成這樣,還要重洗一次。」
B:「拜託,我才剛回家,你一定要現在講這個嗎?」
A:「不然要什麼時候講?我都講過一百遍了,你還是記不住,我能怎麼辦?」
B(抱起衣服):「好好好,我現在就去重洗、重晾,可以了嗎?」
A:「我的重點不是要你現在重洗,重點是你到底要怎樣才能記住?」
B:「我昨天晾衣服的時候就累了嘛,只想快點弄一弄去睡啊…」
A:「我也知道你累了。可是你老忘記,然後就要再重做,不是比較浪費時間嗎?而且你知道我們多久沒帶小狗出去了嗎?每次都是我在把屎把尿,我也會累耶!」
B:「誰叫你要求這麼高,我也沒辦法。」(抱著衣服走向洗衣機)
A:「不是我要求高耶!皺巴巴的衣服是能穿出門嗎?還是你希望我用熨斗一件一件燙?我是有那麼多時間是不是?你為什麼不一開始做好就好?」
(B沉默,操作洗衣機)
B:「拜託,我才剛回家,你一定要現在講這個嗎?」
A:「不然要什麼時候講?我都講過一百遍了,你還是記不住,我能怎麼辦?」
B(抱起衣服):「好好好,我現在就去重洗、重晾,可以了嗎?」
A:「我的重點不是要你現在重洗,重點是你到底要怎樣才能記住?」
B:「我昨天晾衣服的時候就累了嘛,只想快點弄一弄去睡啊…」
A:「我也知道你累了。可是你老忘記,然後就要再重做,不是比較浪費時間嗎?而且你知道我們多久沒帶小狗出去了嗎?每次都是我在把屎把尿,我也會累耶!」
B:「誰叫你要求這麼高,我也沒辦法。」(抱著衣服走向洗衣機)
A:「不是我要求高耶!皺巴巴的衣服是能穿出門嗎?還是你希望我用熨斗一件一件燙?我是有那麼多時間是不是?你為什麼不一開始做好就好?」
(B沉默,操作洗衣機)
-
A(刺蝟)希望獲得確定感,但是得不到回應,所以一直追著B要答案;B(穿山甲)想讓A安靜下來,認為趕快把事情做完就沒事了,結果反而讓A追得更勤
「愛在容器建立時」和「愛在投射收回時」如何並行?
-
建立容器:共築生活秩序
A跟B在一起多年,勢必有許多契合之處,只是在家務上有摩擦。然而當相同的衝突已重複出現多次,而且已對關係帶來困擾,表示裡面有彼此的投射,需要一起來檢視。
-
收回投射:即使伴侶讓自己失望,但還是看得見愛,並回到關係裡對話
00:16:32 「好的關係,是一場偉大的對話」~釐清投射的起源
分享原生家庭經驗,了解彼此的投射從何而來
在談原生家庭的故事時,A發現自己對家務分擔特別敏感,源自童年看見母親獨自操持家務,而父親袖手旁觀。他潛意識害怕重蹈母親的覆轍,因此當B表現得像父親時,便忍不住多唸幾句。
B則意識到,自己一直享受被A照顧,是因為這讓他想起,過去母親對待他的方式。然而他內心既渴望依賴,又覺得自己該獨立。因此每當無法達到A的要求時,他便害怕讓對方失望,會進而失去A的愛。
B則意識到,自己一直享受被A照顧,是因為這讓他想起,過去母親對待他的方式。然而他內心既渴望依賴,又覺得自己該獨立。因此每當無法達到A的要求時,他便害怕讓對方失望,會進而失去A的愛。
-
伴侶是彼此的「鏡子」,透過對方的存在照出自己的客體,反映出內在課題
-
需要認出內在的一連串投射,並嘗試打破其中的連結,否則將被恐懼蒙蔽了雙眼而看不見愛
B想像個孩子被照顧並沒有錯,問題在於因害怕被指責不負責任,而不敢坦承自身需求。B需要學會切斷「做不好=不被愛」的投射,因為若這個假設為真,A早就因為他沒晾好衣服而選擇離開了。
→ 唯有不畏衝突,才能從對方的反應中看見自己內心的投射,並思考是自身的哪部分引發了對方的行為。這不僅有助於自我理解,也讓對方感受到你對關係的重視。
延伸學習:
-
線上課程《我們,再愛一次》說故事時間
能夠耐住探索內在投射的痛苦,直面陰影、恐懼與過往傷痛而不逃離關係,同時與伴侶持續對話,並非容易的事,需要擁有:
→ 親密關係一直發生相同的爭執,往往與成長中未處理的傷有關,因此願意陪你一起看看內在發生什麼事的伴侶,更應該好好珍惜。
當你們認出彼此的投射後,就能理解有些事並非對方刻意做不到,而是仍在內在修復的路上。即使依然期待對方做些什麼,也能有彈性地調整要求的步調與標準,不再陷入無止境的勉強與委屈中。
為何A跟B不直接買烘衣機就好?
