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把關係的「角色需求」說清楚,是一種「情緒安全感」?|【愛情診聊室#24】

愛情診聊室

加入線上課程《我們,再愛一次》《我們,好好愛》的學習,就有一次填寫表單的機會,獲得乙白老師(心理師,專門做伴侶治療)針對你們的關係,進一步的分析和建議~
 


角色邊界不清楚,天天都在拉扯怎麼辦? [00:01:15]

一對伴侶阿傑跟阿惠,有一個六歲的兒子宥宥。

阿傑,38 歲,科技公司專案經理,常需要臨時處理專案進度與客戶需求。
阿惠,36 歲,小學老師,除了白天上課,在家還需要改作業、回覆家長訊息。
 
某個週六晚餐後,阿惠正在收餐桌,阿傑則在餐桌上用筆電。宥宥在房間玩樂高,朝外大喊:「爸爸、媽媽快來看!」
阿惠:「我還在忙,你先去陪一下宥宥啦。」
阿傑:「喔,好,爸爸馬上來喔……」
(停了幾秒,阿惠看阿傑沒有任何動作,不悅的放下抹布。)
阿惠:「你到底在忙什麼啊?今天下午明明答應我,要好好陪我跟宥宥去公園,結果你一路都在滑手機、看郵件……」
阿傑:「唉~就客戶那邊臨時有狀況,我不是有陪你們去了嗎?」
阿惠:「去了又怎樣?你全程都在講電話,宥宥在盪鞦韆的時候,你連看都沒看他一眼。」
阿傑:「有些工作真的不能拖啊!妳也知道專案卡在我這裡,壓力很大嘛!」
 
阿惠:「所以你的工作永遠比我們重要?」
阿傑:「妳自己也一樣啊!剛才還不是邊吃飯邊回老師跟學生的訊息,妳不也是把工作帶回家?」
阿惠:「我學生家裡出事,我是不是有義務關心一下?而且大部份時間,我是在跟宥宥的老師說話,那不是工作,我是在處理家裡的事,我是為了家!」
阿傑:「對,你是為了家,我是為了工作。反正就是不管我怎麼做,你都覺得我沒有跟你們在一起。」
阿惠:「我沒有不讓你工作,只是希望你真的好好陪我們!不要每次你的專案有狀況,我們就馬上變成次要的,感覺很差!」
阿傑:「你為什麼要這樣講話啊?什麼叫你們變次要的?自從宥宥出生後,我已經多久沒登山了,你又不是不知道!」
阿惠:「那我呢?我也很久沒有me time啦!宥宥睡著之後,你還要我陪你看棒球,你以為就只有你委屈嗎?」
阿傑:「陪我叫委屈!那我們幹嘛結婚、幹嘛在一起?」
這時,宥宥跑出來大喊:「爸爸、媽媽不可以吵架!」
 


什麼是「角色邊界模糊」?

  • 一個人對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不夠清楚,對角色被賦予的期待,或應該遵循的行為規範缺乏明確的理解,處於一種迷茫的狀態
→ 當工作跟家庭角色衝突時,尤其容易延伸出「界限問題」。而在社會文化的脈絡下,不同性別又會面臨不同的狀況:
 

1. 男性著重個人成就

  • 個人的榮耀跟成功幾乎代表了一個男人的全部,意思是只要書讀得好、工作找得好,很容易就被認為是個「好兒子/好爸爸/好丈夫」
  • 他們會擔心自己將工作跟家庭角色切割開來,會遭受主管不好的評價、失去發展機會,或是被其他競爭者趕上,也因此格外困難將自己從工作抽離出來。甚至有些男性會理所當然地把「有賺錢回家」,等同於「有盡到家庭責任」
 

2. 女性習慣照顧關係

  • 女性在思考事情的排序時,經常是以家庭為優先考量,而工作是額外的自我實現
  • 即使知道選擇追求個人成就並沒有錯,仍然容易出現罪惡感,以及自我懷疑的聲音
  • 因此女性如果要把工作跟家庭角色切割,其實相對男性的阻力比較少
※ 職場裡經常有某些「隱形規條」,像是預設女職員在工作跟家庭間,通常會優先選擇「顧家」,導致男女同工不同酬。
 
例:男職員請假顧小孩,結果被主管問「怎麼不是老婆請假?」
 
針對工作角色,無法順暢切換家庭角色而感到焦慮時,可以多給自己一些自信與勇氣,相信人生的價值不只建立在功成名就上,照顧家庭也是很有意義的事情。
 
 
 

工作跟家庭打架,該怎麼協調時間? [00:14:40]

阿傑如何化解與阿惠的爭執,處理角色邊界模糊的問題?

