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專區

2025-11-09

焦慮依附伴侶想「收回投射」,怎麼開始「做到」?|【愛情診聊室#25】

你每次陷入一段感情,就忍不住想製造各種機會,恨不得天天跟對方黏在一起,卻總是被「說太窒息」嗎?該如何學會「自愛」,留給彼此一點個人空間? 這集【愛情診聊室#25】探討焦慮依附者最常面臨的課題——「收回投射」。節目透過Howl與女友的真實關係故事,揭示焦慮型伴侶如何在關係中不斷追求安全感、渴望被安撫,卻因過度依賴讓愛變成壓力。主持人以情緒取向治療(EFT)的觀點指出,愛情中並沒有「天生不合」,而是兩人能否看見彼此的核心恐懼、學會以新的互動方式重新連結。節目也教你如何在分手後進行自我修復——從自我對話、安撫練習到設定小目標,讓焦慮慢慢轉化成穩定的力量。這是一集專為「太愛對方、卻弄丟自己」的人準備的心靈練習課。

2025-11-08

「交往對象」跟你說「喜歡少了」,但沒有要分手,這什麼意思?|【心理敲敲門#299】

婚戀專家指出:多數人最快三個月就會走出熱戀;十八個月沒分手,就算穩定交往。如果另一半在這段期間說「喜歡變少,但沒有想分手」又是什麼意思? 在【心理敲敲門#299】中,主持人探討許多人在戀愛中都曾面臨過的難題:「他說喜歡變少,但沒有要分手,這到底什麼意思?」節目從戀愛週期切入,說明熱戀期過後,情感強度自然下降,是親密關係回歸現實的正常現象。但也可能反映另一方對關係投入不足,或需要更多個人空間。節目提醒,與其糾結「喜歡變少」,不如看見「他仍願意不分手」的訊號,透過開誠布公的對話,重新調整親密與獨立的平衡。主持人也分享迴避型依附、心理健康差異等狀況,幫助聽眾理解愛情中「距離」的多種成因。這集節目適合正在關係裡困惑、焦慮,卻仍想努力經營的你。

2025-11-07

如果你消失了,誰會第一個發現?|【心理躲貓貓#24】

厭倦人際關係的拉扯,讓你覺得一個人好像比較輕鬆,但有時也會忍不住想著「有個人可以互相惦記,其實也不錯……」我們該如何相信自己是重要的? 這集【心理躲貓貓#24】從一句深刻的提問出發:「如果我消失了,誰會第一個發現?」節目探討「存在感」與「孤獨感」的心理歷程,帶領聽眾思考人際連結的真實樣貌。主持人分析兩種心理焦點——有些人關注「誰會發現我不見」,反映出對被在意的渴望;有些人則聚焦在「消失」本身,代表對自我價值的不確定。節目也談到「弱連結」的重要性,透過與鄰居、店員等微小互動,建立日常的社會支持。此外,嘉玲與玉婷分享親身故事,提醒聽眾:照顧好自己、維持生活節奏,其實就是讓自己不被世界遺忘。這是一集關於孤單、連結與自我照顧的溫柔對話。

2025-11-06

看見小時候的自己,擁抱你對生命的期待~feat. 李霈瑜 大霈|第2季|【誰來作客#19】

從模特兒入行,後來獲得金鐘主持人獎肯定,又因演技入圍電影大獎。大霈能有自由的靈魂,其實跟她那對「奇妙」的父母,與曾移民紐西蘭的經歷有關 這集【誰來作客#19】邀請模特兒、主持人、演員李霈瑜(大霈)分享她自由而真實的人生故事。節目從她童年移民紐西蘭的經歷談起,如何在語言與文化衝擊中培養出強大的適應力,也種下了她關注環境議題的種子。回到台灣後,大霈以「透明系女孩」自稱,不追求明星光環,而是在多重角色間找到平衡,學會接受失望與不完美。節目中她也回顧父母對自由靈魂的養成、與姊姊的情感修復歷程,以及如何在孤獨中透過閱讀與學習建立內在的穩定。最後,她以「Why not」作為人生態度,鼓勵大家擁抱改變、活出真實與彈性,成為自己生命的設計師。

