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專區

2025-10-06

溫柔的女生,比較受歡迎嗎?為何女性有「脾氣」,容易被嫌棄?|第2季|【超時空心事#61】

你覺得女性天生就是要溫柔嗎?為何只有女性不溫柔的時候,會被人說「刺耙耙」、「母老虎」?原來女性是否溫柔的標準,其實有個充滿「智慧」的由來 在兩性互動裡,「溫柔」常常被視為女性的美德,甚至是戀愛和婚姻的必要條件。但女性真的天生就該溫柔嗎?歷史上,18世紀的歐洲貴婦藉由「沙龍文化」展現機智、包容與社交智慧,讓「溫柔」逐漸成為女性的標籤。然而,當溫柔被誤解為「沒脾氣、不拒絕」,不僅讓女性失去自我,也讓關係缺乏真實的交流。真正的溫柔是一種能力:懂得察言觀色、調節情緒、換位思考,並在必要時劃清界線。與其被迫扮演永遠溫柔的角色,不如練習「適度的溫柔」,同時保護自己。因為最有韌性的溫柔,往往不是一味忍讓,而是既能體貼別人,也能真誠做自己。

2025-10-05

鬆綁你的飲食焦慮,讓你停止「情緒性進食」~《我不餓,但我就是想吃》嘉玲和凱宇的對談|【有聲書評】

你會常在壓力大、心情差時忍不住爆吃一波嗎?許多人因為在節食與暴食之間反覆循環,深深被這種「拿自己沒辦法」的感覺困擾,結果跟食物變成敵人 你是否常在壓力大、心情差時忍不住想吃東西?《我不餓,但我就是想吃》這本書指出,所謂的「情緒性進食」,並不單純和體重有關,而是和自我厭惡、焦慮循環緊緊相扣。許多人因為節食與暴食的反覆,感覺「拿自己沒辦法」,食物因此變成敵人。改變的關鍵,不是靠意志力壓抑,而是透過正念飲食與覺察練習,重新連結身體訊號,辨認自己是真的餓了,還是只是想逃避情緒。書中提供從找出飲食模式、打斷舊有習慣,到建立新行為的完整方法,幫助我們鬆綁飲食焦慮,停止自我攻擊,並學會在生活中善待自己。

2025-10-04

「全球朋友圈」時代,如何跟「不一樣」的人相處,建立好關係?|【心理敲敲門#294】

你有出國遊學或留學的經歷嗎?2025年初,嘉玲曾到澳洲短期遊學過,雖然只有待上幾週時間,仍感受到不少文化差異。本集就一起來聽她的遊學趣聞吧~ 在「全球朋友圈」的時代,跨文化互動已成為日常。我們該如何面對差異,並在不一樣的價值觀裡找到相處之道?嘉玲在澳洲遊學時,觀察到東方學生往往謹慎害羞,非東方學生則敢於表達,犯錯也不內耗;同時,她也看見不同文化下對界限、權利、與人情的解讀落差。從課堂上的「回答問題」、學生爭取「換老師」,到生活中「食物分享」與「跨年狂歡」,她意識到文化並非可以隨意拆解,而是必須整體去理解與接納。這集節目帶你思考:在差異中如何看見價值,並學會用更健康的態度處理衝突,建立真正禁得起考驗的關係。

2025-10-03

愛上不該愛的人?如何面對無良老闆?~投票箱問答集|【啟點下班後#8】

如何應對刻意操弄的上司?愛上不該愛的人該怎麼辦?為何家人對外人更客氣?本集三位主持人將用輕鬆卻誠懇的語氣,與你聊聊不同視角與實用建議! 在職場、家庭與感情裡,我們常遇到棘手難題──像是如何應對刻意操弄的上司?愛上不該愛的人該怎麼淡化情感?或是為何家人對外人更客氣?本集《啟點下班後》以快問快答的方式,三位主持人用輕鬆卻誠懇的語氣,帶出不同視角與實用建議。從職場壓力到親密關係,從如何安撫 AI 時代的焦慮,到學會區分「喜歡」與「愛」,都能找到值得對號入座的處境。這不是標準解答,而是陪伴你用更自在的方式,面對生活中的矛盾與困惑。