1. 先同理阿惠的感受

阿惠:「你到底在忙什麼啊?今天下午明明答應我,要好好陪我跟宥宥去公園,結果你一路都在滑手機、看郵件……」
阿傑:「對不起,我知道我不專心,讓你不太開心。」

→ 阿傑避免一直合理化自己的行為,會讓阿惠情緒比較緩和。
 
 

2. 表達自己的掙扎

阿傑:「其實每次工作跟家庭時間衝突時,我的內心都很為難。一方面知道家裡需要我,另一方面又擔心放著專案不管,主管會怎麼看我,以後會不會就不把事情交代給我了。」

→或許短時間現況不會有太大的改變,但是當阿傑能表達自己內心的掙扎,阿惠至少能明白,他並非覺得自己的做法完全沒錯。兩人不再繼續處在敵對的位置時,也比較可能討論其他可行的做法。
 
例:阿傑如果發現自己週六下午臨時需要忙工作,可以提早告訴阿惠自己無法陪他們去公園,增加阿惠安排行程、人力的可預測性。
 
 
 

3. 提供補償

阿傑:「我這陣子要忙專案,可能沒辦法那麼常陪你們,但是等專案完成之後,我會請個幾天年假,把時間都留給你們。」

→ 親密連結的品質取決於可及性/可親性(對方想找你的時候,是否很容易找得到)、回應性(你給的,是不是他想要的)、投入度(相處的當下是否專心),而非參與次數。
 
 
 
 

如何處理角色模糊帶來的內耗? [00:19:27]

角色模糊會造成內耗,一切都跟不同角色會承擔不同的期待有關:

例:期待另一半在你半夜叫不到車的時候,可以主動說要去接你回家。
 
例:期待你最好的朋友,能在你遇到鳥事的時候,陪你罵一下得罪你的人。

→ 當角色模糊時,就會經常「漏接」身邊人期望你回應的需求,因而接收到來自他們的生氣與失望。
 


如何降低讓身邊人失望的機會?

每個人對於同一個角色的期待不同,因此需要好好討論對這個角色的需要為何,才可能降低漏接需求的頻率。
 
推薦課程:線上課程《我們,好好愛》第二章「最熟悉的陌生人?你真的認識他?認識自己嗎?」,以豐富的例子幫你釐清,自己或者對方為什麼不高興,有什麼需求沒被滿足。
 
 
 

阿惠可以怎麼跟阿傑溝通?~用「角色」與「需求」的角度出發

阿惠:「其實在我心裡,是把你看成我的隊友,一起照顧這個家和孩子。因為我把你放在這個角色裡,所以自然就會需要你在我感到力不從心的時候,適時地跟我一起承擔,讓我可以不用同時要顧好一切。」
 
阿惠:「我需要感覺到你下班跟我們相處在一起時,是可以時時刻刻在心裡意識到我需要你。這表示你會盡可能不要讓其他干擾,總是優先佔據掉你的注意力,願意試著在工作和家庭生活中拉出界限。」
 
阿惠:「如果真的有無法設下界限的時候,我希望你可以預先通知我,讓我有心理準備。或是有突發狀況,無法事先告訴我的情況發生,回來之後你也會抱抱我、跟我說聲抱歉,主動想補償我或是把事情接過去做,起碼讓我感受到你不是把我的辛苦付出當作理所當然,而是在跟我一起照顧這個家。」
 
 

說出自己的需求,是把喜怒哀樂的主控權交給對方嗎?

