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診聊室~「上有老、下有小」伴侶,怎麼找回「幸福感」?|【一天聽一點#1619】
愛情診聊室
00:01:34 三明治世代~「上有老,下有小」的情感困境
你是關係中追(刺蝟)的還是逃(穿山甲)的那一方?
你們典型的失控對話
老公:「姐姐今天有沒有吃藥?」
西瓜:「還沒有,麻煩你餵她。」
老公:「中午的吃了嗎?」
西瓜:「也沒有。」
老公:「你藥沒帶出門嗎?」
西瓜:「沒有。」
老公:「明天我們有什麼行程嗎?」
西瓜:「我中午有日文線上會話團。」
老公:「你不要期待我推兩個小孩去公園喔!我感冒很不舒服。」
西瓜:「晚安。」
老公:「你在生氣嗎?」
西瓜突然哭著說:「一打二整天,你只嫌我沒帶藥,我穿了件新衣服,你也沒注意到。你可以要求我帶小孩,自己去跟婆婆住,我卻連一小時的日文會話課,都沒辦法參加。」
老公:「我沒說不行啊!只是我感冒不能帶他們去公園而已!」
西瓜:「我沒要你帶他們去公園啊!」
老公:「因為之前你上日文課,我都帶他們去公園啊!」
我:「那是一個月前了!上次你只推弟弟出門,弟弟睡著你就去跟鄰居聊天。姐姐在我上日文課的時候一直來煩我,我一直等你回來陪她,你都沒有回來!」
對話最後結束在老公道歉,說他明天一定會把兩個小孩都困在客廳,不會讓小孩打擾西瓜。
你在聽課或練習時困難的地方
期待老師回答的問題
面對「內憂外患」,親密關係為何容易出問題?
1. 彼此連結的「時間」與「主動性」被壓縮
2. 彼此滿足感降低,導致刺蝟與穿山甲的表現更「極端化」
-
關係較緊繃的時候,很容易因為小事就看對方不順眼(如:更有攻擊性、冷戰更久…)
00:11:08 當我們還有愛,如何化解「內憂外患」?
恢復安全連結&保有親密感
增加可及性~降低不確定感
-
減少失聯(想找對方的時候,很容易就找得到),讓伴侶感受到你對他的在乎
-
形成一個固定的默契、小儀式,增進彼此互動的可預測性
增加回應性~對上彼此的需要
-
表達方:明確說出自己的需要,減少溝通的模糊性
-
回應方:與對方核對自己要做什麼,才能回應、照顧到他的需要,減少誤判的可能
增加投入度~專心與對方相處
-
營造彼此高品質的相處時光,讓伴侶感受到你的注意力有在他身上
面對壓力時,刺蝟較需要感受到伴侶的靠近、連結(如:對方會陪伴我、我的辛苦有被看見);穿山甲則需要較多獨處的時間、放空的空間。
→ 恢復安全連結的方式,需要視伴侶的需求而定,並能夠輪流相互滿足。
00:21:37 情境演練~你和伴侶能互相滿足彼此的需要嗎?
背景
相互競爭
穿山甲:「你看這個我就沒興趣啊。」
刺蝟:「不是啊,上次你想去的地方,我覺得很無聊,還不是陪你去了,為什麼你現在就不能陪我?」
穿山甲(不甘願):「好,我手機放下都不要看。現在可以了嗎?」
刺蝟:「不用,你如果要這樣就不用了,你去做自己的事,我也不想看了。」(電視關掉)
-
想滿足對方,似乎只能捨棄自己的需要,形成互斥的關係
輪流滿足對方
穿山甲:「你看這個我就沒興趣啊。」
刺蝟:「不是啊,上次你想去的地方,我覺得很無聊,還不是陪你去了,為什麼你現在就不能陪我?」
穿山甲:「可是我今天已經陪你八小時了,可不可以先讓我休息一下?」
刺蝟:「好,你要休息可以。那你要告訴我什麼時候會再陪我看,因為我很想跟你一起看。」
穿山甲:「我想一下……不然我先去洗個澡,休息一下再回來陪你一起看。」
刺蝟:「齁呦,好啦……那你去之前要給我親一下。」
穿山甲:「好。」
-
能夠彼此協商,互相滿足對方「一部分」的需求
-
沒有為了配合對方,直接放棄自己的需要
→ 輪流滿足對方的需求,能增加伴侶間的安全連結與親密感。
乙白老師將帶領專業的諮商師團隊,舉辦為期兩天(6/15、6/22)的雙人伴侶工作坊,邀請想提升關係品質的伴侶一起參加,享受「伴侶諮商」等級的經驗,幫助你們擁有更順暢的關係。
00:27:58 三明治世代,如何找回愛的連結?
向伴侶「即時報導」
-
當心裡有對伴侶的渴望、感謝、心疼和照顧,可以即時告訴他
→ 文字間的交流,也能達到伴侶間密切的輪流滿足,讓對方感受到被愛、被關注、被在乎。
00:33:01 搞懂情緒,開啟關係幸福的大門
課程連結:https://www.koob.com.tw/online/tk19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WStj1NqaYQ
透過「啟點文化APP」完整收聽節目、正確回答小測驗、分享節目連結,賺取更多紅利點數!
Android下載點:https://reurl.cc/0ZGrWY
iOS下載點:https://reurl.cc/1GE5OQ
※ 已下載用戶請更新至最新版本。
相關影音
不是不愛,而是你覺得他都「懂」,他卻覺得你「沒說清楚」|第2季|【心理躲貓貓#23】
當你發現最親近的家人、伴侶,一再忘記你的習慣、喜好、說過的話,是不是會讓你感到很失落呢?他到底是不小心忘記,還是打從心底不在乎、不愛了? 這集【心理躲貓貓#23】談「不是不愛,而是沒說清楚」的心理議題,從親子互動到伴侶相處,解析當記憶力、表達方式與情緒需求錯位時,為什麼容易誤會成「他不在乎我」。節目指出,記不住不代表不愛,而是能力、注意力與信任感交錯的結果;想讓關係更穩定,需要練習表達不安、調整期待,並覺察自己用什麼方式確認被愛。當雙方能理解彼此的限制與差異,就能從誤解與猜測中找回連結。這是一集關於愛、理解與情緒安全的練習。
為什麼把關係的「角色需求」說清楚,是一種「情緒安全感」?|【愛情診聊室#24】
難得的家庭時間,你早已承諾不要忙工作,卻突然接到公司來電。你既不想讓另一半生氣,又擔心丟了案子……如何清楚區分各種角色,不要一直內耗? 這集【愛情診聊室#24】聚焦「為什麼把關係的角色需求說清楚,是一種情緒安全感」。從阿傑與阿惠的婚姻爭執出發,解析「角色邊界模糊」如何讓伴侶陷入拉扯與誤解:當工作與家庭角色衝突,男性容易陷入成就壓力,女性則被期待成為主要照顧者,雙方若缺乏溝通與協商,就會誤以為彼此不在乎。節目教你透過三個關鍵步驟——同理對方感受、表達內在掙扎、保留彈性協商——來釐清彼此的角色期待,避免情緒內耗。說清楚需求,不是挑戰關係,而是讓關係更有安全感、更能一起面對現實的磨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