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專區
2025-11-06
看見小時候的自己,擁抱你對生命的期待~feat. 李霈瑜 大霈|第2季|【誰來作客#19】
從模特兒入行,後來獲得金鐘主持人獎肯定,又因演技入圍電影大獎。大霈能有自由的靈魂,其實跟她那對「奇妙」的父母,與曾移民紐西蘭的經歷有關 這集【誰來作客#19】邀請模特兒、主持人、演員李霈瑜(大霈)分享她自由而真實的人生故事。節目從她童年移民紐西蘭的經歷談起,如何在語言與文化衝擊中培養出強大的適應力,也種下了她關注環境議題的種子。回到台灣後,大霈以「透明系女孩」自稱,不追求明星光環,而是在多重角色間找到平衡,學會接受失望與不完美。節目中她也回顧父母對自由靈魂的養成、與姊姊的情感修復歷程,以及如何在孤獨中透過閱讀與學習建立內在的穩定。最後,她以「Why not」作為人生態度,鼓勵大家擁抱改變、活出真實與彈性,成為自己生命的設計師。
2025-11-05
你被「孝順」犧牲的人生,該怎麼「照顧自己」?|【一天聽一點#1715】
根據衛福部統計,2024年長照需求人口已將近90萬、照顧者高達130萬人,相當於每18人就有一人正在承擔長照重任。本集與你分享三個緩解壓力的方法~ 這集【一天聽一點#1715】探討「照顧者內疚」與長期照護壓力,提醒每個在照顧家人、承擔長照責任的人:你也需要被照顧。節目指出,許多照顧者長期忽略自身需求、拒絕外援、甚至為「想休息」感到罪惡,讓壓力不斷累積。主持人提出三個實用方法幫助自我調節──允許自己的有限、與他人保持連結、設立時間界限。當你能適度休息、求助、分擔責任,就能讓「孝順」不再是犧牲,而是有力量的陪伴。這集節目特別適合長照者、家庭照護者與正在面對情緒耗竭的你,一起學習如何在照顧他人前,先好好照顧自己。
2025-11-04
伴侶一定要是「最懂我」的人嗎?|【幸福翹翹板#49】
「如果你真的愛我,就應該要懂我!不用說就知道我需要什麼;明白我說『沒事』,是在等安慰……」你認同這樣的戀愛觀嗎?怎樣才算真正幸福的關係? 這集【幸福翹翹板#49】探討:「伴侶一定要是最懂我的人嗎?」節目指出,「被懂」是每個人都渴望的情感需求,但在親密關係中,我們常把「懂我」誤解成「要完全認同我」。其實,即使伴侶理解你,也不代表他總能滿足你的期待。主持人從心理需求角度分析「懂不懂我」的背後,提醒我們:當伴侶說「你不懂我」,那通常代表某個被看見、被回應、被重視的需求沒有被滿足。節目同時提供練習方法——如何表達自己的感受、減少指責式溝通,並以具體例子說明「懂彼此」的過程,是兩人共構出來的成長,而非天生的默契。
2025-11-03
女生常常害怕「沒人要」?為何優秀女性容易保持「單身」?|第2季|【超時空心事#65】
為什麼單身男子可以是「黃金單身漢」,女性卻時不時要被恐嚇「你再……以後會嫁不出去」,一定年紀還未婚的話,就會被戲稱為「剩女」或「敗犬」呢? 這集【超時空心事#65】以「女生為什麼害怕沒人要」為題,探討性別劇本對女性的影響。節目指出,傳統社會將女性定位為「被挑選者」,把婚姻視為價值依歸,因此「沒人要」成了文化羞辱的標籤。隨著時代演進與女性經濟獨立,「新女性」開始擁有選擇權,卻也因此被誤解為「太強、太難愛」。節目從Satir的婚姻故事、梅克爾的伴侶關係談起,說明當代女性如何在家庭與事業之間尋找平衡,也提醒男性面對優秀女性時,須調整自我價值的來源。最後,節目鼓勵現代女性問自己「我是誰?我想成為怎樣的人?」,活出柔軟與堅韌並存的生命姿態。