2025-10-01

這些「投資金句」,真的能幫你賺到錢嗎?|【錢世好朋友#25】

投資大神們的金句名言,被許多投資人奉為圭臬,但是你有注意過這些話的「前提」嗎?小心盲目跟風,可能讓你賠掉辛苦賺來的錢、變成市場的韭菜 在投資世界裡,許多人習慣引用巴菲特或華爾街名人的「投資金句」來安慰自己或做決策,例如「別人貪婪我恐懼」、「持股十年」、「cash is king」或「高風險,高報酬」。然而,這些金句若被斷章取義,反而可能帶來風險。節目指出,真正的重點不是名言本身,而是背後的思考架構與執行策略。巴菲特之所以能成功,是因為他在投資前已做足研究,清楚知道什麼公司值得長期持有、在什麼價格買入、資產配置比例是多少。對一般投資人來說,學習的不是照抄,而是建立符合自己資產規模、年齡與風險承受度的完整投資策略,讓現金配置、持股時間與市場進出都有清楚的依據。

2025-09-30

與人相處,要說「對人有幫助」的話,還是「別人喜歡」的話?|【幸福翹翹板#44】

你好奇怎麼說出別人能接受的「真話」?又如何在說「好聽話」的時候,不會貶低自己的人格嗎?本集節目與你分享如何讓說的話,為你的真實心意服務 在日常人際互動中,我們常在「說真話」與「說好聽話」之間掙扎:究竟要直接點出問題,還是先顧及對方的感受?節目中以健身教練的案例,對比一位嚴格指出問題的教練與一位總是鼓勵稱讚的教練,呈現了兩種不同的溝通結果。真話能展現專業,但若缺乏情緒承接,可能讓人聽不進去;而好聽話能帶來安全感,卻也可能淪為空洞。凱宇提醒,說話的核心不是套路,而是「為你的真實心意或真正目的服務」,同時判斷關係深度、對方的需求,選擇適合的表達方式。學會在情境中調整話語,才能兼顧真實與溫度,讓溝通更有效。

2025-09-29

女生苦於太能幹,男人卻不知怎麼幸福?|第2季|【超時空心事#60】

你以為父權只存在男性身上嗎?這套以男性為中心建立的規則,強調「競爭、階級、權威」,只滿足了極少數人的利益,剩下更多男女都是體制下的犧牲者。 本集《超時空心事》討論當代性別關係的困境:女性雖因性別平等而能投入職場,卻同時承擔「雙重輪班」,在工作與家務之間疲於奔命;男性則長期被框在「經濟支柱」的角色裡,難以真實表達脆弱,於是幸福感逐漸流失。節目中談到「性別二次革命」,強調家務與育兒的平等分工,以及男性練習誠實面對自己需求的重要性。不論是女性因能幹而背負更多壓力,或是男性陷在父權競爭邏輯中無法感到滿足,都提醒我們:跳脫舊有性別劇本,重新思考「什麼才是真正的幸福」。

2025-09-28

愛情最溫柔的勇氣,是學會在脆弱中誠實?為何親密關係出現「憂鬱依附」?|【愛情診聊室#22】

分手後,你還是忍不住關心前任,想跟對方當朋友嗎?如何看待想守護對方的心意,安放糾結的感情?今天用小米跟前任的故事,揭開「共依附」的祕密 本集《愛情診聊室》聚焦「憂鬱依附」與焦—逃互動:當一方以憂鬱作為主要連結管道、另一方則以拯救與承接維繫關係,兩人易落入共依附與情緒耗損。節目拆解小米與前任的溝通卡點:只在對方難受時連線、以迂迴方式表達需求、把安撫當親密,卻忽略了「可被回應」與「能回應他人」的雙向性。乙白老師示範把感受轉譯成明確需求(先說狀態→說影響→說想要),並提醒:從伴侶轉為朋友需要耐受模糊與重設界限;AI可以幫你沙盤推演與整理語句,但無法訓練情緒耐受、指出盲點或看見雙方互動模式。想走向安全依附,關鍵在於練習直接且平和地核對、設定邊界、擴大可回應的人際圈,讓愛不再綁在「被需要」上,而是建立在能誠實、能回應、也能承擔的成熟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