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核對」,是好關係的「幸福起手式」?|【心理敲敲門#292】
核對,是親密關係的「幸福起手式」 [00:01:19]
為什麼「核對」這麼重要?
核對的好處一:有助於確認彼此的想法、情緒與狀態
-
小時候,我們經常還不太能理解自己的內在感受。如果這時有照顧者協助我們分辨、命名情緒,就能慢慢學會辨識那些原本模糊不清的感覺
例:小孩在心愛的玩具不見時大哭亂丟東西,只知道自己「不舒服」,直到爸媽告訴他:「你玩具不見了,現在很難過、也很生氣,對不對?」孩子才會開始意識到,原來這就是「難過」和「生氣」。
-
童年時期累積正向的核對經驗越多,長大後就越有能力在關係裡核對彼此的狀態
-
相對地,如果在想釐清別人狀態的時候,總是得到負面的回應(如:被嚴厲阻止不要亂說話),那麼就會逐漸失去與人核對的習慣,變得經常推測別人的感受與想法
→ 核對,是建立對世界安全感的第一步:當自己的情緒能被自己認出來,或在與他人互動時被核對到,再加上我們對外界的核對也大多能獲得回應時,就會比較能掌握現實的狀況,理解自己的內心預設,不見得就是對方的真實狀況。
核對的好處二:可以避免誤會或錯誤判斷
彼此都帶有敵意假設,又沒有先跟對方核對到底發生什麼事,所以衝突一觸即發:
A:「你今天沒有買晚餐回來,是故意的嗎?」
B:「你現在這樣講,是說我不負責任嗎?」
B:「你現在這樣講,是說我不負責任嗎?」
↓ 有核對的版本
無論是A或B,只要情況跟自己想的不同,都可以試著跟對方核對看看:
A:「我以為你今天買晚餐耶,是有什麼其他安排嗎?」
B:「我沒買是因為冰箱裡有昨天的菜,你忘了齁~」
B:「我沒買是因為冰箱裡有昨天的菜,你忘了齁~」
A:「你今天沒有買晚餐回來,是故意的嗎?」
B:「我沒買是因為冰箱裡有昨天的菜啦~可是你剛剛口氣很不好,是今天發生什麼事了嗎?」
B:「我沒買是因為冰箱裡有昨天的菜啦~可是你剛剛口氣很不好,是今天發生什麼事了嗎?」
→ 很多時候互動引發情緒不穩定,是因為我們「腦補」對方的感受與想法,甚至是帶著對自己跟關係不利的災難化思考。
不敢跟對方核對,到底是在怕什麼? [00:07:28]
害怕核對的原因一:害怕情緒失控
-
很多人其實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麼,也不知道要核對什麼,但又無法辨識出情緒,所以一開口就出現情緒性的指控或憤怒,讓情況更失控
害怕核對的原因二:害怕揭露脆弱
-
擔心當對方問「你到底要什麼」時,自己會答不出來,或說出真心話後卻被拒絕
-
為了不讓自己顯得「很弱」或是有被傷害的機會,有些人寧可不核對,選擇腦補對方的反應
害怕核對的原因三:害怕關係破裂,或聽到不想聽的答案
-
擔心對方跟自己想的不一樣,所以選擇什麼都不說,以避免「認知失調」
例:不敢跟心儀的對象告白,就是怕被拒絕後連朋友都當不成。
→ 實際上,越抗拒面對認知失調,反而越容易陷入猜測與不安,讓自己持續處在壓力跟擔心中。
在好好核對之後,也要有能力接受不同的答案,而不是一味追求「理想答覆」。否則即使沒有明著逼對方給出你想要的答案,而是想等到對方比較可能這樣做時才去核對,依然帶有控制的成分,更像是一場談判。
想跟對方核對,他卻閃爍其詞? [00:14:51]
-
核對是從釐清自己的需求與立場開始,之後會進入一段來回推敲與假設驗證的過程,需要雙方願意交流、互相理解,所以本來就帶有很高的不確定性
-
如果你再三與對方核對,但對方總是模糊回應、態度閃爍,加上你內心早已預設對方只有「答應」或「拒絕」兩種選項,你或許會感覺一直「核對不到」,但其實他的反應本身就已經透露了答案
→ 不是一定要得到明確的答案才算有效核對,而是在你已經鼓起勇氣表達自己的需求,也給足對方時間與空間的前提下,他的每一個反應都可以成為你做決定的依據,讓你保有自己的掌控感。
例:你問對方禮拜天要不要一起吃飯,並要他在禮拜五前給你回應,如果你在期限內得不到答案,你就可以自行安排當天的行程,不必把決定權綁在對方身上。
結婚
你想結婚,但每次談到「是否進入婚姻」,對方總是轉移話題、迴避正面回答,這表示他此刻並沒有進入婚姻的打算。當你從他的態度裡察覺到這點,關係是否繼續下去的決定權,就回到你自己手上。對方還沒準備好結婚,不代表你就得繼續等他,被迫跟著他的節奏走。當你願意改寫自己的劇本,對方也才會開始認真思考自己該怎麼做,打破過往的慣性,讓關係有所進展。
外遇
即使你已經掌握了伴侶外遇的證據,但他在對質時仍堅決否認、話語閃爍,讓你得不到一個明確的回應。
面對這樣的狀況,你可以回過頭來問自己:「我是否還能接受,在這段關係裡長期經歷不被理解、被忽略的感受?」比起對方承不承認、會不會改過,你是否還願意繼續承受這一切,才是更關鍵的問題。
面對這樣的狀況,你可以回過頭來問自己:「我是否還能接受,在這段關係裡長期經歷不被理解、被忽略的感受?」比起對方承不承認、會不會改過,你是否還願意繼續承受這一切,才是更關鍵的問題。
※ 如果你無法做出決定,是因為經濟因素限制了你的選擇,那麼關鍵就不是他愛不愛你,而是你該如何逐步建立自己的經濟自主權。
關於核對,你該注意的事
-
如果你一開口要核對,對方就會暴怒或使用情緒勒索,那麼請優先保護自己的安全,盡可能避免單獨與對方接觸
-
核對不是交往後才開始的事,最好從還在曖昧時期就開始觀察。如果這時候對方就經常逃避問題、不願明說,進入穩定關係之後,溝通只會變得更困難
啟點週年慶~學會與自己、與伴侶好好對話 [00:24:11]
推薦線上課程:
-
《好好在一起》陪你練習自我核對,找回與自己的連線,在關係中既能享受親密也能擁有自由
-
《回家》帶你看見原生家庭留下的重複模式,透過深度自我療癒,學會真正的愛與被愛
-
《我想跟你好好說》陪你在重要關係中勇敢表達,學會把心裡的需要說清楚,讓求助比沉默更有力量
-
《我們,再愛一次》透過真實例句,引導伴侶彼此鼓勵,重新打開心門,讓愛回到親密與溫暖
-
《我們,好好愛》幫助你理解彼此的需求,學習實用對話方式,找到靠近彼此的方式
即日起到 10/14 晚上12點前,加入啟點文化線上課程,就享有一門95折、兩門82折、三門以上69折的優惠!(每張訂單獨立計算,折扣無法累計)
= =====
參考資料:
-
作者 Bowlby, J.(1969)。依附理論/安全基地。維基百科。
-
作者 Beck, A. T.(1976)。認知行為療法(CBT)。維基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