這麼做或許能化解晾衣服的衝突,卻無法解決問題的「根源」,未來還會有更多類似的情況發生。
→ 唯有向內覺察投射,進而向外調整行為,才能真正帶來深層且長遠的改變。
00:28:12 「好的關係,是一場偉大的對話」~說清楚彼此的需求
A的需求:自己有情緒上來時,依然能「被回應、被在乎」
B的需求:累了的時候,有人願意好好聽他說話,能「被肯定、被感激」
-
雙方都有各自的需求,只是太想搶在對方之前被滿足
-
追與逃的親密關係能否逆轉,關鍵在於「逃」的人先改變,而「追」的人也需要稍停一下,共同調整互動模式
延伸學習:線上課程《我們,好好愛》
00:29:59 1個溝通句型,改變追與逃的模式
「當你做了什麼」(事實)+「我的感受」(情緒)
追的人
-
減少逃的人的壓力,讓他可以好好回應
A:「你昨天晾衣服,又忘了把衣服抖一抖。你看,全皺成這樣,還要重洗一次…」
↓
A:「我看到你晾的衣服皺皺的,我覺得很生氣。」
逃的人
-
耐得住逃跑的慣性,試著慢下來給予不一樣的回應
B:「當我聽到你生氣的時候,我其實很有壓力。」
(逃的人要說出內心真實感受很不容易,因此追的人可以多給予對方一點耐心,以及眼神肯定,鼓勵他繼續說下去。)
B:「我知道你是愛我的,我會好好回應你。但是我在很累的時候晾衣服,難免會忘記,這該怎麼辦?」
(逃的人要說出內心真實感受很不容易,因此追的人可以多給予對方一點耐心,以及眼神肯定,鼓勵他繼續說下去。)
B:「我知道你是愛我的,我會好好回應你。但是我在很累的時候晾衣服,難免會忘記,這該怎麼辦?」
→ 當B能夠袒露自己的限制與脆弱,不再是一直悶著頭做事,而A也能理解他並非想推卸責任,內心對晾衣服的標準或許就有調整的空間,雙方就有空間可以一起想解決方法(強化愛的容器)。
延伸學習:線上課程《我想跟你好好說》
處理關係的議題,仰賴雙方對自我與關係的反思。在建立愛的容器時,也能同時慢慢收回投射,在面對內在與建立能力中,成為更完整的自己。
00:35:18 即使是真愛,關係裡也會有失望
對愛的人感到失望固然難受,但只要彼此願意覺察投射,回到關係中重建愛的容器,坦誠表達需求,失落感將逐漸減輕。不僅能繼續走在一起,也能在關係裡做回真正的自己!
完整表達心意,讓關係更靠近~線上課程《我想跟你好好說》
想要經營好關係,關鍵在於能不能好好說話!如果你不習慣表達自己的感受,加入線上課程《我想跟你好好說》,凱宇老師將能陪伴你調整語言,清楚傳遞自己的在乎,與重要的人建立更深的連結~
《我想跟你好好說》原價 $5888,限時優惠 $2624只到 2 月 26 日!現在就加入學習的行列,讓你的話語成為愛的橋樑?
【線上課程】《我想跟你好好說》~表達你的在乎,建立深度關係
課程連結:https://www.koob.com.tw/online/tk18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Nknl0sRvp4U
課程連結:https://www.koob.com.tw/online/tk18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Nknl0sRvp4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