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係讓人痛!為何「投入關係」仍是好選擇?|【心理敲敲門#263】
00:01:27 Netflix戀愛實境秀《愛在山林間2》~愛哭的彩香香
《愛在山林間2》是一檔戀愛綜藝節目,幾位35歲以上的異性戀男女,入住山林間的愛情村,過著與世隔絕、自給自足的生活。在翻修古宅和從事農耕的過程中,他們相互了解,並尋找下半輩子的愛情。
其中,怡璇對於其中一位參演者──祕書彩香香(女,35歲)的表現感到特別介意,認為對方太脆弱、愛哭,根本不適合參演戀綜。
其中,怡璇對於其中一位參演者──祕書彩香香(女,35歲)的表現感到特別介意,認為對方太脆弱、愛哭,根本不適合參演戀綜。
彩香香的愛情村三階段
1. 兒童期
-
沒自信、敏感且自卑,常常自怨自艾,遇到挫折就哭泣
-
容易過度解讀別人的話,回應時經常帶有被動攻擊,讓人覺得既幼稚又難相處
例:某次彩香香表示東西不好吃,但是有人持不同意見,結果她私下向工作人員抱怨,認為自己的感受沒有被同理。
例:某次做菜時,音樂老師吉他令(男,52歲)請彩香香多切一些蔥,但她覺得已經夠了。後來飯席間有人提到蔥不太夠,吉他令便起身補切,卻讓彩香香頓時感到被責怪與針對。
例:彩香香發現自己心儀的對象──前飛行員隊長(男,48歲),對另外一位參與者荷乃(女,42歲)有興趣,因為害怕隊長被搶走,所以找上棚先生(男,52歲)大哭訴苦,讓對方尷尬不已。
2. 嘗試期
-
即使出擊後的回應令人痛苦,仍試著用自己的方式咬牙前進
例:不擅長下廚的彩香香,得知隊長喜歡花生三明治,但手邊沒有花生醬,便簡單將吐司切邊夾在一起給他,卻被婉拒。後來,她又聽說隊長喜歡麻糬紅豆湯,便在其他姐姐們的幫忙下成功煮給他吃,終於獲得了正面的回饋。
例:隊長最終向荷乃告白。兩人即將離開時,彩香香主動向荷乃坦承,自己最初曾嫉妒、討厭她,但現在想為此道歉。
3. 蛻變期
-
個性更加開放,不再動不動就落淚
-
變得較能給予旁人情緒價值,也開始越來越喜歡自己
例:個性耿直的吉他令因追求時未拿捏好分寸,引發性騷擾風波,被請離愛情村冷靜一週。剛回來時,大家仍與他保持距離,身為好友的彩香香私下提醒他近期先低調些,也暫時別唱歌或嘻皮笑臉。感受到關心的吉他令表示理解,兩個人一起笑得很開心。
00:11:50 彩香香成長&蛻變的2個關鍵
1. 留在關係裡
彩香香童年因身材遭霸凌,導致對人缺乏信任,總覺得他人的言行是在針對自己,然而明知愛情村是團體生活,她仍選擇參與,表示她的內心其實渴望改變。雖然起初在人際互動上屢遭挫折,甚至心碎地看著心儀對象與他人配對成功離開,彩香香卻從未退出愛情村。
-
彩香香的內心遠比她自己所想的還要堅強
不同於以往的人際經驗,愛情村的大家相互支持、分享,讓彩香香逐漸感受到真正的接納與關愛。在哥哥姐姐們的照顧下,彩香香不僅從完全不會下廚,成長為能獨立料理一頓飯的人,也學到許多人情世故的道理。
-
彩香香為了愛情來到愛情村,卻在與大家的互動中意外得到療癒,發覺並非所有人都會傷害她,慢慢收回對世界的防備與投射,試著以更開放的心態與人相處
→ 關係裡的傷,要透過關係修復;個體化的功課,要在關係裡完成。
2. 保持行動
