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碗的眼淚」如何突破性別框架,擁有「平等關係」?|【愛情診聊室#5】
00:01:23 「洗碗文」爭議~網友為何如此不滿?
一名男性心理工作者以「飯後由誰洗碗」為題,在臉書發文闡述自己與妻子多年來的矛盾,卻引發軒然大波。
「洗碗文」概述:
一對伴侶對洗碗的分工產生歧見:妻子認為「一方煮飯,另一方洗碗」很合理,且符合她原生家庭的習慣;丈夫則對於洗碗心生抗拒,反覆陷入「妥協洗碗」與「逃避不洗」的循環,導致兩人經常為此爭執。
某次兩人參加關係工作坊後,妻子提出「每次煮完飯後,由對方負責洗碗」的期待。丈夫雖然答應,卻瞬間落淚,讓妻子心軟選擇退讓。
通過回溯童年經驗,丈夫發現「不用進廚房、不用洗碗」象徵母親對他的愛。他無意識地希望在婚姻中,重現這種被母親照顧的感覺,因此承諾洗碗對他而言彷彿失去了母愛,引發深層的失落與悲傷。後來他告訴自己,妻子並非母親,而自己也已成年,於是重新將洗碗視為對妻子的體諒和愛,在態度與行動上做出改變。
某次兩人參加關係工作坊後,妻子提出「每次煮完飯後,由對方負責洗碗」的期待。丈夫雖然答應,卻瞬間落淚,讓妻子心軟選擇退讓。
通過回溯童年經驗,丈夫發現「不用進廚房、不用洗碗」象徵母親對他的愛。他無意識地希望在婚姻中,重現這種被母親照顧的感覺,因此承諾洗碗對他而言彷彿失去了母愛,引發深層的失落與悲傷。後來他告訴自己,妻子並非母親,而自己也已成年,於是重新將洗碗視為對妻子的體諒和愛,在態度與行動上做出改變。
網友為何反對作者
-
丈夫太過關注自身的委屈,逃避洗碗的責任,卻忽略妻子受到的傷害
-
丈夫身為心理工作者,未將學術專業應用於改善關係或自我成長,還看似將創傷作為鬆動妻子底線的工具,忽視對方的努力與感受
→ 伴侶諮商師:丈夫其實也不清楚,自己為何會感到強烈的悲傷(才會去做自我探索),而非以此情緒勒索妻子;妻子的退讓則是出於對丈夫的心疼。
※ 在最脆弱、需要被接住時,如果另一半出現忽視、敵意的反應,可能會造成創傷。
00:09:13 「洗碗文」爭議~為何不洗碗的人能被諒解?
支持作者的網友立場
-
理解情緒反應很個人化,當出現莫名的抗拒時,往往與內心深處的失落或分離經驗有關,須被認真對待與陪伴
-
體諒社會給予男性的期待與壓力(不要囉唆,專注解決問題就好),認為如果把問題簡化為「買洗碗機就好」,等於把人「工具化」,忽視「生而為人」對情感探索的價值
-
理解男性在成長過程中,較少練習表達細膩情感,希望藉此事件,支持男性認識並接納自己的感受,進而促進所有性別之間平等對話的空間
00:12:05 男性自我覺察是好事,網友為何不能接受?
-
作者的描述較缺乏性別意識,側重於「父母對孩子的照料」,但未反映出女性在家庭中承擔的壓力,讓人不禁聯想到傳統社會裡,男孩在家務分工上被賦予的特權。
-
女性通常從小便經常承擔更多家務與情緒勞務,然而文章聚焦於男性自我探索,因而喚醒眾多女性讀者被壓迫的集體創傷。
什麼是「性別盲」?
