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曖昧對象」給「承諾」那麼難?|【心理敲敲門#295】
00:01:24 要曖昧對象給承諾,為什麼這麼困難?
※ 此處討論的「給承諾」,是指願意經營長期關係,承諾一對一穩定交往(不一定要結婚)。
原因一:現代人多晚婚,甚至不婚不生
-
許多對個人發展有期許的人,會先以工作為主,要找人定下來的時候,通常都比較晚了
解決方法:重新調整事情重要性的排序、重新分配時間,把關係放到前面,工作、成就調整到後面一些。
原因二:關係劇本多元
1. 每個人對親密關係的想像落差很大,可能會為了保有曖昧的美感或是尊嚴,而不去直接確認關係
例:在國外有些國家的文化裡,認為同時期跟三、四個對象約會很正常,就算已經發生過性關係,只要彼此還沒確認關係,都還不算男女朋友。
例:在臺灣,許多X世代,和Y世代前半段的人,覺得彼此有上過床,就等同於已經確認穩定關係。
2. 經營關係的成本很高,擔心把內心的關係劇本講出來,如果之後改變的話,會被對方認為欺騙,付出的金錢、時間、心力都會付之一炬,所以乾脆讓彼此一直處在模糊的狀態裡
→ 面對多元的關係劇本,你和曖昧對象能開誠布公地討論,各自對關係的想像是什麼嗎?有能力接受對方的劇本跟你不一樣嗎?
※ 新興關係劇本
-
自願單親:有些女性想要當媽媽,覺得要找到優秀的男性伴侶一起育兒的成本太高、太困難,所以乾脆自己到國外做一個小孩
-
開放式關係:願意給予承諾,但是要求婚後、交往後,還能繼續跟別人發展關係
解決方法:差異不是不好,只是不同。學會去跟曖昧對象核對彼此對關係的想像,提起勇氣聽聽對方的答案就好。
延伸學習:
原因三:太害怕承擔
-
對親密有恐懼,害怕兩個人太靠近會受傷,或是不覺得對方會真的喜歡他,不知所措到躲起來
解決方法:學習承擔風險,好好了解親密的意義。
00:08:34 一直說想結婚,卻一直定不下來?
40 歲的阿晨,是位跨國企業的專業經理人。他的工作節奏非常精準,給人一種穩重的形象,但少有人知道的是,他私底下喜歡交朋友與夜生活,同時又渴望結婚。
為了找到真愛,阿晨不只很認真滑交友軟體,參與各種party認識新朋友,遇到心動的對象也一定主動出擊。身為異性戀直男的阿晨,通常會對「30歲以下、懂生活又有品味的美女」心動,每當他遇到心儀的對象,想結婚的心願就會升起,讓他認真又投入。
為了找到真愛,阿晨不只很認真滑交友軟體,參與各種party認識新朋友,遇到心動的對象也一定主動出擊。身為異性戀直男的阿晨,通常會對「30歲以下、懂生活又有品味的美女」心動,每當他遇到心儀的對象,想結婚的心願就會升起,讓他認真又投入。
交往期間,女友常抱怨他的夜生活太多,但阿晨總能在第一時間就表達對女友的在乎,漏接電話會馬上回電,或是趕回去她身邊、讓她放心。可惜的是,他這兩、三年經營過兩段認真的感情,對方都毫無結婚的渴望,阿晨只好忍痛結束關係。
阿晨在第一次分手後,曾走進諮商室,讓諮商師陪他走出情傷;等到第二次分手,阿晨又找上同一位諮商師,但沒想到這一次,諮商師竟溫柔的阿晨問:「你真的想結婚嗎?」
阿晨在第一次分手後,曾走進諮商室,讓諮商師陪他走出情傷;等到第二次分手,阿晨又找上同一位諮商師,但沒想到這一次,諮商師竟溫柔的阿晨問:「你真的想結婚嗎?」
阿晨真的想結婚嗎?
-
他的「關係劇本」可能偏傳統,認為男人要「五子登科」才算成功,但從未真正思考過自己是否真的想結婚
心理師為何會察覺阿晨可能沒有真的想結婚?
