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專區
2025-09-24
學會「適度好奇」,讓你重拾快樂生活|【一天聽一點#1710】
社會學家奧林・克萊普發現,現代人越來越容易感覺無聊,是因為不知道這些多到滑不完的社群貼文、最新消息,到底跟自己有什麼關係,最終進入了「資訊過載」的狀態 現代人一年裡竟有超過 130 天覺得無聊,原因往往不是生活空白,而是「資訊過載」。長時間沉浸在社群、新聞與各種娛樂中,大腦反而進入「空轉模式」,讓人感覺缺乏意義。節目指出,擺脫無聊的關鍵在於培養「適度好奇」:好奇心能帶來期待與探索感,讓人從過往的經驗中重新連結熱情;反之,若只追求刺激與危險訊號,容易陷入「獵奇心態」,不但無法獲得深層滿足,還可能增加焦慮。節目也分享三個方法幫助培養健康的好奇心——保持開放的心、追求事物本質、與自己重新連線。這一集,適合正覺得無聊、焦慮,或希望找回生活意義與快樂感的人。
2025-09-23
計畫趕不上變化,那幹嘛還計畫?「J人」、「P人」大對決!|【幸福翹翹板#43】
你比較認同「不做準備,就是在準備失敗」還是「計畫趕不上變化」?本集邀請MBTI 人格類型的J人跟P人代表來個大對決,快來看自己比較像哪種人吧~ 本集節目以 MBTI 人格測驗中的「J人(Judging)」與「P人(Perceiving)」差異為主題,從生活與工作場景切入,帶出兩種性格在「計畫」與「隨興」間的對比。J人重視秩序、強調未雨綢繆,認為「不準備就是準備失敗」;P人則傾向彈性,認為計畫終究趕不上變化,意外與驚喜才是生活的養分。節目透過旅遊安排、日常時間管理、職涯選擇等案例,討論計畫的價值與限制,並提醒:不論你偏向J或P,MBTI 只是認識自己的起點,關鍵是能否在不同情境下,練習使用「相反邊」的特質,讓自己更有彈性與完整性。這一集特別適合想了解 MBTI、想調整自己對計畫焦慮,或在人際合作中常遇到「準備 vs. 即興」矛盾的人。
2025-09-22
男性的自卑感,如何「化解&穿越」?|第2季|【超時空心事#59】
男人就像是「外殼堅硬、內裡柔軟」的貝類,壓制不同的聲音或性別是因為害怕暴露弱點。但是張揚如果是要掩飾內在的不安,變強大就不會自卑了嗎? 本集拆解「男性自卑」的源頭:當「理想我」與「現實我」落差拉大、又被性別劇本綁住,男人容易把不安全感轉為比較與攻擊,誤把「變強」當唯一解。節目提出反轉視角:真自信來自能誠實面對需求、核對彼此界線,而非在親密關係中競賽「誰更值得被愛」。我們談「真男人」的多元樣貌、貝類外殼的隱喻(保護與束縛)、以及如何把脆弱轉為行動:練習自我對話與情緒表達、說清責任與打算,選對對象與時機傾訴、累積「信任存款」,讓關係能承接摩擦並修復。最後提醒:傾訴對象靠培養不是「尋找」,當你穩住自我價值、降低比較焦慮,親密就能從競爭走向協作,真正「化解 & 穿越」自卑。
2025-09-21
療癒過去的創傷,讓你開始「心理獨立」~《冒牌獨立》嘉玲和凱宇的對談|【有聲書評】
許多人以為只要搬出去、經濟自主就是獨立,卻無法「心理獨立」。本集節目與你分享「真獨立」要達到哪四個標準,以及如何覺察「家」對自己有何影響 許多人以為只要搬出去、經濟自主就是獨立,但心理學上更重要的是「心理獨立」。在《冒牌獨立》這本書中,嘉玲和凱宇討論了四個面向:功能獨立、態度獨立、情緒獨立與衝突獨立,並透過案例說明為什麼我們常在親密關係或工作場合,無意識地重演原生家庭的創傷模式。當我們能覺察情緒來自此刻還是童年,才能逐漸建立真正的界限,與伴侶、父母和自己都能活得更自在。這集【有聲書評】陪你理解,心理獨立才是人生真正的自由。