2025-11-05

你被「孝順」犧牲的人生,該怎麼「照顧自己」?|【一天聽一點#1715】

根據衛福部統計,2024年長照需求人口已將近90萬、照顧者高達130萬人,相當於每18人就有一人正在承擔長照重任。本集與你分享三個緩解壓力的方法~ 這集【一天聽一點#1715】探討「照顧者內疚」與長期照護壓力,提醒每個在照顧家人、承擔長照責任的人:你也需要被照顧。節目指出,許多照顧者長期忽略自身需求、拒絕外援、甚至為「想休息」感到罪惡,讓壓力不斷累積。主持人提出三個實用方法幫助自我調節──允許自己的有限、與他人保持連結、設立時間界限。當你能適度休息、求助、分擔責任,就能讓「孝順」不再是犧牲,而是有力量的陪伴。這集節目特別適合長照者、家庭照護者與正在面對情緒耗竭的你,一起學習如何在照顧他人前,先好好照顧自己。

2025-11-04

伴侶一定要是「最懂我」的人嗎?|【幸福翹翹板#49】

「如果你真的愛我,就應該要懂我!不用說就知道我需要什麼;明白我說『沒事』,是在等安慰……」你認同這樣的戀愛觀嗎?怎樣才算真正幸福的關係? 這集【幸福翹翹板#49】探討:「伴侶一定要是最懂我的人嗎?」節目指出,「被懂」是每個人都渴望的情感需求,但在親密關係中,我們常把「懂我」誤解成「要完全認同我」。其實,即使伴侶理解你,也不代表他總能滿足你的期待。主持人從心理需求角度分析「懂不懂我」的背後,提醒我們:當伴侶說「你不懂我」,那通常代表某個被看見、被回應、被重視的需求沒有被滿足。節目同時提供練習方法——如何表達自己的感受、減少指責式溝通,並以具體例子說明「懂彼此」的過程,是兩人共構出來的成長,而非天生的默契。

2025-11-03

女生常常害怕「沒人要」?為何優秀女性容易保持「單身」?|第2季|【超時空心事#65】

為什麼單身男子可以是「黃金單身漢」,女性卻時不時要被恐嚇「你再……以後會嫁不出去」,一定年紀還未婚的話,就會被戲稱為「剩女」或「敗犬」呢? 這集【超時空心事#65】以「女生為什麼害怕沒人要」為題,探討性別劇本對女性的影響。節目指出,傳統社會將女性定位為「被挑選者」,把婚姻視為價值依歸,因此「沒人要」成了文化羞辱的標籤。隨著時代演進與女性經濟獨立,「新女性」開始擁有選擇權,卻也因此被誤解為「太強、太難愛」。節目從Satir的婚姻故事、梅克爾的伴侶關係談起,說明當代女性如何在家庭與事業之間尋找平衡,也提醒男性面對優秀女性時,須調整自我價值的來源。最後,節目鼓勵現代女性問自己「我是誰?我想成為怎樣的人?」,活出柔軟與堅韌並存的生命姿態。

2025-11-02

你總是很在意別人的眼光嗎?如何跳脫「他人意見恐懼」的限制?~《自我升級第一原理》凱宇和嘉玲的對談|【有聲書評】

每個人的身分認同,都建立在「我們想像中,他人怎麼看我」之上,但如果完全活在他人的眼光裡,就會活得非常不快樂。一起來聽聽如何調整這份信念吧~ 這集【有聲書評】由凱宇與嘉玲對談《自我升級第一原理》,帶你認識「FOPO」(fear of people’s opinions,害怕他人意見)這個常見又潛在的心理狀態。節目指出,許多人在生活與人際關係中,會過度預期他人的反應、誤解他人的想法,甚至讓別人的評價主導自己的選擇。當「他人眼光」變得太大,我們的自我便被壓縮。節目也分享如何透過覺察、核對與自我連結,走出「FOPO的負面迴圈」,重新與世界建立平衡。想學會在意見與真實之間找到界線,讓「他人眼光」不再成為人生的枷鎖,這集會是一場很實用的心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