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侶忽略你的在乎,正在偷走「你的幸福」?為何「信任漏水」是關係殺手?|【心理敲敲門#296】

信任漏水~為何我們的關係出現裂痕? [00:00:59]

阿翔和淑芬結婚三年,日子規律而安穩,是許多人眼裡的「模範夫妻」。阿翔在外商公司擔任業務經理,年薪兩百萬起跳,但是工作繁忙、鮮少在家;淑芬是公務員,平時除了上班,就是接送小孩。

某天,淑芬在家裡發現一張不熟悉的信用卡帳單。拆開一看,裡頭有超市、百貨、餐廳等多筆家裡的日常開銷。等阿翔回家後,淑芬拿著帳單跟他確認,阿翔擠出笑容:「那是公司卡啦,公司付錢的,你不用擔心。」
 
淑芬追問:「怎麼從來沒聽你提過這張卡?那公司買單之後,你的錢到哪去了?」
阿翔有些不耐煩:「公司卡就是這樣用的,我每個月出差、應酬,這些費用最後公司都會處理。」
淑芬:「我知道啊,我問的是,你的錢拿去哪裡了?」
阿翔提高音量:「男人在外面,本來就要有手頭上的方便,反正那是公司給的福利,你管那麼多幹什麼。我很累了,先去洗澡。」


那一夜,淑芬第一次感覺到婚姻裡出現「裂縫」,不是因為錢,而是感覺被隱瞞了。
 
自此之後,淑芬看阿翔的眼神多了一絲探測與懷疑;開始默默翻阿翔口袋裡的收據、檢查皮夾。阿翔則覺得窒息、像被監視,兩人言語間的火藥味愈來愈濃。

阿翔覺得很心煩,他不是不愛淑芬,只是覺得「講清楚」反而會被問更多、更麻煩,家用不缺就好,為什麼要一直解釋?不能開心過日子嗎?
 
※ 提醒:用公司卡刷家庭開支再去報帳,是違反法律的行為,切勿以身試法。
 
 

什麼是信任漏水?

當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出現問題,有時並不會像「淹水」那樣劇烈,而是像「漏水」一樣,默默地、小小地流失。關係裡或許沒發生什麼大事,但一點一滴的疏忽、誤會或忽視,都會逐漸侵蝕信任。

就像老房子的水管因地震或脆化而開始滲漏,若不及早抓漏,就可能傷害整體結構。因此伴侶能否在問題還很小的時候,就能覺察並願意修補,顯得格外重要。
 
 

阿翔如果問心無愧,為何不直接把帳目攤給淑芬看就好?

兩人爭吵的核心不在於「財務透明度」,而是對「價值觀」的基本預設不同:


阿翔想要「自由度」

  • 「家用不缺就好,你可不可以信任我使用金錢的方式?」
  • 「你越要問,我就越不想說」(逆反心態)
 

淑芬想要「親密度」

  • 「我其實沒那麼在乎細節,只想知道你願不願意跟我分享。我們無話不談,會讓我有被安撫的感覺」
  • 「這種小事你越是不說,我就越擔心之後你會連大事也瞞著我」(信任漏水)
※ 此處排除伴侶安全感真的很低,而一直追問的情況。
 
 
「公司卡事件」是引爆點,讓淑芬意識到兩人已無法再像從前那樣好好說話,親密的交流不見了。若阿翔始終把重點放在「用錢方式」上,就會愈發覺得自己被淑芬控制與限制;反過來,淑芬也會因阿翔的逃避而愈加焦慮(投射性認同),兩人的互動便陷入惡性循環,信任不停漏水。
 
 
 
 

什麼是假性和解?~三個信任漏水的徵兆 [00:10:45]

徵兆一:不談,冷處理

爭吵過後,因為彼此不能、不會或不想談話(如:一談就會生氣),所以一方選擇吞下委屈;另一方看對方沒反應,就覺得事情不用處理,導致彼此情緒落差愈來愈大。
 
 

徵兆二:表面哄對方

爭吵後,為了讓關係別再卡住,表面上向對方示好(如:陪吃飯、送禮物),但心底其實沒有真正靠近。
 
 

徵兆三:不處理,導致情感缺席

如果爭吵一直沒有好好處理,彼此就會越來越難交付真心(如:跟對方都沒什麼話聊)。長期在對方身上得不到親近感,就容易向外找別人。
 
 
 