「表達需求」並不等於「提出要求」,真正健康的表達方式,是在說出自己的感受與需要之後,保留彈性空間一起協商:你怎麼想?你可以做到的是什麼?你願意怎麼做?而不是設下一個「你非做不可」的框架,變成一種情緒勒索。

這份彈性協商的空間,其實也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反覆溝通來經營,不是表達過一次需求,彼此的互動就會立刻變順暢。
 
 

阿傑可以怎麼表達受傷的心情?

阿惠:「我也很久沒有me time啦!宥宥睡著之後,你還要我陪你看棒球,你以為就只有你委屈嗎?」
阿傑:「陪我叫委屈!那我們幹嘛結婚、幹嘛在一起?」
 
  • 當對方先表達了他的需求時,你要確定自己有先回答他,再來表達自己的需求,才可能藉此讓關係更親近,而非各說各話
 
 
 

工商時間~線上課程《我們,好好愛》 [00:30:41]

 
有時伴侶發生爭執,並沒有絕對的是非對錯,而是你們表達跟理解的東西,其實不是同一件事,才會讓關係卡住了~乙白老師的線上課程《我們,好好愛》,帶領你們練習如何說清楚自己的需求,也聽懂對方話語背後的真正意思。在尊重與安全感的基礎上,一起找到舒服的相處方式!
 
即日起到 11 月 4 日,《我們,好好愛》有限時優惠 $3199~如果你也想讓關係多一點理解、少一點猜測,現在就是加入學習的好時機!
 
【線上課程】《我們,好好愛》~聽懂說對彼此需求,讓相愛容易相處滿意
課程連結:https://www.koob.com.tw/online/tk21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2N0CyaopPs
 

【節目主持人】

黃乙白 諮商心理師。國際情緒取向治療 (ICEEFT)家庭與婚姻治療認證治療師。 擅長「伴侶諮商」與「婚姻治療」。
 
陳怡璇 寫作講師/劇作家 啟點文化「心理敲敲門」、「愛情診聊室」、「心理躲貓貓」製作人

相關影音

為什麼把關係的「角色需求」說清楚,是一種「情緒安全感」?|【愛情診聊室#24】

難得的家庭時間,你早已承諾不要忙工作,卻突然接到公司來電。你既不想讓另一半生氣,又擔心丟了案子……如何清楚區分各種角色,不要一直內耗? 這集【愛情診聊室#24】聚焦「為什麼把關係的角色需求說清楚,是一種情緒安全感」。從阿傑與阿惠的婚姻爭執出發,解析「角色邊界模糊」如何讓伴侶陷入拉扯與誤解:當工作與家庭角色衝突,男性容易陷入成就壓力,女性則被期待成為主要照顧者,雙方若缺乏溝通與協商,就會誤以為彼此不在乎。節目教你透過三個關鍵步驟——同理對方感受、表達內在掙扎、保留彈性協商——來釐清彼此的角色期待,避免情緒內耗。說清楚需求,不是挑戰關係,而是讓關係更有安全感、更能一起面對現實的磨合。

2025-10-26

停在「脆弱」是一種能力!|【心理敲敲門#123】

2022-05-14

男人都想成為「有用的人」?為何男性很害怕自己「沒用」?|第2季|【超時空心事#64】

雖然父權制度開始被挑戰,但許多觀念仍處於過渡期,男人一方面想放下「勇敢、犧牲、強大」的標籤,一方面又擔心被說「沒用」,因而陷入挫折與羞愧中 這集【超時空心事#64】以「男人都想成為有用的人?為何男性害怕自己沒用?」為題,深入解析男性自我價值的焦慮根源。從19世紀工業革命到現代社會,男性不再擁有傳統的經濟與體力優勢,卻仍背負「要堅強、要成功、不能脆弱」的父權劇本。節目探討男性被說「沒用」時的羞愧與憤怒、為何容易陷入攻擊性反應,以及如何透過理解、對話與支持,重建自我認同。主持人也提醒:跳脫「有用=有價值」的框架,是性別平權與自我成長的重要一步。這不只是關於男人的故事,而是一場關於人如何看見自己的深刻對話。

2025-10-27

愛情診聊室~伴侶關係「不敢拒絕」怎麼解?|【一天聽一點#1605】

2024-02-27
社群分享
加入最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