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夠優秀才會被愛?破解「生存焦慮」1關鍵|【心理敲敲門#248】

00:01:13 為何感覺自己永遠都「不夠好」?

A在職場上擁有超過十年的經驗,專業技能成熟且能快速掌握新工具。儘管業界認可他的能力,他的內心依然充滿生存焦慮,總覺得自己學習和適應新軟體的速度比不上年輕一代,在決策和判斷上也不及資深前輩的果斷精準。A覺得自己處於不上不下的尷尬位置,必須精益求精才能保持競爭力,得到理想的報酬。所以A在職場上總是不斷努力追趕、提升自我,因而感到極度疲憊
 


你把自己「工具化」了嗎?

面對高度競爭的職場,A總覺得自己「不夠好」,需要一直學習新東西才不會被超越。
 
  • 認為「產值=自我價值」,容易陷入自我懷疑
  • 容易擱置、忽略對自己來說很重要,卻無法立即「見效」的事,為健康、有品質的生活埋下隱憂
例:不安排休息、發展興趣的時間,影響到投注在工作上的心情與能量。
 
→ 我們的存在本身就有價值,與是否足夠「優秀」或「有用」無關。當我們肯定這一點,精益求精就不再是為了追趕他人,而是源於對自我成長的渴望。
 
 
 

00:08:37 不夠好=被淘汰?~人人都有「生存焦慮」

面對AI的快速發展,嘉玲不斷檢視自己,害怕能力無法跟上發展速度而被市場淘汰。後來她意識到,這份焦慮並非源自外界的壓力,而是因為她先把自己「工具化」了,於是她開始重整心態,肯定自己的價值。雖然仍會參考外在標準,但不再是為了達標而達標,而是有意識的選擇自己認同的路線,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成為想成為的人。
 
  • 儘管現實存在競爭壓力,我們依然保有內在的自由,可以相信自己本身就是有價值的
  • 當我們能夠看見自己的價值,生存焦慮會降低,自然會有更多成長的動力
 
 
 

00:16:04 你願意學著欣賞自己跟他人嗎?

看待自己的方式~工具化思維

我長得夠漂亮嗎?我的表達能力夠好嗎?我的工作效率夠快嗎?

→ 當我們總是以外在條件自我批判,將漸漸失去身而為人的自我價值感。
 


看待自己的方式~非工具化思維

  • 除了看重結果,也懂得肯定、珍視自己的價值
雖然我的英文不流利,但我知道自己很努力學習,總是保持好奇心、不輕言放棄。

→ 放下「異化/工具化」的眼光,才能看見自己跟他人獨特的價值,以及需要成長的地方。
 
※ 馬克思提出「異化」的概念,指的是資本主義體制下,人們在生產過程中逐漸被物化,失去自我價值感的過程。
 
 
 

00:19:48 如何建立「職場安全感」?

1. 肯定自我價值

  • 無論擁有什麼頭銜、在什麼職位,當你認同自己本身就是有價值的,內在就有一定的安全感
 

2. 釐清不安全感的來源~外在or內在

在健康的職場環境中,偶爾犯錯不會立刻被辭退,老闆通常會給予學習和改進的空間。可是如果你在這樣的環境中依然戒慎恐懼,通常與過度嚴苛的自我要求有關。

→ 懂得適時休整與積累,職場路才能走得穩健又長遠。
 
 

線上課程《全方位職涯思維》~優惠倒數3天!

掌握職場生存守則,降低你的生存焦慮~線上課程《全方位職涯思維》享有優惠價$5322(原價$10800),只到11月12號晚上12點,快加入學習的行列,與我們一起成長吧!
 
【線上課程】《全方位職涯思維》~深職你的未來,佈局理想人生
課程連結:https://www.koob.com.tw/online/tk11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PEXw_YR86cI
社群分享
加入最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