2025-09-19
為何電影《荒野機器人》讓你活得像人,找回「情感連結」的本能?|【啟點下班後#7】
你有看過2024年最感人動畫《荒野機器人》嗎?快來聽啟點的同仁們聊聊「漂到荒島的機器人、被厭棄的狐狸、孤兒雛雁」,如何成長與學會愛的故事吧! 在《啟點下班後#7》中,啟點行銷部同仁詠安與怡璇聊到 2024 最感人的電影之一《荒野機器人》。故事講述機器人羅茲意外成為小雁亮亮的「媽媽」,與狐狸阿探組成奇特的家庭,從照顧、陪伴到放手,展現了愛的多種樣貌。節目從三個角度切入: 1. 道愛:羅茲原本只是完成任務,但後來願意為亮亮覆寫程式,隱喻父愛從責任走向真心。 2. 道別:亮亮學會飛翔、跟著雁群南遷,讓羅茲必須帶著驕傲與失落放手,就像父母看孩子長大離家。 3. 道謝與道歉:愛有時是不求回報的付出,而「對不起」與「和解」則是兩個不同的過程,需要時間消化。 電影隱喻現代人「活得像機器」,直到與情感重新連結,才真正找回自我。這集邀請你思考:愛,不只是責任與犧牲,也是一種讓彼此自由的勇氣。
2025-09-17
為什麼你不該花太多時間,去挑選ETF?投資新手最常見的焦慮|【錢世好朋友#24】
投資不是比誰眼光準,而是比誰「存得久」。ETF 新手常會陷入「到底該選哪一檔」的難題,如果你也有這樣的困擾,本集節目會幫你把焦慮轉化為行動! 在《錢世好朋友#24》中,Yellow 老師回應投資小白學員的提問。Rong 25 歲,沒有投資經驗,過去因家庭教育認為投資危險,曾買過變額年金保單,現在想透過 ETF 存股,規劃買房基金與退休金。Rong 苦惱該挑選哪一檔 ETF:是台股大盤的 0050、006208,還是透過台灣券商投資 00646,甚至開美國券商投資 VOO、或選全球分散的 VT? Yellow 指出,新手的焦慮來自「選股思維」,誤以為要挑到「最厲害的 ETF」才會賺。但 ETF 存股的核心不是挑選,而是「策略思維」:設定目標金額、投資年限,並持續投入。老師分析,0050 與 006208 在費用率上差異不大,重點是「現在能控的事」;而 VOO 與 00646 的差別則在於匯兌成本與手續費,資金有限的新手,建議先從國內 ETF 開始。至於 VT,雖能分散風險,但報酬率會低於單純美股大盤。最後,老師提醒,與其反覆比較,不如用具體的 Excel 規劃,先買下第一股,焦慮就會自然下降。
2025-09-16
要不要原諒或感謝,曾經「傷害」過我們的人?|【幸福翹翹板#42】
「有些痛,不必急著放下;有些人,不一定要原諒」——傷或許會使人成長,但對方帶來的痛也是真實的,我們如何調整心境,從過往的傷痛裡走出來? 在《幸福翹翹板#42》中,主持人討論「要不要感謝曾經傷害過我們的人」。節目以岳雲鵬的故事為例:少年時因送錯酒被辱罵三小時,他雖因此走上相聲之路,但至今仍恨那位客人。主持人指出,面對傷害有兩派觀點:一是原諒並感謝,因為創傷讓人成長;另一派則認為「感謝傷害」是毒雞湯,傷害不該被美化。怡璇和彥廷分享自己在原生家庭的創傷經驗,強調創傷後的成長,不是因為「感謝對方」,而是來自於自己如何面對與調整。節目也提醒,快速壓抑只會反撲,走出傷痛需要時間,並要避免「自我化、普遍化、永久化」三大情緒陷阱。最終,放下不等於遺忘,而是練習承認痛,並感謝自己有力量穿越困境。