2025-11-02
你總是很在意別人的眼光嗎?如何跳脫「他人意見恐懼」的限制?~《自我升級第一原理》凱宇和嘉玲的對談|【有聲書評】
每個人的身分認同,都建立在「我們想像中,他人怎麼看我」之上,但如果完全活在他人的眼光裡,就會活得非常不快樂。一起來聽聽如何調整這份信念吧~ 這集【有聲書評】由凱宇與嘉玲對談《自我升級第一原理》,帶你認識「FOPO」(fear of people’s opinions,害怕他人意見)這個常見又潛在的心理狀態。節目指出,許多人在生活與人際關係中,會過度預期他人的反應、誤解他人的想法,甚至讓別人的評價主導自己的選擇。當「他人眼光」變得太大,我們的自我便被壓縮。節目也分享如何透過覺察、核對與自我連結,走出「FOPO的負面迴圈」,重新與世界建立平衡。想學會在意見與真實之間找到界線,讓「他人眼光」不再成為人生的枷鎖,這集會是一場很實用的心理整理。
2025-11-01
新世代「選伴侶」3大指標:測出你是不是「一起幸福」的理想型?|【心理敲敲門#298】
比起找個高富帥、白富美,現在有一群人更在乎未來的另一半,有沒有「情緒安心、回應安全、生活安定」。但是難道雙方都有「三安」,感情就沒問題嗎? 這集【心理敲敲門#298】探討「新世代選伴侶的三大指標」,指出現代人不再只看外貌與財力,而更重視「情緒安心」、「回應安全」與「生活安定」這三項「新三安」條件。節目說明,能處理情緒、願意溝通、在生活中有自立能力的人,更容易與伴侶建立穩定而成熟的關係。主持人也提醒,「三安」不是條件,而是可以共同練習的能力:懂得安頓自己的情緒、願意回應對方的需求、在生活中保持穩定。當雙方都具備這些特質,就能在關係中彼此成長、互相支持。想知道自己是不是「能一起幸福」的理想型,這集節目會帶你找到答案。
2025-10-31
人際關係的「接住」是什麼意思?|【啟點下班後#10】
「接住」可以不只是言語上,也可以是身體上、行動上給予適當的回應,讓人相信自己不會變得像想像中那麼糟。一起來聽聽「被接住」的療癒故事吧~ 這集【啟點下班後#10】以「人際關係的接住是什麼意思?」為題,從心理學與語言學角度解析「接住」的深層含義。節目指出,所謂「接住」,不是解決問題,而是成為他人情緒的容器,讓對方不再孤單。透過主持人分享的真實經驗與日常案例,帶出「接住」不只存在於言語,也能是行動與陪伴。節目同時提醒:懂得安頓自己的情緒與界限,才能真正承接他人,不落入過度付出的陷阱。想學會在人際關係中建立信任、練習溫柔而有力量的陪伴,這集會讓你重新理解「被理解」的意義。
2025-10-29
「主動式ETF」比較賺?還是新瓶裝舊酒?|【錢世好朋友#27】
有人覺得,主動式 ETF 是由專業基金經理人主動選股、操盤,績效上更好;也有人說,這只是重新包裝過去流行的「共同基金」?來看看財務教練怎麼說吧 這集【錢世好朋友#27】解析 2025 年最熱門的投資商品——主動式 ETF。節目指出,主動式 ETF 由基金經理人主動選股,與傳統被動追蹤指數的 ETF 不同,標榜有機會打敗大盤,但也伴隨更高管理費與風險。財務教練 Yellow 認為,主動式 ETF 其實是「新瓶裝舊酒」,與過去的共同基金差別不大,關鍵仍在操盤人經驗與策略一致性。節目提醒投資人,若缺乏長期投資思維、容易看短線績效,可能反而更容易賠錢。面對市場推陳出新的理財商品,與其追流行,不如先搞清楚自己為何投資、風險能承受多少,這樣才不會被市場節奏帶著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