-
在成長經驗裡,沒有機會形塑出清晰的性別意識,以至於享有性別特權而不自知
例:某些女性認為,由男性負責關係裡的花費(如:結婚的排場),是天經地義的事。
當性別特權與伴侶需求牴觸時:
尚待養成性別意識的一方
當伴侶提出的需求,牴觸自己原以為「理所當然」擁有的權利時,要先接納內在的失落感,並試著理解伴侶的需求。
面對較無性別意識的伴侶
理解伴侶在特權受到挑戰時,出現失落反應是正常的。你依然可以堅持自己的需求,但不必以此攻擊他,給他一些時間調適,或許能幫助他逐漸培養更清晰的性別意識。
一對中年夫妻在孩子出外念大學後,因家務分工問題頻繁爭吵,尋求諮商協助。妻子希望丈夫能共同承擔家務,而丈夫則認為,自己二十年來專注於賺錢養家,其餘家務本應由妻子全權處理,這也跟自己原生家庭的運作模式相同,對於妻子的要求感到十分困惑、沮喪。感受到丈夫的失落後,妻子流淚並一度感到動搖,但累積已久的疲憊,讓她再也無法退讓。
聽見妻子的心聲後,丈夫開始主動分擔家務,並在過程中漸漸體會到妻子過去的辛勞。一開始僅出於對妻子的體諒,但隨著投入更多家務,他逐步感受到性別不平等對女性的壓迫,從而發展出更完整的性別意識。
聽見妻子的心聲後,丈夫開始主動分擔家務,並在過程中漸漸體會到妻子過去的辛勞。一開始僅出於對妻子的體諒,但隨著投入更多家務,他逐步感受到性別不平等對女性的壓迫,從而發展出更完整的性別意識。
00:25:35 親密關係總牽扯到原生家庭,是情緒勒索嗎?
缺乏專業心理工作者的引導,自行探索原生家庭對伴侶關係的影響後,可能會導致:
-
當伴侶試圖提出需求時,你因為創傷被喚醒,下意識把自己放在受害者的位置,出現悲傷的反應,讓伴侶因心疼或不知所措而選擇退讓。
-
在探索原生家庭時,一直自我分析、檢討,卻沒有和伴侶分享,沒有機會讓他了解你發生什麼事。
→ 社會大眾經常誤解個體化「只能靠自己」,而忽視「重要的關係」能對自我成長帶來的幫助。
推薦課程:【一起幸福工作坊~雙人伴侶實體課】
乙白老師將帶領專業的諮商師團隊,舉辦為期兩天(6/15、6/22)的雙人伴侶工作坊,邀請想提升關係品質的伴侶一起參加,享受「伴侶諮商」等級的經驗,幫助你們擁有更順暢的關係!
00:29:08 改善伴侶矛盾~5步驟,親密互動不踩雷
1. 留意伴侶間經常出現的主題
-
總會莫名引發激烈反應,或是明知不該如此,卻忍不住做/不做某種反應的情境
2. 留意脆弱的情緒與內在小劇場
例:一被伴侶要求洗碗就會感到悲傷,內心浮現「我好可憐」、「我處理不來」的小聲音。
3. 回溯首次出現這些感受的情境(幾歲、跟誰在一起…)
例:每當先生生氣時,乙白總會莫名感到傷心,後來才意識到,這與她童年被爸爸打罵的經驗有關,當時爸爸總因她翹起嘴而更加生氣,逼得她只能壓抑自己的傷心。
※ 處於第二與第三步驟時,還不太適合與伴侶分享自我覺察的結果,因為此時正處於內心狀態較脆弱的狀態,伴侶不一定能承接得住你的情緒,甚至會為了照顧你而藏起自己的需求,或是不知不覺對伴侶情緒勒索(如:我會傷心,所以不可以叫我做某事)。
4. 進入成人狀態
雖然伴侶的行為喚起了童年記憶,但可以提醒自己「伴侶不是父母」,而自己也已經長大,能重新理解父母當時為何如此對待自己,幫自己脫離幼小無助的狀態。
5. 展開實際行動(自我照顧&照顧伴侶)
例:乙白接收到先生的怒氣,如果出現難過的感覺,會允許自己哭泣,讓情緒得到抒發。同時告訴先生,只要讓她哭一哭,並適度安慰就好,不必因為她會傷心就不敢生氣。
在伴侶關係中,雖然家務理應由雙方共同承擔,但特別對於過往不習慣參與家務的男性,能夠開始進行自我反思,是值得鼓勵的。女性在堅持自身需求的同時,若能給予對方適度的轉變空間,將有助於雙方共同邁向更平衡的關係發展。
00:43:21 理解讓愛更美好~【新春福袋】限時優惠中
即日起到2月7號,購買任一門線上課程,只要輸入折扣碼「2025新年快樂」,立即折扣 $250元!(一個會員帳號限使用一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