雖然彩香香容易落淚,表達心意的方式有時讓人哭笑不得,但她每次經歷挫折後,總願意調整自己、聽取他人建議,並以自己的步調再次出擊。
對身材缺乏自信的她,始終不敢穿上露手臂的衣服。直到準備離開愛情村那天,她終於突破心魔,勇敢地穿上那件自己最初準備好的無袖上衣。
-
雖然彩香香最終沒在愛情村找到伴侶,但是卻獲得了自我成長
→ 自信是從日常小事中一點一滴累積,而非僅憑一項大成就建立起來的。
唯有真正接納自己,才有足夠好的心理素質,找到合適的對象,並耐得住磨合的痛苦,共同打造愛的容器,長久相伴下去。
00:17:50 怡璇:討厭彩香香,其實是討厭過去的自己
怡璇意識到自己討厭彩香香,其實是因為投射了19歲的自己。當時,她剛跟初戀分手,連續五晚獨自躲在堤防邊哭泣,雖然情緒漸漸平息,卻未曾真正處理內在的議題,而是選擇壓抑。
直到察覺與彩香香的連結,怡璇才真正回頭接住當初脆弱的自己,也不再覺得彩香香那麼刺眼了。
直到察覺與彩香香的連結,怡璇才真正回頭接住當初脆弱的自己,也不再覺得彩香香那麼刺眼了。
→ 凡抗拒必有情結,凡關注必有陰影。
凡關注必有陰影
-
「陰影」是一種投射(對人事物的假定),並不全是壞事,它指的是因為我們太過喜歡或討厭某個人事物,而被忽略的另一面
例:你很羨慕別人有錢,所以很認真賺錢,特別關注「財富」,而被你忽視的「關係」、「健康」、「貪婪」就是陰影。
凡抗拒必有情結
-
「情結」是你內心抗拒之所在,但若想化解鬱結,就得直面那份不舒服的感覺
怡璇最初討厭彩香香,是因為潛意識試圖保護她,不去觸碰過去尚未有能力處理的傷痛,以免再次感到不適。
→ 這種源於自我保護的討厭只是暫時的。若是一直選擇逃避,反而會讓自己困在過去的傷害與陰影裡,甚至影響到其他人際關係。
討厭的人事物,是映照我們內在的鏡子
會討厭某人是正常的,但當情緒浮現時,不妨先思考內在被觸動了什麼,這有助於面對自己的議題。當內心較為平靜時,再去處理與對方的關係,也會更加從容與清晰。
00:27:19 工商時間~探索內在&療癒關係,讓愛更靠近
-
線上課程 《好好在一起》:如果你渴望更深刻地認識自己、理解內心需求,嘉玲老師將在此陪你一步步梳理自我,建立更穩定的關係
-
線上課程的《回家》:這門課適合想要整理家庭議題、深度自我療癒的你,讓玉婷陪你一起在關係裡學會愛與被愛
更多課程盡在「啟點線上學苑」,邀請你與我們一同踏上自我探索的旅程,靠近更理想的關係~?
※ 已下載用戶請更新至最新版本。
相關影音
你把最好的給他,為何他卻在愛裡弄痛了你?揭開「投射性認同」的關係劇本|【心理敲敲門#286】
她拚命付出,只怕自己不夠好會被拋棄;他努力保持距離,深怕被情緒勒索——為何渴望愛與被愛,卻在關係裡越走越遠?原來一切跟投射性認同有關 投射性認同如何悄悄摧毀一段看似親密的關係?《心理敲敲門》第286集,以阿美與阿文的創業婚姻故事為例,揭示雙方如何將內在的傷與需求不自覺投射在彼此身上,從愛的開始到漸行漸遠,不只是誰付出比較多、誰忽略了誰,而是雙方都在潛意識中誘導對方演出熟悉的情感角色。本集深入剖析「投射 → 誘導 → 自驗預言」的三部曲,並延伸解析阿尼瑪情結、親密恐懼、控制與逃避的互動循環,引導聽眾以更成熟的方式認出關係中無意識的運作,停止傷害、重寫劇本。
2025-08-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