發現信任漏水,該怎麼重新扎根? [00:12:55]

前提:雙方都有想要重新連結的意願

阿翔~願意多主動對話

  • 不是把所有明細掏給淑芬看才叫有誠意,而是能說清楚自己的內在與界限
例:「不說,是因為我覺得這是小事,也想保留一點財務空間。所以當你一直追問細節時,我就會有被不信任的感覺。這讓我想到小時候被媽媽設定門禁,只要晚一分鐘回家,就會被質疑在外面為非作歹,我非常想避免那種被懷疑的感覺。」
 
 

淑芬~願意等待與調降焦慮

  • 追得太緊,反而會激發出對方的逆反心態
例:「我焦慮的不是錢去哪裡了,而是你升職加薪之後,我好像越來越不清楚你在忙什麼、想什麼,從你的生活裡脫軌。公司卡只是個警訊,說真的金額不大,也做不了什麼大壞事,卻提醒了我,我們的連結變少了。」
 


修補信任漏水

  • 雙方能把自己真實的狀態與界限說出來,就已經開始在修補信任了
  • 如果一方堅持「用我的方法才有信任感」,另一方勢必會窒息
延伸學習:線上課程《我們好好愛》第二章「如何停止雞同鴨講?對談底下,藏著你們的需要」,讓雙方能從表面上的爭吵,回到「需求、信任、連結」本身。
 
 
 

為何相愛容易,相處卻漸漸變難?~線上課程《我們,好好愛》 [00:16:59]

 
有時候,兩個人明明還愛著,卻在生活中越走越遠。話說出口卻被誤解、信任出現裂痕,想靠近卻不知道怎麼說。
乙白老師的線上課程《我們,好好愛》,幫助你看見關係中埋藏的需求與差異。透過三個溝通關鍵心法,讓你在連結中找回安全感與溫度,一起重新建立理解與信任的橋樑。
 
即日起到11 月 4 日,《我們,好好愛》享有限時優惠 $3199!如果你發現你們的關係正在「信任漏水」,就趁現在趕快加入學習吧~❤️
 
【線上課程】《我們,好好愛》~聽懂說對彼此需求,讓相愛容易相處滿意
課程連結:https://www.koob.com.tw/online/tk21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2N0CyaopPs

相關影音

停在「脆弱」是一種能力!|【心理敲敲門#123】

2022-05-14

不是不愛,而是你覺得他都「懂」,他卻覺得你「沒說清楚」|第2季|【心理躲貓貓#23】

當你發現最親近的家人、伴侶,一再忘記你的習慣、喜好、說過的話,是不是會讓你感到很失落呢?他到底是不小心忘記,還是打從心底不在乎、不愛了? 這集【心理躲貓貓#23】談「不是不愛,而是沒說清楚」的心理議題,從親子互動到伴侶相處,解析當記憶力、表達方式與情緒需求錯位時,為什麼容易誤會成「他不在乎我」。節目指出,記不住不代表不愛,而是能力、注意力與信任感交錯的結果;想讓關係更穩定,需要練習表達不安、調整期待,並覺察自己用什麼方式確認被愛。當雙方能理解彼此的限制與差異,就能從誤解與猜測中找回連結。這是一集關於愛、理解與情緒安全的練習。

2025-10-24

遇上軟爛伴侶,怎麼辦? 【一天聽一點#1100】

2021-06-28

為什麼把關係的「角色需求」說清楚,是一種「情緒安全感」?|【愛情診聊室#24】

難得的家庭時間,你早已承諾不要忙工作,卻突然接到公司來電。你既不想讓另一半生氣,又擔心丟了案子……如何清楚區分各種角色,不要一直內耗? 這集【愛情診聊室#24】聚焦「為什麼把關係的角色需求說清楚,是一種情緒安全感」。從阿傑與阿惠的婚姻爭執出發,解析「角色邊界模糊」如何讓伴侶陷入拉扯與誤解:當工作與家庭角色衝突,男性容易陷入成就壓力,女性則被期待成為主要照顧者,雙方若缺乏溝通與協商,就會誤以為彼此不在乎。節目教你透過三個關鍵步驟——同理對方感受、表達內在掙扎、保留彈性協商——來釐清彼此的角色期待,避免情緒內耗。說清楚需求,不是挑戰關係,而是讓關係更有安全感、更能一起面對現實的磨合。

2025-10-26
社群分享
加入最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