-
一個人是否真心渴望一件事,不只要看嘴巴怎麼說,更要看長期的行為模式
-
特別是在衝突處理上的反應,往往更能看出一段關係能否走得長久
每當阿晨跟女友在時間分配上有衝突時,他都很知道怎麼安撫對方,但假裝是維持不久的,為了留住關係,事事都順著女友,真正的自我難免還是會露餡,女友反而會覺得被欺騙。
例:口頭答應不要再去「很多妹」的夜店,但過幾天又重蹈覆轍,並合理化行為:「我是跟兄弟們開趴,又不能規定店家不收其他女客人」。
例:阿晨不想被女友管時,會下意識隱瞞部分事實。像是跟兄弟的聚會上明明有女生,卻不先告知,事後才補一句「我怕你生氣,所以沒講」。
→ 最終,即便他沒有要搞曖昧,這樣的行為模式仍會反覆破壞信任,就算對方再喜歡阿晨,對「婚後生活」都會沒信心。
要經營一段長期關係,本就需要彼此調整,但阿晨在需要改變時,卻不容易承擔責任去修正信念或習慣。阿晨如果真有不想妥協的地方,也應該好好跟女友協商,清楚表達哪些能調整、哪些不能退讓,而不是放任「信任漏水」。
→ 阿晨需要先去探尋結婚對自己的意義,想清楚為何而做,並願意去承擔調整自我的責任,否則伴侶很難感受到他真的準備好踏入婚姻。
00:19:32 如何讓曖昧消散,找到願意給承諾的伴侶?
越不想浪費時間,反而越浪費生命
-
不是找到一個願意給予承諾的人,才決定好好跟對方在一起,甚至為了不失去對方而妥協,而是你在曖昧中是否有真心想做的事,所以願意繼續這段關係
-
如果曖昧的不確定感讓你不舒服,你有權利喊停、表達自己想要什麼,但記得不是用「應該」的口吻,逼迫對方重新思考現在是否該進到下一階段
-
許多人在前期經營形象,拿出最好的一面,只為了追求成功。這會讓對方誤以為那就是日常標準,後續一旦出現落差,就容易覺得被欺騙
你能夠在關係裡真心做自己嗎?
-
若為了追求而過度「預支」、努力滿足對方的想像,雖然成功追到會很開心,但接下來的磨合會很辛苦,因為你必須大幅調整做法,和對方核對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
-
假如對方後來發現,在你「最做自己的狀態」下,他並不會想要進入關係,你其實只是在用偽裝困住自己
→ 擔心「真實的自己」不會被愛,所以才不斷包裝自己。這背後需要回頭面對的,其實是自尊議題:是什麼讓你無法接納真正的自己?
遲早有一天要做回自己,那不如不要進入關係?
-
現代人更懂得做自己,這是很好的發展。確實也不是只有進入一段親密關係,才能學會愛與被愛,否則只要有一點不符合期待,都會對你影響深遠
-
重點不在於要不要進入關係,而是在「做自己的同時」,你能否適度保留一塊與他人連結的空間。這樣的互動能豐富你對自我的認識,也影響你給愛、給關懷的能力,反過來讓你在經營關係或找對象時更敢做自己
例:我有支持我的好友、家人,有一份能帶給我成就感的工作,這讓我相信自己是個不錯的人。
00:29:10 啟點週年慶寵粉大優惠~倒數3天
推薦線上課程:
-
《幸福人生的情緒課》陪伴你在核對關係時,不論結局如何,都能安頓自己,保持風度與優雅
-
《我想跟你好好說》幫助你在不同階段表達在乎,建立更深度的關係
-
《好好在一起》陪你在結束一段關係後,重新認識自我定位,調整腳步
-
《好好說再見》幫你優雅過渡關係結束的衝擊,讓下一段親密關係更自在
即日起到 10/14 晚上12點前,加入啟點文化線上課程,就享有一門95折、兩門82折、三門以上69折的優惠!(需同一張訂單,折扣無法累計)讓我們陪你安頓情緒,好好走過關係的每個階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